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军

作品数:54 被引量:36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2篇地震
  • 22篇地电
  • 18篇地电阻率
  • 18篇震前
  • 17篇地震前
  • 14篇电阻率
  • 11篇前兆
  • 8篇视电阻率
  • 7篇地震前兆
  • 6篇M
  • 5篇地震台
  • 5篇短临
  • 4篇地震预报
  • 4篇台地
  • 3篇地磁
  • 3篇地电阻率观测
  • 3篇有限元
  • 3篇震源
  • 3篇台站
  • 3篇唐山地震

机构

  • 43篇中国地震台网...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北京市地震局
  • 5篇云南省地震局
  • 5篇四川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国家地震局
  • 2篇加拿大多伦多...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54篇卢军
  • 26篇解滔
  • 11篇张洪魁
  • 11篇李美
  • 10篇赵玉林
  • 10篇钱复业
  • 5篇王亚丽
  • 5篇张平
  • 4篇毛桐恩
  • 4篇李世愚
  • 3篇马未宇
  • 3篇王中平
  • 3篇孙振凯
  • 3篇康春丽
  • 3篇王铁城
  • 2篇姚丽
  • 2篇李正南
  • 2篇和泰名
  • 2篇张东宁
  • 2篇徐建明

传媒

  • 10篇中国地震
  • 7篇地震地质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海啸与地...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M_S8.0地震的短临地电波动(潮汐力谐振和共振波-HRT波)前兆被引量:8
2008年
简要介绍了强震短临前兆的HRT波模型,和用HRT波模型分析强震前地电观测资料预测未来强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方法。用HRT波模型分析了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红格地电台的记录资料,提取出了汶川MS8.0地震前短临前兆信息。
钱复业赵璧如钱卫赵健何世根李世愚孙振凯张东宁张洪魁卢军李绍坤郭纯生夏坤寿徐建明鞠航黎明和泰名唐宇雄张平赵玉林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电阻率
利用电磁台站观测数据推算汶川M_S8.0地震等效电偶矩
2018年
本文利用地下电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模型,尝试模拟和推算地震前地面电磁台站观测数据所需震源深度处等效电偶矩。结果显示,在观测频率为1Hz,地下平均电导率取7.0×10^(-4)S/m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电磁异常高潮期,距离震中1 440km的高碑店台NS测向观测到1.3mV/m的电场强度所需震源深度处等效电偶矩量级为10^(13) A·m;若考虑地震主破裂长度150km,则产生的地电流量级为108 A。同时,这一等效电偶源在地面产生电场的2D分布图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或不均匀性);信号强度和电流源方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且电磁场值随观测距离增大而衰减迅速。这部分地解释了地震相关电磁异常信号的方向性(或不均匀性)的观测事实;如果观测点位于非强信号区,即使在有效的探测范围内也可能记录不到异常信息,这对地震监测台网仪器选址和布置提出了要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李美王中平卢军谭捍东张小涛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分析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热红外亮温异常,收集了以震中为中心30°~45°N、70°~95°E范围内由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亮温资料,资料时间段为2012年5月1日~2014年4月30日。应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了每一个像元的小波相对能谱,得到了分析区域内相对能谱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结果显示,从2013年10月开始相对能谱在震中附近出现异常,随后异常逐渐扩大并向阿尔金断裂带和西昆仑断裂带东段区域扩展。从同年11月开始塔里木盆地西缘的中天山、南天山和西昆仑区域断裂带西段开始出现异常,之后异常区域进一步扩大并向断裂带迁移,最终形成沿塔里木盆地周围断裂带分布的带状异常区域,异常在2013年12月下旬和2014年1月上旬达到峰值。随着地震的临近,异常区域开始减小,异常幅度也开始减弱,至地震发生时震中区附近异常已经消失,但在阿尔金断裂和中天山区域异常仍存在。于田地震发生后异常迅速衰减,2014年2月下旬异常基本消失。
解滔郑晓东康春丽卢军马未宇
关键词:于田地震亮温热红外小波变换
自适应变化幅度方法提取直流视电阻率中短期异常被引量:4
2022年
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计算变化幅度的方法,用于提取直流视电阻率中短期异常。采用傅立叶滑动方法计算日均值或月均值曲线的年变化成分,将观测值减去年变化得到去年变数据;之后采用小波分解方法提取去年变数据的趋势变化,以去年变后曲线每一次穿过趋势线时的观测值为起点,计算之后数据相对于该起点值的变化幅度,并采用整个分析时段内变化幅度的2.5倍累计均方差均值作为异常阈值线。该方法有效缓解了在传统原始曲线分析中对异常起始时间的界定问题;基于多年常态变化幅度的异常阈值线,可用于提取变化幅度低于现有异常阈值1%的中短期异常。
解滔卢军杜学彬
关键词:视电阻率地震异常自适应中短期
唐山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7
1995年
依据唐山大震地电总结组汇编的“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地电观测资料(地电阻率)”,定义了一个无量纲的量S来表征地电阻率的各向异性,计算了孕震过程的S值,分析研究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在孕育、发展和发生整个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其形态变化特征较为典型.S作为一新的地震前兆因子,与其它无量纲前兆因子结合使用,对地震综合分析预报研究具有应用价值.文中对孕震过程中S的变化特征给予了物理解释.
毛桐恩王铁城姚家榴卢军张洪魁
关键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地震前兆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前甘孜台地电阻率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甘孜台地电阻率N30°E测道观测资料自2011年7月开始出现趋势上升变化,N60°W测道地电阻率则从2012年出现趋势上升变化。2011年测区原317国道实施扩建工程,N30°E测道测量电极分别向供电极方向移动10m。采用甘孜台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了测区的电性结构,理论计算表明,测量电极的移动将会引起N30°E测道4Ω·m的上升变化,扣除这部分变化后,甘孜台两测道观测值于2012年同步上升。以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甘孜台两测道各层介质的影响系数,两测道浅层两层介质影响系数均为负,能合理地解释甘孜台地电阻率在雨季降水量增加时观测值上升、旱季降水量减少时观测值下降这一"夏高冬低"的年变现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317国道拓宽部分对观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拓宽部分仅能引起N60°W测道约0.15Ω·m的下降变化和N30°E测道约0.1Ω·m的上升变化,其对观测的影响非常小。同时2013年1月甘孜台两测道年变低值显著高于2008年以来各年的年变低值,在芦山地震前呈同步的上升变化,但是与汶川地震前的下降变化相反,因此甘孜台自2012年的趋势上升变化是不是芦山地震的前兆异常还难以确定。
解滔卢军任越霞赵民渊
关键词:地电阻率年变化
2012年彝良M_S5.7和M_S5.6级地震热辐射亮温异常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为分析与2012年彝良地震前有关的热红外异常现象,我们选取了99°E-109°E、23°N-33°N范围内从2010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为期两年由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亮温资料进行阈值去云影响预处理,而后应用小波能谱分析方法对预处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获得了亮温小波相对能谱信息.分析结果表明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在彝良MS5.7、MS5.6地震震中周围开始出现亮温相对能谱异常,之后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并向震中区域集中,并于8月中下旬在震中附近形成NE向沿活动断层条带状分布的异常区域,相对能谱最大异常幅度达8倍,随后异常区域和幅度逐渐减小,地震发生后数天异常消失.从像元(105.3°E,28.3°N)异常时间进程上可以看出此次异常是两年时间里亮温相对能谱最为突出的异常变化,因此认为这次沿彝良地震发震断裂带分布的亮温相对能谱增大现象可能是彝良地震引起的.
解滔康春丽卢军马未宇
关键词:热红外亮温
VAN震电信号(SES)和地震参数间的某种关系
2000年
研究了希腊西部1983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SES(VAN法的震电信号)的特征与地震参数间的可能相关。在这一期间,约阿尼纳(IOA)和皮尔戈斯(PIR)VAN台站的所谓选择性图地区,总共有55次m_b≥5.0的地震。对其中的29次地震获得了矩心矩张量解;在IOA台18次地震之前有震电信号,而在PIR台则有11次。这些地震没有1次在发生之前在2个台站同时都有震电信号。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IOA台站震电信号矢量的方向与所预报地震的震源位置有关,尽管邻近的地震经常有矢量方向不同的震电信号。(2)在IOA台29次地震中的9次逆冲型地震都观测到了震电信号,但它们的矢量方向不是唯一的。(3)在PIR台观测到的凯法利尼亚至伯罗奔尼撒以西地区震前有震电信号的11次地震具有法向分量度不同的走滑型。这些地震在PIR台震电信号的矢量方向主要是向西的。(4)1987年年底上述地区的震源机制从主要为走滑型变为逆冲型,这与敏感地点从PIR台转移到IOA台一致,说明震源机制与VAN台站的选择性特征间可能相关。
S.UyedaK.S.Al-DameghE.DologlouT.Nagao吕春来卢军
关键词:地震参数走滑矩张量解震源位置电信号VAN
横向不均匀性对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影响和地震前电阻率的变化深度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对称四级装置的直流视电阻率地表观测,其深度探测范围与供电极距AB大致相当。测区地下介质可能存在电性横向不均匀性,即同一深度范围内介质电阻率在水平方向存在变化。地层的横向不均匀性会引起不同方向的视电阻率观测值出现差异,但是否会引起各向异性变化还没有定论;大地震前构造应力对地下分层电阻率的影响能上升到距离地表的深度范围也未得到充分讨论。文中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横向均匀、横向不均匀模型中不同深度范围内介质电阻率变化时视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变化,认为:对于供电极距AB=1000m的观测,距离地表约300m以下的地层其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变化所产生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实验和震例中的实际观测结果不符;地层电阻率的变化深度需要上升至近地表的浅层范围,视电阻率的变化幅度和各向异性变化特征才与实验和观测相吻合。对于横向不均匀地层,同一深度以下的地层电阻率发生相同幅度的各向同性变化,视电阻率并不出现各向异性变化,仅当电阻率出现各向异性变化时视电阻率才出现各向异性变化,但地层横向不均匀性对各向异性变化特征的影响较小。
解滔卢军
关键词:视电阻率地震
地电阻率三维影响系数及其应用被引量:29
2015年
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了对称四极装置观测时测区介质对地电阻率观测的三维影响系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表层介质整体影响系数为正和为负时,表层介质各区域影响系数的分布形态相近,不同层状电性结构三维影响系数分布形态也相似。在地表二维平面,影响系数在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之间存在近似椭圆的负区域,其余区域影响系数为正。沿测线垂直剖面,影响系数在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之间存在近似半椭圆的负区域,其余区域影响系数为正。在三维空间上,观测系统布设于地表时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位于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间的近似半椭球区域,影响系数在靠近电极附近显著大于其余区域。在测区地表局部介质电阻率发生变化时,可依据影响系数分布定性地分析其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和数值模型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解滔卢军
关键词:地电阻率有限元层状介质地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