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胶质瘤中IL-13Rα2和PC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检测人脑恶性胶质瘤组织中IL-13Rα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强度,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6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43例恶性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L-13Rα2和PCNA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43例恶性胶质瘤标本有40例(93%)IL-13Rα2阳性表达和36例(84%)PCNA阳性表达;(2)IL-13Rα2和PCNA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在WHOⅢ级与Ⅳ级间两者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2);在生存时间≤6个月与>6个月患者间IL-13Rα2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3)IL-13Rα2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人恶性胶质瘤组织中IL-13Rα2和PCNA均高表达,前者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分级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章剑剑陈汉平彭翔翁睿光刘军叶晖祝源郑伟明李剑敏
-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 迟发性颅内血肿致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被引量:3
- 2013年
- 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而经过一定时间后复查再发现的血肿,或手术、尸检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血肿。而迟发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常见原因,处理起来很棘手。本研究总结分析本院2007年4月~2011年4月间2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导致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叶晖陈汉平翁睿光刘军章剑剑
- 关键词:迟发性颅内血肿术中脑膨出颅脑损伤头颅CT检查迟发颅内血肿
-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7例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肿瘤卒中误诊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初诊时误诊为脑出血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2~70岁,平均(48.3±11.8)岁;男性12例,女性5例;以急性起病为表现的14例,亚急性起病为表现的3例;头部CT平扫呈均匀高密度灶2例,不规则混杂密度灶15例;接受急诊开颅行血肿及肿瘤切除术者14例,早期保守治疗后再行限期手术者3例;术后13例好转出院,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效果欠佳自动出院。结论脑肿瘤卒中多以急性起病为表现,初诊时易误诊为脑出血,仔细分析影像学资料及询问既往病史可降低误诊率,急诊开颅手术近期效果尚可。
- 刘军陈汉平翁睿光章剑剑叶晖
-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脑出血误诊
-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急诊收治的116例DTIH患者和123例非DTIH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分组进行对比。结果首次头颅CT检查无颅内血肿,再次检查发现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13.35±6.72)×10^9/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2.78±6.43)×10^9/L,明显高于首次及多次头颅CT检查均未见颅内血肿患者[白细胞计数(9.72±3.09)×10^9/L及中性粒细胞计数(7.64±2.9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首次头颅CT检查即发现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和非DTIH患者入院时外周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作为一项客观指标协助首次头颅CT检查无颅内血肿的DTIH患者的早期诊断。
- 章剑剑陈汉平翁睿光刘军叶晖祝源
- 关键词:颅内出血创伤性白细胞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陈汉平翁睿光刘军章剑剑叶晖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分析脑出血手术手术方式多发病
- 枪击致下丘脑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章剑剑陈汉平翁睿光刘军叶晖祝源
- 关键词:枪击伤下丘脑
- CT值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通过螺旋CT测定输尿管结石的CT值,探讨CT值在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及输尿管钬激光碎石中的参考应用价值。同时对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的结石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探讨结石CT值与成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
- 刘军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结石成分
- 文献传递
- 中重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规气管切开并行冬眠疗法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从多方面分析中重型脑出血患者术后行常规气管切开并行冬眠疗法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69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常规行气管切开并行冬眠疗法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同期93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从血压波动、再出血发生率及患者ADL分级3个方面分析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未采用降压药物治疗但血压波动范围小,对照组总体血压波动相对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1);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7%)低于对照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9,P<0.05);ADL2~4级的患者在本研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研究组恢复相对良好的患者(ADL1~3级)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是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后常规气管切开并行冬眠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章剑剑陈汉平翁睿光刘军叶晖
- 关键词:脑出血血压波动再出血
- 白细胞介素13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靶向性治疗胶质瘤的体外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以白细胞介素(IL)13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为基础构建的融合毒素(IL-13PE38)对实体恶性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分析其效能与恶性胶质瘤细胞表面IL-13α2受体(IL-13Rα2)表达强度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0例间变型胶质瘤和11例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新鲜标本,在进行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时加入IL-13PE38并进行细胞MTS代谢率测定同时计算细胞存活率(S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IL-13Rα2在恶性胶质瘤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以IOD值代表其表达强度,对恶性胶质瘤的细胞存活率与IL-13Rα2的表达强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21例标本有19例(90%)存在IL-13Rα2的强阳性表达,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强度高于问变型胶质瘤(P〈0.05)。(2)恶性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时加入IL-13PE38后细胞存活数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有14例细胞存活率低于70%,9例低于50%;在加入同浓度的IL-13PE38后问变型胶质瘤细胞存活率高于胶质母细胞瘤(P〈0.05)。(3)恶性胶质瘤IL-13Rα2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存活率呈高度负相关(r=-0.093,P〈0.01)。结论低浓度的IL-13PE38对实体恶性胶质瘤细胞的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能的大小取决于恶性胶质瘤细胞表面IL-13Rα2的表达强度。
- 章剑剑翁睿光刘俊陈汉平刘军叶晖郑伟明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白细胞介素13假单胞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