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印红

作品数:34 被引量:18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直翅目
  • 8篇系统发育
  • 7篇蝗科
  • 7篇蝗总科
  • 7篇基因
  • 6篇鞘翅目
  • 5篇英文
  • 5篇系统发育关系
  • 5篇口器
  • 4篇支序分析
  • 4篇分子系统
  • 3篇亚基
  • 3篇亚科
  • 3篇原核表达
  • 3篇金龟
  • 3篇金龟总科
  • 3篇克隆
  • 3篇昆虫
  • 3篇蝗虫
  • 3篇基因克隆

机构

  • 34篇河北大学
  • 4篇延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印红
  • 10篇印象初
  • 9篇张道川
  • 7篇任国栋
  • 5篇李新江
  • 4篇王文强
  • 3篇张晓红
  • 3篇李艳丽
  • 2篇张新新
  • 2篇刘海霞
  • 2篇游婷
  • 2篇关妮
  • 2篇付育婷
  • 1篇杨秀娟
  • 1篇尹文英
  • 1篇郭志峰
  • 1篇卜云
  • 1篇周开亚
  • 1篇施鉴屏
  • 1篇刘晓丽

传媒

  • 6篇昆虫学报
  • 5篇河北大学学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Zoolog...
  • 1篇盐湖研究
  • 1篇四川动物
  • 1篇Entomo...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Agricu...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齐鲁工业大学...
  • 1篇第七届全国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7
  • 7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蝗发育相关基因Omb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时空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本研究克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发育相关的optomotor-blind(Omb)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和表达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Omb基因在飞蝗翅发育中的作用及为进一步蝗灾的治理和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RCR扩增飞蝗Omb基因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 6. 0构建昆虫纲分子系统进化树;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LmOmb,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表达蛋白;基于qPCR技术分析Omb基因在飞蝗不同发育时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飞蝗Omb基因部分cDNA序列,命名为LmOmb(GenBank登录号:MG867658),其长792 bp,编码264个氨基酸,在第37-219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T-box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同源序列比对分析表明Lm Omb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Nl Omb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在IPTG诱导下目标蛋白以6×His标签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宿主菌中得到稳定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mOmb基因在飞蝗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胚胎期的表达量最高,进入若虫期后表达量下降,且各龄若虫之间表达量相对平稳。Lm Omb基因在雌性和雄性成虫的胸部、足、腹部和翅中都有表达,且雌性和雄性之间表达量明显不同。【结论】LmOmb基因可能参与了飞蝗的胚胎发育。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飞蝗LmOmb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张晓红冯莉刘亚超乔宁印红
关键词:飞蝗基因克隆原核表达表达谱
中国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11属的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
2004年
在比较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择了25个性状,利用Hennig86程序包,以支序分析探讨了中国斑翅蝗科11属昆虫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斑翅蝗科11属昆虫可分为3支:由小车蝗属(11)与车蝗属(4)和飞蝗属(5)这一对姐妹群组成第1支,相互间关系不明确的尖翅蝗属(9)和绿纹蝗属(10)组成第2支,剩余的赤翅蝗属(12)、束颈蝗属(14)、疣蝗属(13)、异痂蝗属(6)、痂蝗属(7)及皱膝蝗属(8)6属构成第3支,其中痂蝗属与皱膝蝗属为1对姐妹群,它俩的最近共同祖先与异痂蝗属构成姐妹群关系,然后依次与疣蝗属、束颈蝗属、赤翅蝗属分别构成关系上渐远的单系群.它们的亲缘关系可表示为:((11(4,5))(9,10(12(14(13(6(7,8))))))).
王文强印红
关键词:直翅目蝗总科斑翅蝗科系统发育支序分析
Molecular Phylogeny of Bisexual Artemia Based on 16S rDNA被引量:5
2011年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taxonomic posi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bisexual brine shrimps.[Method] 16S rDNA of three species of bisexual Artemia from China was determined;the homologous sequences between them and 11 relative species of Artemia from GenBank were compared;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Mega Microsoft using Artemiopsis stefanssoni as outgroup.[Result] Artemia persimilis was the primal group in genus Artemia;Artemia franciscana and Artemia monica were the evolved groups;Artemia urmiana,Artemia sinica and other Artemia species from China shared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Conclusion] Based on the 16S rDNA sequence of them,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se bisexual Artemia species were A.persimilis→A.urmiana,A.sinica and A.tibetiana→A.tunisiana→A.monica→A.Franciscan.
印红关妮付育婷
中国贵州舟形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卵翅蝗亚科)(英文)
2013年
记述了采自贵州的舟形蝗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贵州舟形蝗,新种Lemba guizhouensis sp.nov.(图1~4)新种同叉尾舟形蝗Lemba bituberculata Yin et Liu,1987近似,区别特征为:前胸腹板突扁锥形,不向后弯曲;前胸背板沟前区长为沟后区长的1.7倍;前翅较短,仅达腹部第2节中部;肛上板长大于宽;下生殖板较短,其超出肛上板部分的长度短于肛上板;尾片褐色。新种也同云南舟形蝗Lemba yunnana Ma et Zheng,1994近似,区别特征为:前胸腹板突扁锥形,不向后弯曲;中胸腹板侧叶中隔长约为最狭处的3倍;尾须长度超过肛上板的后缘;肛上板顶端较尖;下生殖板顶端平。正模♂,贵州绥阳宽阔水(28°17'N,107°11'E;海拔800m),2010-08-11,智永超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模式标本采集地地名。
印红张新新游婷
关键词:直翅目斑腿蝗科
腐食性金龟甲成虫口器形态学研究(鞘翅目:金龟总科)被引量:6
2005年
选取粪金龟、皮金龟、蜉金龟、驼金龟、金龟和红金龟6个腐食性金龟科中的6个代表种,解剖口器并描述各部分形态特征和绘图;在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对金龟甲口器各部分的形态变化及其与食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推断。
印红任国栋
关键词:成虫口器鞘翅目金龟总科食性
植食性金龟甲(鞘翅目:金龟总科)成虫口器的形态
分别由绒毛金龟科、犀金龟科、臂金龟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花金龟科和斑金龟7个植食性金龟科中选出7个代表种,解剖口器并描述各部分形态特征和绘图;在比较形态学研究基础上,对金龟甲口器各部分的形态变化及其与食性的关系进行推断
印红任国栋
关键词:鞘翅目口器金龟科
文献传递
基于防御腺的中国琵甲族Blaptini系统发育分析(鞘翅目:拟步甲科)被引量:13
2002年
根据琵甲族Blaptini11属 5 8种防御腺的着生位置、形状、长度、宽度、囊袋距离、表面花纹等特征归纳出属级和族级特征。每属选 1代表种 ,各选 6个典型特征 ,组成特征矩阵 ,用Hennig 86 (1 5版 )软件初步确定了琵甲族各属的系统发育关系 ,得出琵甲族属级进化趋势为 :宽琵甲属Blaptogonia >侧琵甲属Prosodes>异琵甲属Thaumatoblaps>琵甲属Blaps>亚琵甲属Asidoblaps>齿琵甲属Itagonia >贞琵甲属Agnaptoria >小琵甲属Gnaptorina >地琵甲属Dila >新琵甲属Neoblaps >乾琵甲属Coelocnemodes。所有研究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任国栋杨秀娟印红
关键词:琵甲族系统发育分析鞘翅目拟步甲科
意大利蝗存储蛋白Hex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英文)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昆虫存储蛋白(hexamerin)是在昆虫体内独立发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异性淋巴蛋白,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方法】克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存储蛋白Hex2基因,并利用qRT-PCR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到意大利蝗存储蛋白Hex2基因Cit Hex2,其cDNA全序列长2 61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2 022 bp,3'非翻译区(UTR)长为124 bp,碱基序列与其他蝗虫的Hex2基因核苷酸一致性为80%~84%。Cit Hex2编码67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8.7 k Da和6.01。氨基酸分析表明,Cit Hex2富含较高的芳香族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共占15.8%。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it Hex2在意大利蝗的整个发育阶段都有表达,且在每个龄期的蜕皮前后均有表达量的变化;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雌性个体的表达量较高。【结论】Cit Hex2参与意大利蝗的发育过程,与其生殖有关。
张晓红李艳丽张凯建侯娟印红
关键词:意大利蝗CDNA基因克隆
蝗总科部分种类16S rDNA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49
2003年
将自测的我国直翅目蝗总科 8科 8个种和从互联网GenBank中检索到相关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 16SrDNA序列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 ,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 ,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 4 80bp的序列中 ,A +T约占70 7% ,G +C为 2 9 3% ,颠换取代 (transversion)的速率大于或接近转换取代 (transition)的速率 ,其中 18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直翅目蝗总科有差异的 188bp中 ,属内种间的碱基序列差异仅为 1 5 % ,科内属间为 3 5 %~ 3 6 % ,科间差异为 4 8%~ 15 8% ,亚目间差异达到 15 2 %~ 2 5 6 %。分子系统树表明 :科内的属和属内的种均优先聚在一起 ;蝗总科 8科的起源关系为 :锥头蝗科→瘤锥蝗科→癞蝗科→斑翅蝗科→剑角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斑腿蝗科 ;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关系较近 ,是蝗总科内最原始的类群 ;槌角蝗科和网翅蝗科互为姐妹群 ,与最进化的斑腿蝗科关系较近 ;蚤蝼科为独立的一支 ,最先分出 ,似为一个亚目 ,与现用的分类系统有明显差别 ;哈螽科 (螽总科 )和蟋蟀科聚在一起为剑瓣亚目 (Ensifera) ,蚱科和蝗总科的 8科组成短瓣亚目 (Caelifera) ,同现用的分类系统。
印红张道川毕智丽印展刘勇印象初
关键词:蝗总科RDNA分子系统发育
蝗虫(直翅目:蝗总科)口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对蝗总科8种蝗虫的口器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共观察到6种蝗虫口器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Bhm氏鬃毛、刺形感受器Ⅰ和刺形感受器Ⅱ,其中Bhm氏鬃毛是首次报道。同时对观察到的3种角质齿进行了描述。
印红付育婷关妮
关键词:蝗总科口器感受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