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征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颅内
  • 8篇血肿
  • 8篇手术
  • 6篇动脉
  • 6篇动脉瘤
  • 6篇血管
  • 6篇手术治疗
  • 6篇内血肿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锥颅
  • 3篇破裂动脉瘤
  • 3篇锥颅治疗
  • 3篇颅内破裂
  • 3篇颅内破裂动脉...
  • 3篇颅内血肿
  • 3篇大脑
  • 2篇血管瘤
  • 2篇血管内栓塞
  • 2篇血管内栓塞治...

机构

  • 25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5篇刘征
  • 15篇徐国政
  • 14篇姚国杰
  • 14篇龚杰
  • 10篇杜威
  • 10篇马廉亭
  • 9篇张新元
  • 7篇王在贵
  • 7篇张戈
  • 7篇杨铭
  • 7篇李成才
  • 6篇秦尚振
  • 6篇伍杰
  • 5篇李国栋
  • 5篇潘力
  • 5篇黄成
  • 4篇杨柳
  • 4篇韦可
  • 3篇蔡明俊
  • 3篇刘鹏

传媒

  • 10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第16届中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中青年神...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附318例报告)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18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行血管内治疗。结果致密填塞291例,仅瘤颈残留16例,大部填塞11例。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60例,中残27例;重残2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2例,死亡3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死亡1例。103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72个月,89例恢复正常工作,8例生活自理,6例生活不能自理。13例并发交通性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32例复查DSA,3例动脉瘤复发,经再次血管内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可有效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张戈马廉亭秦尚振龚杰李俊刘征黄成肖炳祥
关键词:动脉瘤后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复合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本组5例患者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内血肿,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并行弹簧圈栓塞术,其中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动脉瘤1例,大脑前...
伍杰杨铭潘力蔡明俊刘鹏秦杰杨柳安学锋张新元王在贵刘征李国栋马廉亭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颅内血肿复合手术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被引量:44
2009年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52例颅脑手术后66例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者,61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急症、后颅窝手术、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及手术时间过长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的无菌操作、开展微创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及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正确用药对控制颅内感染效果较好。
姚国杰徐国政龚杰刘征杜威
关键词:颅脑手术颅内感染
自发性脑实质内血肿的个体化锥颅治疗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及CT引导定位的发展,对于脑实质出血尤其是高血压脑出血,国内外临床研究和学术争议现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微创血肿引流术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1,2]。锥颅软通道血肿引流技术目前备受推崇。采用...
姚国杰龚杰徐国政李成才韦可杜威刘征李治国
文献传递
内外科联合治愈颈部开放性损伤致颅内芽孢杆菌感染1例
患儿男,5岁,体重15kg。因乘坐摩托车时摔倒致使木桩刺入颈部并伴颈部;胸部全身多处疼痛6小时于2010-05-08入院,急诊行头颅及颈部CT提示:桥前池少量积气,颈部肌层及椎管内可见气影,未见明显金属异物残留,未见颈椎...
姚国杰龚杰李成才刘征杜威徐国政
文献传递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诊治(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6例病人共行手术6次,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辅助γ刀治疗4例。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9个月,1例患者术后16个月原位复发,其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争取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并且术后行剂量不高于50Gy的辅助放疗应作为常规的治疗方案。
肖炳祥张小征龚杰张戈姚国杰刘征黄成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颅内
缺血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大鼠脑动脉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缺血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脑动脉调节功能的影响,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6)、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灌注组(rtPA组,n=6)、缺血组(ISC组,n=8)和缺血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灌注组(rtPA-缺血组,n=8)。雄性Wistar大鼠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对大鼠离体大脑中动脉的内径和外径进行测量,据此计算出动脉力学参数和肌源性张力,行组间对比。结果:在压力由60mmHg升至120 mmHg时,对照组肌源性反应强烈,肌源性张力明显增加;而其它3组肌源性反应消失,肌源性张力下降。对照组动脉直径最小(P<0.05 vs其它3组)r,tPA-缺血组最大(P<0.05 vs其它3组)。相比对照组和rtPA组,缺血组和rtPA-缺血组应变增大(P<0.01 vs其它2组),管壁硬度系数β值变小(P<0.01 vs其它2组),应力-应变曲线右移。结论:缺血和rtPA均可消弱脑动脉的肌源性反应,2者相加具有协同效应;同时缺血又可影响动脉的力学特性。这种变化可使受累动脉丧失其作为阻力血管对血流的限制作用,造成下游微循环过度灌注,易发生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合亮马廉亭徐国政杨铭姚国杰席永强刘征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大脑中动脉力学特性再灌注损伤
复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2015年收治的48例多次手术复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病理结果中,11例(22.9%)病理结果在第二次手术后发生恶性进展,WHO分级有所提高。结论复发胶质瘤存在病理结果恶性进展的情况,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该方向深入研究有助于改善复发胶质瘤的预后。
刘征张新元伍杰王在贵徐国政
关键词:复发胶质瘤恶性进展
小儿胶质瘤临床分析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也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颅内胶质瘤与成人胶质瘤存在较明显差异,在临床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探讨小儿胶质瘤的临床特征. 方法:对...
刘征徐国政张新元黄河
关键词: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发生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江小红姚国杰刘征杜威李成才
关键词:颅脑损伤肠道营养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