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
- 作品数:31 被引量:34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京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 <正>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5月【内容简介】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编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
- 佐藤学钟启泉
- 文献传递
- 基于协同学习的教学改革--访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教授被引量:33
- 2015年
- 中小学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日本,佐藤学教授带领下的"基于协同学习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佐藤学教授在长达三十五年的时间里对"学习共同体"教育思想和学校改革实践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提出了独有创见的教育改革理论,出版了《静悄悄的革命》等一系列颇受欢迎的著作,其教学改革思想不仅影响日本,也在韩国、中国、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27个国家享有知名度。那么,佐藤学教授致力教学改革35年,走访了3,500多所中小学校,他主要的改革经验是什么,他提出的"学习共同体"理论其核心概念是什么,"学习共同体"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小组学习"又有什么区别,在教师群体中又如何得到体现和贯彻,本刊特约记者就以上若干问题对佐藤学教授进行了专访。
- 佐藤学于莉莉
-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育学者教育界人士实践性知识教学专家国家教育政策
-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
- 全球化引发了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的转型,以产业社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日本现代学校教育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官僚主义统治和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持下的日本教育改革,以一种新的竞争态势使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陷入危机。日本的教育改革...
- 佐藤学
- 关键词:教育危机学校教育社会转型学习共同体
- 文献传递
- 学习是对话与修炼的过程
- 2016年
- 每一个孩子都如同不同的乐器,在'交响的学习'中发出他们独特的声音,构成一曲独一无二的天籁交响。我所推广的学习共同体,不是找出学生的共性,而是发掘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形成独一无二的共同体。个性应该是放在整体当中考虑的,课堂上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主人公。共同体学习是课堂学习深度发生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每个人自己学自己的,不进行交流与对话。
- 佐藤学
- 关键词:修炼
- 全球化下的东亚教育模式——以日本的危机与改革为中心被引量:1
- 2004年
- 东亚(中国大陆、朝鲜、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地区)的教育,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共同危机。尤其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教育,它们在20世纪模仿日本,实现了自身“被压缩了的近代化”,而到了步人21世纪的今天,它们再次模仿日本。
- 佐藤学吴光辉
- 关键词:教育危机教学模式意识形态道德观念
- 后现代状态的课程研究——超越封闭式循环的课题被引量:3
- 2003年
- 要使"课程领域"的话语回归为参与教育的人们的话语,不是以"后现代话语"去"解体""学校"、"教育"、"学习"之类的概念,也不是还原为其它学术领域的话语,而是必须开始综合新的逼近:求得这些概念本身的"解构"与"重建"。为此,必须在教育过程中求得"后现代话语"本身持续的"解构";探索能够扬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学校"、"教育"、"学习"等概念。
- 佐藤学钟启泉
- 关键词:后现代话语课程研究现代主义研究范式
- 全世界学校都在进行着怎样的“课堂革命”——《教师的挑战》中文版序
- 2013年
- 本书旨在报告我所观察、记录的教师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的挑战,在此提示了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要点。现在,全世界学校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宁静革命”。全世界的课堂都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
- 佐藤学
- 关键词:课堂教师以学习为中心版序
- “分层教学”有效吗被引量:29
- 2010年
- 在欧美发达国家,"分层教学"已经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但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却大行其道。本文基于欧美学者的大量研究,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无效性。"分层教学"是落后于时代的教育。
- 佐藤学钟启泉
- 关键词:分层教学竞争文化
- 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再构被引量:49
- 2001年
- 佐藤学钟启泉
- 关键词:教育改革地理社会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反思性教学
- 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被引量:28
- 2002年
- 一范式的转换
课程研究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经历了范式的巨大转换.这种转换大体表现为,从行为科学为基础的量化研究转向文化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和艺术评论等以新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的质性研究.[1]基于行为科学的课程研究拥有社会技术学的性质,它的基础是"技术理性主义"(technical rationality),就象"泰勒原理"(1949年)所代表的那样,强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经验的组织→教育结果的评价".反之,课程的质性研究,在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中,作为师生经验的文化、社会、伦理意义的研究,是借助综合的方法,去探究诸如社会学、政治学、伦理、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方法论、现象学、艺术评论、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多种样式的知识.
- 佐藤学钟启泉
- 关键词:课程研究教师研究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