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银波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抽取老年人781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采集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饮食习惯与MS相关性。结果老年人MS总患病率为40.7%,其中男性36.7%,女性55.4%,女性高于男性(P-0.000)。低脂饮食组腰围(86.0±9.3)cm,与适中饮食组(88.8±8.5)cm及高脂饮食组(90.0±7.9)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低脂饮食组空腹血糖(5.78±0.98)mmol/L,与高脂饮食组(6.27士1.8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低脂饮食组为基准,适中饮食组OR值[1.541(1.092~2.174),P〈0.051;高脂饮食OR值[2.293(1.317~3.994),P〈O.013;适中饮食和高脂饮食是老年人群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适中饮食和高脂饮食是老年人群发生MS的危险因素,提倡在食物多样化的前提下,养成清淡低脂的饮食习惯,从而降低Ms的患病率。
- 沈振海陆昀李凤王凌郁玉文冯银波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饮食习惯
- 桥脑小脑角区肿瘤36例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5年
- 桥脑小脑角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肿瘤种类多,手术风险较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区占位症候群[1,2]: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走路不稳等,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方法选择。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桥脑小脑角肿瘤病例,其中包括听神经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血管母细胞瘤、三叉神经鞘瘤、内耳淋巴管癌.
- 丁凯冯银波陈宏伟姜新宇
- 关键词:桥脑小脑角磁共振成像诊断三叉神经鞘瘤血管母细胞瘤表皮样囊肿内听道
- 健康体检人群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健康体检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检出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方法以我院近5年健康体检人群140127例中发现并病理确诊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恶性肿瘤的检出与年龄、性别、地域等关系以及症状和实验室阳性结果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作用。结果病理确诊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0.133%(186例)。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0.036%(51例)、肝癌0.017%(24例)、肾癌0.014%(20例)、结直肠癌0.013%(18例)和胃癌0.011%(16例)。186例恶性肿瘤中无症状者158例,占84.9%。超声对肝、肾、甲状腺癌等实质性脏器的灵敏度优于肿瘤标志物(TM);将胸片、TM、症状和胸部低剂量CT相结合,可提高肺癌检出率。2008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达0.083%,明显高于其他年度(χ2=11.792,P〈0.05)及当年度肺癌检出率(χ2=8.538,P〈0.05)。结论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重要途径。由于体检发现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无症状,而超声、胸片、TM和C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作用各有特点,充分发挥总检医生和检后随访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 沈振海陆昀李凤冯银波李红卫王凌宋文军黄荣根鲍艳英
- 关键词:体格检查肿瘤随访研究
- 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搏波速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入选EH患者328例,分MS组(EH+MS,156例)和非MS组(172例),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以及baPWV,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IMT和baPWV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及血压水平无差异性;MS组BMI、WC、FPG、TC、TG、LDL-C明显高于非MS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MS组(P<0.05);MS组IMT和baPWV均明显高于非MS组(P<0.01);IMT与年龄、SBP、FPG、TG及baPWV与年龄、SBP、FPG均呈正相关。结论MS对EH患者IMT和baPWV有显著影响,纠正代谢紊乱有助于针对性防治EH患者动脉粥样硬化。
- 陆昀冯银波王凌沈振海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脉搏波速度
- 扩散峰度成像模型与传统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 对比分析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乳腺肿块患者于术前行MR检查,包括常规平扫、传统DWI、DK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扫描。通过传统DWI单指数模型获得病灶的ADC值,通过DKI模型获得病灶的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间ADC、MK、MD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ADC、MK和MD值对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比较MK、MD、MK联合MD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与ADC值的AUC间的差异。结果 78例共87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29个,恶性病灶58个。恶性病灶的ADC和MD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均〈0.001),MK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01)。良性及恶性病灶的MD值均高于其ADC值(P均〈0.001)。以ADC值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21%、89.66%、87.36%;MK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4.48%、96.55%、88.51%;MD值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76%、93.10%、89.66%。MK值的AUC及MK联合MD值的AUC均为0.94(P〈0.05),且均高于ADC值的AUC(χ2=5.90,P=0.02),而MD与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结论 相对于传统DWI单指数模型,DKI模型更有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 周卫平陈宏伟昝星有刘学玲冯银波郭榆江方向明
- 关键词:扩散磁共振成像乳腺肿瘤
- 分形维数在CT腰椎松质骨图像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在腰椎CT中对松质骨微结构量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因腰痛来本院就诊并行腰椎CT检查的中青年男性患者115例,分为两组:A组,28~31岁,61例;B组,38~41岁,54例。入组者均无腰椎退行性变,使用imagej分析腰4椎体松质骨区域图像,量化灰度纹理特征。检验F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组腰椎松质骨的FD值为1.463±0.056,B组腰椎松质骨的FD值为1.418±0.03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ROC曲线分析,判断FD最佳临近点为1.423,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5.4%,特异度为55.6%。结论采用分形维数分析腰椎松质骨CT图像,提取灰度纹理信息,可量化一定轻微退变程度的骨微结构。
- 冯银波方向明陈宏伟张丽娟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CT分形维数
-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松质骨QCT、MR化学位移成像初步研究
-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MR化学位移率(Chemical shift ratio,CSR)变化与骨髓脂肪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60只12周龄SD...
- 张蕾冯银波恽虹杨振燕赵江民
- 关键词:骨质疏松QCTDXA化学位移成像
- 文献传递
- 江苏省苏锡常地区成人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地区不同性别成人血尿酸(SUA)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MS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3-11月在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抽取年龄≥20岁的常住成人3723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测定。结果男性MS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1.54%、26.95%)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8.31%、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5.869和140.403,P〈0.05,P〈0.01)。男性和女性MS检出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趋势x:值分别为103.229和99.419,P〈0.01)。随着MS组分数目的增加,男性和女性SUA水平均随之增加,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67和0.311,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等变量后,以SUA水平第1分位为参照,男性SUA水平第4分位发生MS的OR值为2.630(95%C1:1.849~3.740);女性SUA水平第4分位发生MS的OR值为2.955(95%CI:1.946~4.488)。结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SUA水平与MS的发生均密切相关。在积极关注MS人群防控的同时,也应加强对SUA水平的监测和高尿酸血症的预防。
- 沈史伟李红卫冯银波李凤姚伟峰沈振海陆昀
- 关键词:尿酸代谢综合征性别
- 大鼠去势后骨量及骨松质骨髓脂肪变化的DXA、QCT和CSI表现及其相关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应用双能X线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多层螺旋CT骨矿容积含量测定(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 maging,CSI)检查大鼠全身骨及骨松质,结合骨髓脂肪含量病理结果,探讨在生理状态下利用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测骨松质骨量和骨髓脂水含量变化,为骨松质变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SD大鼠(12周龄)雌雄各30只,完全随机化方法进行:假手术(雌雄各10只);去势手术(雌雄各20只)。在手术后第12周和第16周各取半数进行影像学检查,得到DXA、QCT和化学位移率(chemical shift ratio,CSR),结合光镜下骨松质HE染色切片得到的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50只具有有效研究数据的大鼠中,骨髓高脂肪组大鼠的DXA(0.310±0.014mg/cm2)、QCT(427.88±39.25mg/cm3)和CSR(0.673±0.167)均比骨髓低脂肪组的(DXA为0.320±0.014mg/cm2、QCT为503.86±79.02mg/cm3、CSR为0.828±0.245)要低(P<0.05)。经Pearson检验,DXA与QCT间相关性(P=0.021)及CSR与QCT间相关性(P=0.016)都有统计学意义;DXA与CSR间的相关性(P=0.254)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松质骨髓脂肪含量增加,DXA和QCT就减少,相应的骨髓化学位移率降低。化学位移成像可以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测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间接推测骨松质骨矿含量的变化。
- 冯银波赵江民杨振燕张蕾
- 关键词:骨髓QCTDXA化学位移成像
- 生活方式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入选非糖尿病MS患者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纠正不良习惯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未行健康管理干预。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前后均进行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测定。结果(1)干预组BMI、WC、SBP、TG、FI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在干预后6个月、9个月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在干预后9个月与干预后6个月相比又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BMI、WC、HDL—C、FPG、HbAlc、FINS、HOMA—IR和hs—CRP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baPWV和ABI在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9个月与干预前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8,45.81;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9个月干预组baPWV和ABI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2,5.99;P〈0.05)。(3)干预组baPWV在干预后9个月的异常率为44.68%,与干预前(68.09%)相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23,P〈0.05)。(4)baPWV与hs—CRP、HOMA—IR相关(OR值分别为:0.436,0.565);ABI与hs—CRP、HOMA—IR相关�
- 陆昀沈振海李红卫冯银波王凌江钟立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X干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