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仪
- 作品数:39 被引量:61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超声引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 <正>与传统的浅静脉给药和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已在临床广泛...
- 何佩仪柳建华刘丽兰杜萍卫建宁罗丽燕
- 文献传递
- 鼻咽癌放疗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鼻咽癌放疗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按自行设计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了解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康复训练依从者98例(81.7%),不依从者22例(18.3%)。康复训练依从性在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文化程度、对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及放射性口腔炎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与文化程度、对康复训练重要性的了解程度、放射性口腔炎程度等因素有关。加强对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 何佩仪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康复训练依从性
- 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被引量:2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构建研究性学习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旨在提高护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 将 6 2名实习护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 ,实验组采取 :①完善临床教学的组织管理 ;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 ;③护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 ,掌握专科和相关学科知识 ,完成教学目标。④运用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护生综合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 冯秀兰何佩仪郭小云翟颖娟
-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实习护生
- 广东省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感染预防的临床指引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广东省86家医院382名护理人员CLABSI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护理人员知识维度得分(110.59±18.98)分,达"良"水平;态度维度(97.88±4.68)分,为"正性态度";行为维度(85.46±10.61)分,为"正性行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医院等级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态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CLABSI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掌握情况良好,但不同等级医院、地区之间的护理水平仍有差距;应加强各地区医疗信息交流,平衡医疗资源,持续动态输液治疗护理培训。
- 吴伟勤陈利芬周雪梅于瑞范育英何佩仪
- 关键词:护理人员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态度-行为
-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置管前一周内血样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置管资料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同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32(1.092-3.386)、2.358(1.113-4,996)、4.348(1.902-9.941)、3.442(1.044-11.34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
- 于瑞陈利芬周雪梅何佩仪侯秋秀郑锦萍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肿瘤
- 个案管理模式在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延续护理中的运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新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08)与对照组(n=108)。对照组采用常规性延续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PICC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按时维护依从性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按时维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ICC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可为PICC带管出院肿瘤患者提供全程、高质量的延续护理,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萍王志敏何佩仪何美清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个案管理肿瘤延续护理非计划拔管接触性皮炎
- 香港玛丽医院实习感受被引量:2
- 2008年
- 何佩仪
- 关键词:护理见闻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住院治疗的中度至重度癌痛患者,均需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单日出院的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双日出院的患者(57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在出院前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的用药指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提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每周进行电话回访1次,每个出院患者至少回访4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4周后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疼痛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出院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疼痛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何佩仪龚小云陶彩豪雷娟娟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癌性疼痛服药依从性
- 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特点、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定期血管彩超检查85例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访至患者拔管并记录血栓发生情况,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高(51.8%);多为无症状者(9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置管静脉血流速度(OR=0.880,P=0.007)、年龄(OR=1.052,P=0.044)、D-二聚体(OR=1.001,P=0.037)。ROC曲线分析,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取截点值11.99 cm/s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500,特异度是0.805,ROC曲线下面积0.681;D-二聚体取截点值为313.5μg/L时,诊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灵敏度是0.795,特异度是0.683,ROC曲线下面积0.730。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且以无症状者居多,易漏诊。置管静脉血流速度、年龄、D-二聚体是肿瘤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置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11.99 cm/s、D-二聚体高于313.5μg/L的患者应早期监测、定期彩超复查,必要时可预防性采取抗凝措施。
- 李荣华何佩仪杜萍柳建华罗卓鹏周薇
- 关键词:肿瘤高危因素
- 超声引导下经上肢浅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价便携式超声仪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需长期输液的2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肢血管条件分为对照组(血管条件相对较好,103例)和观察组(血管条件较差者,1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仪引导下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置管后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便携式超声仪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罗卓鹏柳建华刘丽兰何佩仪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超声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