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长沙市城区碳收支平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量化统计方法对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现阶段人类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与植被碳吸收量进行比较,探讨各区碳吸收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雨花区的碳排放最大,占全市的24.77%;而芙蓉区和天心区碳吸收率最小,分别只有1.87%和12.08%。相对而言,望城区和岳麓区的碳平衡保持最好。全市碳吸收率仅为48.16%。若要达到市区整体的碳收支平衡,还需增加84297.32 hm2林地以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按长沙市经济发展规划,2020年要维持目前48.16%的碳吸收率,在绿地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必须要增加更多绿地面积,全市绿地覆盖率需达到94.99%以上。这就需要对植被结构进行优化,并降低能耗,增加绿化率至60%,并在市外预留134099.02 hm2林地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
- 刘艺萍夏卫生黄道友林佳庆
- 长沙市城区碳收支平衡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 利用量化统计方法对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现阶段人类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与植被碳吸收量进行比较,探讨各区碳吸收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雨花区的碳排放最大,占全市的24.77%;而芙蓉区...
- 刘艺萍夏卫生黄道友林佳庆
- 关键词:城市环境植被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