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伟
- 作品数:31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以及其制备方法和专用预制节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带有纵筋(1)的预制节(2)组装而成;本发明还提供这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的制备方法及其专用预制节。按本发明方法制备构造柱的成本低,因为一方面预制节可在预制构件厂...
- 李英民刘立平郑妮娜姬淑艳夏洪流韩军刘建伟王丽萍
- 文献传递
- 框支转换梁受力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为全面了解框支转换梁的受力特征并提出偏心受拉梁的判定依据,完成了两榀1∶4缩尺的单跨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的低周交变试验,并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对墙肢肢数变化、墙肢洞口宽度变化、框支梁尺寸变化、墙肢偏心变化、墙肢形式变化等情况下框支梁的受力特征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显示,框支梁相对受拉区高度受跨高比、墙肢位置、洞口大小等因素影响,而下述情况框支梁不易成为偏心受拉梁:一是框支墙在框支柱端部布置且形心落在框支柱范围内时;二是跨中布置的框支墙长度小于2倍梁高,且任何部位到框支柱的距离大于框支梁梁高。
- 术向东徐革李英民刘建伟周自强龚国琴周海鹰
-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框支梁有限元模拟
- 按梁浇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破坏机理及抗震性能分析
-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混凝土强度常高于梁,节点核心区按梁混凝土浇注成为工程界的一大需求。本文完成了7个核心区按梁浇注的中间层中节点足尺试件低周交变加载试验。试件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设计过...
- 刘建伟
- 关键词:失效模式抗震性能
- 文献传递
- 沥青砂垫层消能减震建筑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砂垫层消能减震建筑物,包括基础、固定设置在基础上的地圈梁和砌筑在地圈梁上的上部墙体,地圈梁由上地圈梁和下地圈梁组成,在上地圈梁和下地圈梁之间铺设沥青砂垫层。本发明采用沥青砂垫层作为消能减震的结构,利用...
- 李英民卜长明姬淑艳夏洪流杨溥郑妮娜韩军刘建伟刘立平刘凯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以及其专用预制块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包括钢筋(1),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带有空腔(3)的预制块(2)砌筑而成,所述空腔(3)至少部分重叠形成构造柱的腔体(7);所述钢筋(1)穿插在所述腔体(7)内,腔体(7)的其余...
- 李英民刘立平郑妮娜姬淑艳韩军夏洪流王丽萍刘建伟
- 文献传递
- 偏心变化对高层建筑结构平扭周期比的影响
- 2010年
- 为明确偏心率不同时平扭周期比的实际控制效果,给出了高层建筑结构平扭周期比、振型扭转因子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而对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偏心率变化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振动特征,甚至可能改变结构的振动方向;某些情况下平扭周期比数值大小与结构规则程度并不相符,偏心率增加时平扭周期比反而减小。
- 刘建伟李英民
- 关键词:高层建筑
- 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以及其专用预制节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的构造柱,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带有纵筋(1)的预制节(2)组装而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这种用于砌体结构的专用预制节。本实用新型构造柱的成本低,因为一方面预制节可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生产工艺简单...
- 李英民刘立平郑妮娜姬淑艳夏洪流韩军刘建伟王丽萍
- 文献传递
- 捆绑橡胶束消能减震建筑物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捆绑橡胶束消能减震建筑物,包括地圈梁和砌筑在地圈梁上的墙体,墙体内沿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数个间距相等的橡胶束安装孔,橡胶束安装孔内设置橡胶束,且墙体由水平铺设在其内的低标号水泥砂浆层分为上部墙体和下部墙体,低...
- 李英民卜长明姬淑艳杨溥夏洪流韩军郑妮娜刘建伟刘立平刘凯
- 文献传递
- 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能力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设计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时,依据材料、荷载的设计值确定的大小偏压界限轴力,低于实际破坏时的界限轴力。当作用轴力介于两者之间时,设计计算采用的破坏模式与实际破坏模式可能不符,由此导致轴压比不同时柱实际抗弯承载力与设计值差别较大。文中对梁、柱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地震作用水平不同时框架柱轴压比变化对"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影响。
- 刘建伟李英民
- 关键词:偏心受压柱承载能力轴压比强柱弱梁
-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的我国上市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我国建筑业目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相对较低,而已有相关研究对企业创新系统内部的挖掘尚不够深入,尤其缺乏对中间过程创新效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效率,以创新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将建筑企业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16—2020年我国52家上市建筑企业有关数据,通过构建共享投入两阶段DEA模型,针对企业各阶段创新效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考察期内建筑企业的整体创新效率从0.669上升至0.812,成果转化效率从0.458上升至0.768,科技研发效率却从0.629下降至0.418;科技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511和0.586,仅有一家企业的科技研发效率达到DEA有效,成果转化效率DEA有效的企业有3家;房屋建筑领域企业的整体效率水平最高、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企业的效率水平最低,仅有专业工程建筑领域企业的科技研发效率高于成果转化效率;低研发高转化型企业占比最高(51.9%),高研发高转化型企业占比最低(9.7%),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和专业工程建筑领域不存在高研发高转化型企业。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应注重创新投入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健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强化自身科技创新积累,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要有针对性、注意行业细分领域的差异性,更好地促进企业研发效率提升。
- 缪鑫傅晏刘建伟陈思习文强吴思睿
- 关键词:科技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