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足
  • 2篇牵张
  • 2篇牵张成骨
  • 2篇胫骨
  • 2篇成骨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肾病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疾病
  • 1篇丝裂原
  • 1篇丝裂原活化蛋...
  • 1篇糖尿病足治疗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重度感染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4篇刘杰
  • 2篇花奇凯
  • 1篇刘杰
  • 1篇邝晓聪
  • 1篇韦金儒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膜牵张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结果验证被引量:13
2022年
背景:骨膜牵张也具有促进成骨和微血管生成作用,但能否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该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初步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组织技术、牵张成骨、胫骨横向骨搬移与糖尿病足、骨膜牵张、骨膜牵张成骨、骨膜牵张与糖尿病足”;英文检索词为“Distraction histogenesis,Distraction osteogenesis,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 and diabetic foot,Periost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Periosteal distraction and diabetic foot”。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基于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或牵张成组织原理,牵张成骨技术已用于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疾病,而牵张成骨伴随的成血管原理催生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下肢难愈性溃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研究发现对骨膜进行持续、稳定、缓慢的牵张可以促进骨和血管再生,即骨膜牵张成骨和成血管现象,该现象的机制可能与骨膜的结构和成分有关。③目前关于骨膜牵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成骨功能,且主要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而极少用于人体。与胫骨横向骨搬移促进血管再生从而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类似,骨膜牵张促进血管再生也可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此即骨膜牵张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理论基础。④该课题组已初步将骨膜牵张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且治疗效果良好,该文章通过展示用于骨膜搬移的器械、手术方法及典型病例。初步结果显示,由于骨膜牵张技术不需要截骨,手术操作要比胫骨横向骨搬移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因为骨膜牵张技术缺少对胫骨钻孔和骨搬移的操作,缺�
刘杰刘杰李山郎花奇凯苏宏杰丁毅赵永鑫苏永锋陈炎
关键词:牵张成骨骨膜骨膜牵张成骨糖尿病足
糖基化代谢终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糖基化代谢终产物(AGEs),是指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大分子在没有酶参与的条件下,自发地与葡萄糖或其他还原单糖反应所生成的稳定的共价加成物。AGEs与AGEs受体结合,通过复杂的机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高和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但是由于AGEs在体内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如何抑制其病理作用的中间环节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刘杰韦金儒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度感染糖尿病足
2023年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治疗合并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重度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0年8月本院治疗的合并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重度糖尿病足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所有患者均接受矫正休克,改善全身情况,应用敏感抗生素和局部清创等治疗;然后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5例行TTT治疗,32例行传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TTT组的住院时间[(21.8±7.6)d vs(28.6±12.0)d,P=0.007]、清创次数[(2.1±0.5)次vs(3.5±1.0)次,P<0.001]、换药次数[(19.7±7.5)次vs(25.1±11.1)次,P=0.013]、出院时创面面积[(68.2±27.4)cm^(2)vs(105.2±20.5)cm^(2),P=0.003]、住院期间截肢率[8(17.8%)vs 15(46.9%),P=0.006]和死亡率[1(2.2%)vs 7(21.9%),P=0.005]均显著低于传统组。随访时间1~72个月,平均(20.4±15.8)个月。末次随访时足保留者死亡例数TTT组为8(22.2%)例,传统组为6(6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保肢成功例数TTT组为26(72.2%)例,传统组为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截止末次随访时存活者TTT组的PCS评分[(43.5±3.4)vs(40.6±2.1),P=0.043]和MCS评分[(46.4±3.6)vs(36.5±2.4),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的PCS评分和MC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辅助检查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两组的WBC、PCT、CRP、ESR、IL-6均显著降低(P<0.05)。出院时,TTT组保肢者的WBC、PCT、CRP、ESR、IL-6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TTT组出院时的CTA血管显像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TTT组的CTA血管显像显著优于出院时(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TTT治疗合并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重度糖尿病足可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缓解疼痛,改善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苏永锋丁毅赵永鑫刘杰陈业平曾道福韦桂政廖志东花奇凯陈炎
关键词:糖尿病足脓毒症ILIZAROV技术
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合并慢性肾病的糖尿病足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治疗合并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8月于本科采用TTT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例资料,其中合并慢性肾病的67例列入肾病组,同期无肾病患者53例,列入无肾病组。比较两组临床与辅助检查结果。[结果]肾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拆除外固定时间均大于无肾病组(P<0.05)。随访4~24个月,平均(14.38±4.38)个月。在随访期间肾病组患者有7例患者死亡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肾病组无患者死亡(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足部溃疡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肾病组溃疡愈合时间显著晚于无肾病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肾病组足部溃疡复发率、截肢率均高于无肾病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血管显像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时无肾病组的血管显像优于肾病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血管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CRP水平、Cr及HbA1c均显著下降(P<0.05),但Hb,Alb和Urea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肾病组的Hb,Alb显著低于无肾病组(P<0.05),而Urea、Cr和CRP显著高于无肾病组(P<0.05)。[结论]TTT治疗合并慢性肾病的糖尿病足取得愈合率较高,截肢率、复发率较低的良好效果。
刘杰花奇凯李山郎余杰苏宏杰赵永鑫苏永锋邝晓聪陈炎
关键词:糖尿病足慢性肾脏疾病牵张成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