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纬
- 作品数:42 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水利水电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纪念吴明远教授
- 2004年
- 刘国纬
- 西藏高原的水文特征被引量:15
- 1992年
- 根据西藏近2000站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和笔者赴藏的工作积累,系统地分析了西藏高原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和蒸发的特点,并给出西藏高原包括大气和下垫面在内的完全水平衡模型。
- 刘国纬
- 关键词:水文气象水汽输送径流
- 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环境需水量
-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多种服务功能,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来确定指标。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量变和质变...
- 郭方刘国纬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需水量
- 文献传递
- 黄河下游治理的地学基础被引量:11
- 2011年
- 从黄河下游平原沉降与沉积特性、黄河下游河道特性、黄土高原侵蚀特性、黄河中下游暴雨洪水特性等方面,阐述了黄河下游治理的地学基础的内涵,并指出自全新世以来,黄河下游的地学属性诸要素虽存在继承性演变,但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基于对黄河下游地学属性的分析,提出了关于黄河下游治理的几点认识:(1)基于下游的堆积性河流属性,在河道治理诸措施中,放淤应当是第一位的;(2)基于下游河道的游荡属性,应在加固现有大堤的基础上给予河道必要的游荡空间;(3)基于黄河河口海洋动力弱和三角洲的演变规律,应给予黄河尾闾必要的摆动空间;(4)基于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不会根本改变,中游治理应以缓解地形破碎程度,使高原地貌形态朝营造局部"夷平面"的方向改善,而生态治理则应以"退田还草"为努力方向;(5)基于不能排除未来出现历史上特大洪水的可能性,应继续以历史特大洪水作为下游防洪的设防对象;(6)提出"治黄周期律"概念,并指出不能希冀今天的黄河下游河道能够永续利用,未雨绸缪研究黄河下游人为改道和新的流路是必要的.
- 刘国纬
- 关键词:河流地学江河治理黄河洪水
- 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分析了1900-1999年逐年全国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的区域分布和年际间迁移轨迹。结果表明: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的年际间迁移轨迹是无序的;年最大致洪暴雨可以随机地出现在中国(主要在90°E以东地区)任何地区;华中和华东地区是出现年最大致洪暴雨频次最高的地区。也分析了1470-1899年逐年的年最大洪涝中心的区域分布和年际间迁移轨迹,其结果支持20世纪中国年最大致洪暴雨落区分布和年际间迁移轨迹分析所得出的认识。上述事实表明,中国7大江河中的任何一条,每年都可能出现全国最大的暴雨洪水,而且无法预见其在年际间迁移的方向与落区。因此,中国不得不立足于此客观事实确立全国防洪战略。
- 刘国纬沈国昌
- 关键词:暴雨洪水致洪暴雨
- 滔滔九曲 赤子情怀——纪念黄万里教授
- 2003年
- 刘国纬
- 关键词:水资源评价
- 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及当代前沿被引量:16
- 2020年
- 回顾了新中国70年来水文科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当代前沿:水圈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界面过程;水文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扰动;水文学研究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水文知识的应用等。提出了划分水文科学分支学科的科学基础,建议将水文科学划分为普通水文学、水文气象学、陆地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和应用水文学5个分支学科。
- 刘国纬
- 关键词:水文科学水圈水文循环地球圈层人类活动影响
- 纪念著名水文测验专家王锦生先生
- 2011年
- 王锦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我虽与王总共事的时间不多,但他对水文测验事业的执着、工作之勤奋与严谨,以及对中国水文测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一直在我记忆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王锦生先生是山东诸城人,1928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
- 刘国纬
- 关键词:水文测验
- 怀念叶永毅先生
- 2012年
- 去年8月28日,我在北京水利医院叶永毅先生的病床前对他说:"叶老,南京的老水文所同志们叫我来看您呐!"叶老脸上顿时泛起欣慰的笑容,目光里流露出喜悦和慈祥,握住我的手,用不连贯的声音喃喃地说些什么。我能懂!
- 刘国纬
- 关键词:水文研究水利建设
- 纪念林秉南院士
- 2014年
- 林秉南院士是中国杰出的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中国水力学学科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刘国纬
- 关键词:院士三峡工程建设河流动力学力学学科水力学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