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武生
- 作品数:51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晚期患者适合做肝移 植吗?
- 2006年
- 2004年9月, 年仅42岁的“平民影帝”傅彪被确诊为肝癌后, 进行了两次肝移植治疗, 但仅一年时间便在北京去世。肝移植——现代医疗科技最先进的肝癌治疗方法, 都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这在社会和医学上,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究竟肝癌晚期患者不适合人做肝移植? 治疗肝癌晚期最恰当的方法是什么?
- 俞武生
- 关键词:肝移植治疗晚期患者肝癌
- 合并右肝静脉根部损伤的中央型肝外伤救治体会
- 2010年
- 目的总结合并右肝静脉主干根部损伤的中央型肝外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伴有右肝静脉主干根部损伤的中央型肝外伤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3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先后并发脑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功能衰竭、肝肾功能损害及急性胰腺炎、肠麻痹、电解质紊乱;3例分别分别于术后17天、23天、37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5年:3例全部恢复正常工作,其中2例右肝静脉主干修补者,1例血管通畅、肝功能完全正常,另1例血管轻度狭窄、肝功能轻度异常(此例同时合并有HBV感染)。结论伴有右肝静脉主干根部损伤的中央型肝外伤的救治仍较复杂和困难,具体手术处理措施应根据外伤类型、肝脏损伤范围及程度、右肝静脉损伤情况等因素综合决定,损伤的右肝静脉可予以修补,亦可予以缝扎。
- 王在国覃宁嘉梁浩凡林志强游志坚俞武生何润沛叶振伟黄惠敏李菜诗
- 关键词:肝外伤肝静脉损伤
-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目前,根治性切除是肝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但即便是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仅37.6%~57%,复发率高达60%~80%。因此,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已成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某院2002年1月至...
- 林志强俞武生王在国叶振伟胡夏荣郭荣平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
- 文献传递
- TissueLink电刀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创面处理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安全有效的肝脏创面处理方法是成功完成肝切除手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TissueLink电刀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创面处理以及扩大手术切缘,降低复发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试验组患者在肝切除术中采用TissueLink电刀处理肝脏创面,同期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肝脏创面处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变化,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以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2.50±122.34)ml和(530.36±151.13)ml,术后腹腔引流量分别为(285.50±43.59)ml和(347.86±67.62)ml;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为(152.36±93.32)U/ml和(56.63±21.59)U/ml,均较对照组[(246.19±159.85)U/ml和(96.46±47.97)U/ml]低;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25.93±9.63)μmol/L和(17.25±7.22)μmol/L,较对照组[(40.12±16.54)μmol/L和(39.63±19.06)μmol/L]低;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10.5±1.5)天,较对照组[(12.9±2.8)天]缩短;出血、胆汁漏、肉眼黄疸、膈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CT复查见切缘处环状无血供坏死区。结论:应用TissueLink电刀处理肝切除术中肝脏创面止血效果确切,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轻,患者恢复也较快,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肝脏创面处理方法。
- 韦玮郭荣平石明钟崇俞武生李锦清
- 关键词:创面处理
-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腺瘤摘除术(附3例报道)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腺瘤摘除术的方法和近期效果。方法:对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3例均为女性,单发病灶,直径分别为3.5cm、4.5cm、5.0cm(平均4.3cm),术前检查均提示甲状腺腺瘤可能。结果: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65min、75min、105min(平均81.7min),失血量分别为15ml、20ml、30ml(平均21.7ml)。术后恢复顺利,无术后早期高碳酸血症、术后出血、皮下积液、感染及低钙抽搐、声嘶、呛咳,2例术后皮下积气自行吸收。病理报告均为甲状腺腺瘤。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腺瘤摘除术安全可行,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王在国游志坚何润沛叶振伟李月春林志强胡夏荣何广宁俞武生黄石川陈建华王彤
-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手术
- 超声造影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疗效评估的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价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脏转移瘤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1例肝转移瘤病例(共51个病灶)分别行射频消融治疗及超声造影检查;射频消融术前造影观察病灶并制定治疗策略,术后分析病灶造影增强的变化以判断消融效果;病例随访时间为2~22月,术后30min及术后三个月内每月一次、术后3个月后每3个月一次CEUS及增强CT/MRI对照。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多发现病灶8个;治疗后30min46个(46/51,90.2%)病灶动脉期呈无增强区域,5个病灶(5/51,9.8%)动脉期见异常增强信号,即刻行射频消融治疗;随访中4个病灶(4/51,7.8%)见复发。结论超声造影能优化RFA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各个步骤,减少病灶复发,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芦爱霞谢玉环邝永培林庆陕马利亚俞武生王在国
- 关键词:超声造影射频消融术肝转移癌
- 胃癌全胃切除术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术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患者施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别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46)、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12)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10),探讨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优缺点。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均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均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林志强王在国胡夏荣黄志天叶振伟俞武生郑惊雷黄石川陈建华
-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 肝癌穿刺活检后腹腔灌洗液癌细胞检测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调查研究肝癌穿刺活检后腹腔灌洗液中癌细胞情况。方法肝癌患者20例,剖腹探查后行肝癌穿刺活检,穿刺后用生理盐水100mL灌洗术野,收集灌洗液立即送病理科查找癌细胞,然后继续肝癌切除或射频消融。结果 20例腹腔灌洗液标本中,查见癌细胞1例(5%),未查见19例(95%)。结论肝癌穿刺活检可导致癌细胞脱落至腹腔肝癌患者,选择肝穿刺活检应慎重,防止医源性播散。
- 胡夏荣王在国游志坚赵东晖叶振伟何润沛林志强俞武生郑惊雷
- 关键词:肝癌肝穿刺腹腔灌洗液
- VEGF和MVD在术前接受过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平均微血管密度(MVD)在接受术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在二期切除肝癌复发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1例术前TACE和50例未行TACE肝癌手术切除标本,
- 俞武生卢春丽王在国林志强郭荣平韦玮
- 关键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组织术前VEGFMVD
- 肝癌采用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治疗对复发的预防作用
- 2020年
- 目的:评价肝癌患者采用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予以肝癌不规则切除术治疗,联合组患者予以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患者术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术后3年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短,出血量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术后1年、3年肝癌复发率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法辅助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明确、术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术后1年、3年的复发率相比常规术式更低。
- 俞武生王在国叶振伟何广宁卢焕全
- 关键词:肝癌美蓝染色法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