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潇
-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局部应用对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创面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上尿路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创面局部使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本单位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接受泌尿外科上尿路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将其中一组设置为对照组(A组),患者在进行泌尿外科上尿路腹腔镜手术时,对手术创面给予常规的止血方法;另一组设置为血凝酶局部喷洒组(B组),患者手术时给予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局部喷洒。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创面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凝酶局部喷洒组术后引流量和术后渗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以上各指标的组内统计学分析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尿路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局部喷洒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的渗血和术后引流量,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 熊晖王正齐太国于潇
- 关键词:腹腔镜上尿路手术白眉蛇毒血凝酶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和探讨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MIBC患者69例,予以吉西他滨800~1000mg/m2,第1、8、15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的3~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随访记录不良反应,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和最小径的差异。结果行G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平均疗程为3.5个,完全应答率27.9%(19/68),部分应答率22.1%(15/68);临床获益率79.4%(54/68);疾病进展率20.6%(14/68)。随访期4~55个月,中位随访期20个月,中位应答期16个月。化疗后肿瘤最大径及最小径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是,未出现化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所致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在短期内,3~4个疗程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获得较高的应答率,显著减小肿瘤体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 陶逸然金讯波王慕文赵勇于潇
- 关键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吉西他滨顺铂新辅助化疗
- 睾丸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报告
- 2013年
- 睾丸转移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在临床罕见,到目前为止,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仅见数例个案报道。由于临床资料缺乏,使得临床医生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了解不足。笔者收治1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 李超王彭于潇陶逸然徐帅王慕文
-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睾丸肿瘤转移性肿瘤原发肿瘤个案报道肿瘤复发
- 右侧肾脏被膜下巨大积脓合并肝周盆腔多发脓肿1例讨论被引量:1
- 2014年
- 1病例摘要患者,女,34岁,因"右腰腹部疼痛半月余"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腹部疼痛不伴发热,偶伴胸闷憋喘,无尿急、尿频、尿痛及明显肉眼血尿。5天前患者于当地医院查体,行CT检查示:右上腹部占位性病变、肝周积液、盆腔积液、右侧胸腔积液。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右肾被膜下积液"收入我病区。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增减。患者5天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血糖增高,予以胰岛素对症治疗。
- 王翰博刘洪波郭旭东于潇蒋绍博金讯波
- 关键词:盆腔感染积脓多发脓肿囊实性包块
- 大剂量螺内酯方案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准备中的应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螺内酯方案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准备降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合并高血压病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以大剂量螺内酯控制患者术前血压至稳定,观察患者术前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行大剂量螺内酯治疗均术前血压达到稳定,螺内酯每日口服3次,240~540mg/d,平均使用剂量为361mg/d;血压控制至稳定时间3~6天(平均3.6天)。除1例患者术前1日复查血清肌酐水平略高于正常外,所有患者术前复查血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升高。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螺内酯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
- 王翰博蒋绍博张沂南熊晖于潇金讯波
- 关键词:螺内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准备
- 肾上腺区巨大节细胞神经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超声、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查体发现的肾上腺区无功能肿瘤逐渐增多,其中节细胞神经瘤有明显增高趋势。
- 王翰博蒋绍博熊晖金讯波于潇
- 关键词: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肾上腺外影像学诊断技术完整切除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致病基因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5年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以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和肾素分泌被抑制引起的以高血压、低血钾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亚型包括醛固酮腺瘤、单侧肾上腺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异位醛固酮肿瘤、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 于潇金讯波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病基因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腺瘤肾上腺增生临床亚型
- 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肾上腺全切除术治疗醛固酮腺瘤效果比较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在醛固酮腺瘤的腹腔镜手术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与全切除术选择指征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对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PA)与肾上腺全切除术(TA)治疗醛固酮腺瘤(APA)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0至2014年3月发表的比较腹腔镜肾上腺部分切除术(PA)与肾上腺全切除术(TA)治疗醛固酮腺瘤(APA)的临床对照研究,并应用Revman 5.2进行荟萃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围手术期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远期疗效(治愈率、部分缓解率、无效率)。结果 8项研究最终入选,包括973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PA和TA在围手术期结果如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效果,特别是治愈率上,PA和TA亦大致相同(OR 1.13,95%CI 0.75~1.70,P=0.57),但PA较TA治疗失败的风险相对较大(OR 1.99,95%CI 0.74~5.38,P=0.17),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醛固酮腺瘤,与TA相比,PA技术上安全可靠,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少数患者有潜在的治疗失败的风险。
- 赵庆涛王正于潇王刚刚
- 关键词: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醛固酮腺瘤
- 腹腔手术史患者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的可行性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既往腹腔手术史患者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既往有腹腔手术史,26例)与B组(无腹腔手术史,35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均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手术史并不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禁忌证,在选择合适的病例、熟练掌握经腹腔入路解剖及腹腔镜技术的情况下,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 冯峰蒋绍博王翰博郭旭东于潇金讯波
- 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腹腔手术史
- 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53min(110~2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7ml(50~100ml),均未输血,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复查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术后1天进流质饮食,5天拔除导尿管并下床活动,待负压引流管引流量<10ml并行B超检查未见引流管周围及肾周积液后拔除。术后患者无明显发热、腰酸及漏尿症状。结论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为治疗成人重复肾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于潇蒋绍博熊晖金讯波杨国栋袁鹏
- 关键词:腹腔镜重复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