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腰椎
  • 2篇术后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固定
  • 1篇腰椎椎间
  • 1篇腰椎椎间融合
  • 1篇腰椎椎体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枕颈
  • 1篇枕颈融合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融合术
  • 1篇术后呼吸困难
  • 1篇椎间孔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置换
  • 1篇椎间盘置换术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姜晓幸
  • 5篇刘富兵
  • 4篇梁运
  • 4篇蒋淳
  • 4篇冯振洲
  • 3篇陈子贤
  • 1篇李邦耀

传媒

  • 3篇国际骨科学杂...
  • 2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罕见腰椎椎旁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1例(英文)
2015年
Myositis ossificans(MO),also known as myositis ossificans circumscripta(MOC),describes a pathologic process of which localized,nonneoplastic heterotopic bone formation occurs in muscles]or other soft tissues[1-2.Although traumatic MO has been reported occasionally,MO located in lumbar paraspinal muscles without a history of trauma has been rarely seen.
刘富兵梁运冯振洲蒋淳陈子贤姜晓幸
关键词:非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见并发症被引量:3
2014年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即单侧固定TLIF,是传统TLIF进一步微创化而来的手术方法,其临床疗效与传统TLIF相似,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无升高。由于椎弓根螺钉置入数量减少、融合节段间应力遮挡降低,单侧固定TLIF在降低椎弓根螺钉相关并发症、预防术后相邻脊椎节段退变、防止应力遮挡引起的骨量减少以及避免器械相关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在融合器相关并发症及椎弓根螺钉断裂所致内固定失败等方面,尽管目前临床尚存争议,但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单侧固定TLIF不会增加相应风险。远期临床效果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及更加深入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加以明确。
梁运刘富兵姜晓幸
关键词:腰椎单侧固定并发症
影响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
2014年
颈椎间盘置换术(CDA)通过保留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邻近节段过度活动及所受应力起到保护邻近节段的作用。影响CDA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操作因素、假体因素、术后因素及其他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该文就影响CDA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因素作一综述。
刘富兵冯振洲蒋淳陈子贤梁运姜晓幸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活动度影响因素
枕颈融合术后呼吸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枕颈融合术(occipitocervical fusion,OCF)常用于颅颈交界区疾患的治疗,包括先天畸形、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随着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OCF可在解除脊髓压迫、恢复枕颈部正常序列的基础上及时重建其稳定性,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椎动脉损伤、硬膜破裂致脑脊液漏、神经根或脊髓损伤、内固定断裂及融合失败等。
刘富兵冯振洲陈子贤蒋淳梁运李邦耀姜晓幸
关键词:枕颈融合
腰椎椎间融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腰椎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疾患的常用方法,旨在使融合节段达到骨性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准确判断融合状态不仅可对各种椎间融合器、植骨替代物和融合技术进行比较和评价,而且对椎间融合术后仍有症状而需要外科干预的患者更为迫切。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判断腰椎椎间融合的统一标准。手术探查作为金标准,但巨大的有创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X线平片作为最基本评价方法,准确性有限,只能正确判断2/3左右患者;依据运动学评价的屈伸动力位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可能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但精准程度受到评价方法、片子质量、观察者主观能力等多方面影响;X线立体摄影测量分析(RSA)、失真-补偿X线测量(DCRA)等具有高准确性,但判断方法过于复杂;MRI应用时间较短,经验有待积累;同位素骨扫描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高。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当属CT,尤其是薄层、高分辨力、冠状矢状面重建CT。另外,SPECT/CT、PET/CT等新技术应用使判断椎间融合朝着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方向发展。
刘富兵姜晓幸冯振洲蒋淳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