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春 作品数:149 被引量:64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RFA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92例接受TACE及RFA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88例具有完整的临床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共43例接受TACE治疗(TACE组),45例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TACE.RFA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肿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其生存状况并予以分层分析。结果手术前后螺旋CT摄片或彩超比较显示消融效果良好,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7.4%(29/43)、91.1%(41/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RFA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RAF联合TACE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ACE。 单二波 刘会春 周磊 金浩 崔培元 谈燚 李宗狂 鲁贻民关键词:肝肿瘤 射频消融术 生存期 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应用射频凝血器断肝的价值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应用射频凝血器断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2月行完全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断肝器械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射频凝血器断肝)和对照组(25例,超声刀断肝),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325.00±111.80)m L vs.(628.00±119.09)m L)]、输血患者比例(3/20vs.11/25)、术后24 h腹腔引流量[(110.00±57.95)m L vs.(334.40±209.56)m L]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总生存率(75.0%vs.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瘤生存率(75.0%vs.36.0%)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癌手术中,应用射频凝血器断肝可有效减少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无瘤生存率,近期效果优于术中使用超声刀者。 金浩 刘会春 王勇 宋培军 李宗狂 鲁贻民 周磊关键词:腹腔镜 电凝术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胆管癌是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胆道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1].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切除,但因胆管癌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伴随症状而难以诊断,大多数患者因梗阻性黄疸、消瘦、不适到医院就诊时已是晚期,无法做到根治性手术切除[2],使得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总体较差.对于晚期胆管癌,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道通畅、缓解黄疸,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等[3].对于胆管癌所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胆道梗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具有创伤小、无绝对禁忌证及可反复应用等优点.但肿瘤的生长会引起支架不同程度的再狭窄.125I粒子通过对肿瘤近距离、持续低剂量长期照射以达到治疗效果,明显延长支架的通畅时间[4].目前,经皮胆道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的研究多是关于其临床疗效,而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作者选取我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5例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的,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钱震 刘会春 庞青 李宗狂 金浩 周磊关键词:预后因素分析 腔内照射治疗 晚期胆管癌 根治性手术切除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疗效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接受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治疗的失去或放弃行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2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比较患者在行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酸氨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黄疸消退明显,肝功能出现显著的改善,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3和6个月血清中ALT、AST、TBIL、DBIL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半年生存率70.8%,1年生存率23.1%。结论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针对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段,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易于操作,手术禁忌证少等优点。 王炜 刘会春 庞青 李宗狂 金浩 周磊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引流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2003年 刘会春关键词:医源性疾病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18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乳腺纤维瘤3例、乳腺窦道2例及乳腺增生病伴腺瘤样变性1例.采用梭形切口14例,心形切口4例.结果:18例手术均顺利,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6a,梭形切口术后乳腺的外形8例为优级,4例良级,2例失访;而心形切口均为优级.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是治疗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心形切口可使术后乳房的外形更满意. 刘会春关键词:乳腺 乳腺疾病 乳房增生 外科手术 ^(125)I粒子照射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外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2022年 目的观察^(125)I粒子对人肝外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凋亡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对其分组:0个粒子组(control组)、1个失效粒子组(SX组)、1个有效粒子组(LZ1组)、2个有效粒子组(LZ2组)和3个有效粒子组(LZ3组),各组使用对应数目的^(125)I粒子进行处理。采用集落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来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AKT、p-AKT、PI3K、p-PI3K、MDM2的表达情况。接种各组细胞制备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125)I粒子对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Z1组、LZ2组和LZ3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且抑制效果随粒子数目增加而不断增强(P<0.05),集落克隆显著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蛋白印迹实验表明相较于control组,LZ1组、LZ2组和LZ3组细胞中AKT、p-AKT、PI3K、p-PI3K、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的体内实验结果表明,^(125)I粒子显著抑制了瘤体的生长(P<0.05)。结论^(125)I粒子照射抑制肝外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上述作用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受抑相关。 瞿康林 周帅 庞青 李进昂 陈石磊 胡小四 张懿刚 金浩 朱超 王勇 刘会春关键词:增殖 凋亡 PI3K/AKT通路 69例胆囊癌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胆囊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外科治疗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分期、外科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共69例,男性29例,女性40例;年龄33~87岁,平均62岁。早期癌(NevinⅠ~Ⅱ)15例,中晚期癌(NevinⅢ~Ⅴ)54例。其中12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9例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术,25例行其他姑息性治疗。50例患者获得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22.0%、4.0%。其中早期胆囊癌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胆囊癌患者(90.9%,70.7%,18.2%vs.30.8%,10.3%,0)。中晚期胆囊癌患者中行根治术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只行姑息性治疗者(47.8%,17.4%,0%vs.6.3%,0,0)。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胆囊癌疗效的关键所在,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切除对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文骝 刘会春关键词:胆囊癌 手术方式 生存期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2016年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并发症多,姑息性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胆道支架置入胆管内引流则是姑息性治疗的首选。 潘洪涛 刘会春 费圣贤 李宗狂 王勇 殷运林关键词:胆道支架置入 腔内照射治疗 肝门胆管癌 临床疗效 姑息性治疗 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术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于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经常规器械取石和胆道镜取石后,选取未取净结石或相对较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8例(实验组)行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与同期行常规胆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的3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附加肝切除的比率高于实验组(8/37与3/28),获随访患者的术后症状复发率稍高于实验组(9/37与6/2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6例已接受了再手术,3例发作时需抗炎治疗;实验组8例再入院经盲袢胆道镜取石、扩张、引流,症状缓解,1例服用消炎利胆药物可缓解。结论皮下盲袢式胆管空肠Roux-ell-Y吻合术配合应用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刘会春 谈燚 周磊 吴晓平 李艳春 郑树云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 胆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