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占方彪

作品数:13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5篇手术
  • 5篇内固定
  • 4篇植骨
  • 4篇前路
  • 4篇骨折
  • 4篇病灶清除
  • 3篇胸腰椎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间盘
  • 3篇植入
  • 3篇植入物
  • 3篇椎弓
  • 3篇椎弓根
  • 3篇椎骨
  • 3篇椎间盘
  • 3篇内固定器
  • 3篇内固定术
  • 3篇内固定术治疗

机构

  • 11篇重庆三峡中心...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3篇占方彪
  • 10篇程军
  • 8篇陈林
  • 6篇熊小江
  • 5篇冯世龙
  • 5篇李波
  • 3篇张友
  • 3篇关群
  • 2篇唐进
  • 2篇谢鲤钟
  • 2篇邑晓东
  • 2篇廖乙名
  • 2篇李淳德
  • 2篇王斌
  • 1篇张华峰
  • 1篇李波
  • 1篇王倩
  • 1篇程智勇
  • 1篇王诗军
  • 1篇杨涛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椎前路手术后迟发性食管穿孔导致脊髓受压1例报告被引量:3
2011年
颈椎前路手术已广泛用于治疗颈椎退变、骨折、肿瘤、感染和不稳定性疾病。颈椎前路手术后食管穿孔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由此导致的颈脊髓腹侧脓肿、脊髓受压更为少见。我们收治1例颈椎前路手术后迟发性食管穿孔导致脊髓受压患者,报道如下。
占方彪邑晓东李淳德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脊髓受压食管穿孔颈椎退变脊髓腹侧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治疗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4
2017年
背景:胸腰椎骨折是脊柱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的后正中入路对椎旁肌的广泛剥离与牵拉,椎旁肌缺血和失神经支配,导致术后腰背肌萎缩,并产生顽固性的腰背痛。而微创手术治疗越来越被广大的骨科医生所接受。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治疗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52例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2组。观察组28例,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硫酸钙植入;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硫酸钙植入。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时腰背部疼痛情况;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下地前和末次随访时X射线片上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记录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结果与结论:(1)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2)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2组术后不同时点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2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不同时点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提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硫酸钙治疗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可即刻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减轻疼痛,远期疗效满意。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占方彪王诗军程军冯世龙谢鲤钟李波张友
关键词:腰椎硫酸钙骨科植入物胸腰椎骨折椎旁肌
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治疗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3个月随访被引量:9
2017年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修复胸腰椎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注射硫酸钙的生物兼容性好,在机体中易于吸收降解,而且其固化速度快。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可硫酸钙骨水泥治疗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40例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所有骨折椎体压缩>30%,伤椎至少有一侧椎弓根完整。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结合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详细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DI;并进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矢状位脊柱局部后凸Cobb角度;另外记录患者对手术的主观满意度(分为优、良、中、差4级)及术后骨折愈合率。结果与结论:(1)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患者ODI分别为16.3%,4.4%;(2)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随访时,本组患者的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减小,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末次随访患者骨折愈合率为95%,2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骨折未愈合,患者对手术主观满意度的优良率为95%;(4)与术后3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患者胸腰椎局部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均有丢失,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1);(5)结果表明,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硫酸钙治疗单一椎体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可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减轻疼痛,远期疗效满意,注入硫酸钙可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
占方彪程军冯世龙谢鲤钟李波张友陈林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硫酸钙
空气波压力治疗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25
2013年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唐进杨涛熊小江陈林程智勇占方彪廖乙名
关键词:人工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空气波压力下肢深静脉血栓
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胸腰椎骨折29例采用椎弓根系统固定,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椎体成形,18例后路减压。结果26例获随访8—21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拔钉及断钉,脊柱序列基本正常。无椎体高度丢失。神经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加强稳定骨折的椎体,恢复椎体的高度及序列,从而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
程军关群熊小江王斌占方彪陈林王倩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附2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下颈椎结核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下颈椎结核患者,其中病灶累及2个椎体者14例,累及3个椎体者8例。所有患...
占方彪冯世龙程军
关键词:颈椎外科手术骨移植内固定器
文献传递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复发再手术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复发患者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n2001年3月至2008年2月诊断为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且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超过5年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7岁(45~68岁);病变节段分布为L3/43例,L4/522例,L5/S110例,平均复发时间8.7年(5.5~29年)。记录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再手术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应用腰椎JOA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年(2-8年):首次间盘切除手术中单纯开窗5例,半椎板切除8例,全椎板切除22例;再次翻修手术行单纯椎间盘切除2例,腰椎后路融合术(PLF)17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UF)8例,经关节突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TLIF)8例: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脊柱矢状位不稳定21例,病变间隙塌陷30例,腰椎前凸减少或后凸29例.MODIC改变24例。再次术前平均腰椎JOA评分11.8分,术后平均为20.4分(P〈0.05),主观满意度优14例.良17例,中4例.再次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术后出现伤口积液3例,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远期复发患者中腰椎矢状位曲线异常有较高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李宏李淳德邑晓东林景荣刘洪刘宪义占方彪张华峰
关键词:腰椎间盘切除术复发手术
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1例齿状突ⅡA型5例、ⅡB型16例骨折行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全部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无感染,枕颈部疼痛消失,无吞咽不适感,6例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恢复为E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随访X线片显示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患者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恢复正常,未发生螺钉松动、移位及断裂等。结论采用颈前路单枚空心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程军关群熊小江占方彪陈林李波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颈前路空心钉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附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下颈椎结核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下颈椎结核患者,其中病灶累及2个椎体者14例,累及3个椎体者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取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前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下颈椎局部后凸Cobb角、颈部视觉模拟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切口愈合情况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0.36±1.8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骨性融合时间2~4个月,平均(3.32±0.72)个月;患者末次随访下颈椎局部后凸Cobb角[(4.86±1.78)°]颈部视觉模拟评分[(1.59±1.05)分]、血红细胞沉降率[(7.1±2.6)mm/1h]、C反应蛋白[(4.8±2.4)mg/L],较术前[分别为(23.09±4.34)°、(6.77±1.26)分、(42.6±11.5)mm/1h、(45.2±9.4)mg/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9、16.20、14.69、20.60,P值均〈0.01);22例患者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结核复发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5例,至末次随访时恢复到D级2例(术前均为B级),E级20例。结论结合口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前路病灶清除术,前方直接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占方彪冯世龙程军
关键词:颈椎外科手术骨移植内固定器
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的现状,为骨质疏松的一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选择渝东北地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以自编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调查表、骨密度测定进行研究。结果渝东北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70.9%,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为12.7%。结论渝东北地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也较其他地区高,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
陈林程军李波占方彪唐进熊小江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人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