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雷保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冰川
  • 3篇冰芯
  • 2篇气候
  • 2篇温度场
  • 2篇夏季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定年
  • 1篇遥感
  • 1篇应变率
  • 1篇优势资源
  • 1篇喷发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溶胶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气旋
  • 1篇全球海平面

机构

  • 13篇中国极地研究...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天津市环境监...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4篇刘雷保
  • 6篇康建成
  • 5篇闫明
  • 4篇唐述林
  • 3篇艾松涛
  • 3篇徐跃通
  • 2篇谭德军
  • 2篇孙维君
  • 2篇李院生
  • 2篇温家洪
  • 2篇李鹏
  • 1篇周丽娅
  • 1篇朱国才
  • 1篇秦大河
  • 1篇鄂栋臣
  • 1篇汪大立
  • 1篇王泽民
  • 1篇童小华
  • 1篇季峻峰
  • 1篇胡凯

传媒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极地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科技纵览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南极冰川表面冰坑监测被引量:5
2019年
冰坑(ice doline)是指冰川表面因塌陷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由于冰坑的规模通常较小,相关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匮乏,加之其形成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目前的研究尚不充分.已有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冰坑形成后的表面特征分析得出,对形成前冰面的应力应变状态尚缺乏有效观测数据支撑.在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山站至内陆出发基地的达尔克冰川表面发生了塌陷,形成了冰坑地貌.在达尔克冰川开展长时间序列的无人机遥感监测,获取了塌陷事件发生前后多期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数据.利用该数据处理得到的塌陷区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模型(DOM),分析了塌陷发生前后冰面地形变化和融池分布,发现此处冰坑地貌的形成与冰下径流、冰上的融水过程有重要关系.
张宝钢赵剑马驰李腾程晓刘雷保
东南极海冰区夏季温度场
考察的目的是对卫星遥感产生的海冰地球物理参数:海冰密集度、雪盖厚度、海冰温度等进行地面详细验证,建立统计关系;以发现各种卫星资料反演算式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为改进卫星资料反演算式提供依据.
康建成唐述林刘雷保
关键词:温度场冰区
文献传递
东南极达尔克冰川现场定位观测误差分析
2018年
中国南极考察队从2007年开始对达尔克冰川进行现场监测工作,在冰面上投设监测花杆并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持续对花杆进行精确定位,用于冰川运动监测。2007-2012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上共计开展了18个批次的现场测量工作,经分析得到了67个高精度的空间交会点坐标,分属于10个独立的观测标志。为精化计算模型必须对实测数据仔细甄别,因此,同时考虑了仪器的归零差、地球曲率误差、大气折光误差等交会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比较了3种因素对精确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球曲率对精确定位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归零差,最后是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对交会定位中各种误差的分析有利于改进同类工作中计算模型的选择,为冰川运动监测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撑。
艾松涛王珊斯鄂栋臣刘雷保李院生
关键词:大气折光
东南极海冰区夏季温度场
<正>位于南极大陆和亚南极交界区的南极海冰带,范围可以从东南极大陆沿岸延伸到南纬55度,分布面积从夏末约3.5×106km2到晚冬约19×106km2,在南大洋海洋的上部和大气下部之间形成特殊的交界面,改变着大洋表面的辐...
康建成唐述林刘雷保
文献传递
极地冰层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研究
2016年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李荣兴教授主持的“近百年极地冰层和全球及典型区域海平面变化机理精密定量研究”项目,结合优势资源,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尺度精密定量化系统观测框架、近百年极地冰盖/冰架融化的定量观测、全球海平面及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的定量化观测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李荣兴童小华刘雷保汪汉胜程晓冯甜甜
关键词:全球海平面变化冰层地理信息优势资源
极地冰芯不溶性微粒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极地冰芯包含了大气循环的各种信息,微粒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揭示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冰芯中微粒的含量变化可用于年层的划分,矿物和粒径特征可以用于源区以及大气本底值的研究。另外,微粒记录中还包含了火山、沙尘暴以及人类活动等特殊事件的信息。在过去的 50年间,在几大冰芯研究的基础上,极地冰芯微粒的分析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近年来,得益于测试水平的迅速提高,微粒研究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展望未来,人们将会开拓更新的研究领域。
韦丽佳李院生谭德军周丽娅闫明胡凯温家洪孙波刘雷保
关键词:微粒冰芯气溶胶
基于GIS冰川末端变化计算方法研究--以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冰川区地形图和实地GPS测量数据,总结4种用于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的方法:主流线法、中心线法、周长法和特征点法,并提出基于GIS的操作思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各种方法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建议使用最短距离的特征点法计算冰川末端变化量,并且以前一期的特征点向后一期的冰川边界搜索最短距离.通过把方法应用在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结果表明,自2005年观测以来北极Austre Lovénbreen冰川末端呈现退缩趋势,年均退缩量为9.44m.a-1,年际变差系数为0.40,冰川末端变化量年际变化较大.
李鹏闫明徐跃通刘雷保张勇
关键词:计算方法GIS
东南极LGB69冰芯1712-2001年气温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南极冰芯记录着过去气温、降水等气候环境参数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太阳活动、火山作用等各种因子变化,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的良好载体。东南极LGB69冰芯高分辨率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1)该冰芯的水当量年平均积累率高达259 mm/a,利用δ18O和Na+季节性变化和火山喷发标志层,通过数年层的方法确定其沉积时间为290 a(1712-2001年)±2 a;(2)该冰芯δ18O与邻近的戴维斯站气温距平5年滑动平均值(1968-2001年)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是有效的气温代用指标,1712-2001年该地区气温是一个波动变暖的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小冰期结束于1914年,20世纪5年滑动平均气温距平年平均值较小冰期末次冷阶段升高0.30℃;(3)Morlet小波分析表明,1712-2001年该冰芯δ18O(气温)和积累率(降水量)均存在约11年、约22年和约60年的共同周期,多重时间周期的嵌套表明其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重建南极气候冷暖、降水序列变化,以及研究太阳活动、火山作用等因子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内在规律奠定了基础。
张子洋闫明MULVANEY Robert季峻峰效存德刘雷保安春雷
关键词:冰芯定年气候变化积累率
南极洲东方站(Vostok)BH8冰芯中4700aBP的火山喷发记录
2005年
详细测定了南极洲东方站(Vostok)BH8冰芯126.0~130.0 m段的固体电导率(ECM)、痕量化学组分和微粒浓度,在深度128.7 m处,检测出一距今约4726年的火山信号.研究表明,其火山SO42-净通量为95.8 kg·km-2 ,SO42-峰值浓度为1352.8 ng·g-1,持续时间约10.1年.该火山喷发事件似具有喷发地遥远、规模相对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与前人已报道的某些著名火山喷发事件具可对比性.
刘雷保康建成Jean Robert PetitJefferson C.Sim■esMartine de Angelis
关键词:火山喷发冰芯记录VOSTOK
北极Svalbard群岛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北极Svalbard群岛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运动特征。结果表明:(1)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水平运动速度平均分别为2.14 m·a-1和6.28 m·a-1,变差系数平均分别为0.24和0.14,夏季水平运动速度略高于冬季,水平运动速度与其所处海拔高度具有多项式型关系,冰川主流线表面水平运动速度高于两侧,冰川两侧的表面水平运动速度不对称,Austre Lovénbreen冰川从源头至末端依次表现为运动的压缩区、拉伸区和压缩区;(2)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垂直运动速度平均分别为0.76 m·a-1和0.90 m·a-1,两条冰川表面夏季垂直运动速度均大于冬季且夏季变差系数小,垂直运动速度与海拔高度具有一元线性相关性,表面物质平衡造成的高程变化对垂直运动速度的贡献率最大;(3)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应变率分布表现为沿主流线方向逐渐减小然后负向增加,且其变差系数平均分别为0.19和0.15。
李鹏闫明艾松涛徐跃通刘雷保孙维君
关键词:冰川运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