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海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超声
  • 4篇细胞
  • 4篇辐照
  • 3篇囊泡
  • 3篇超声辐照
  • 2篇蛋白
  • 2篇低强度超声
  • 2篇炎性
  • 2篇炎性痛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增强型绿色
  • 2篇增强型绿色荧...
  • 2篇镇痛
  • 2篇体外
  • 2篇胚胎
  • 2篇绿色荧光
  • 2篇绿色荧光蛋白
  • 2篇内啡肽
  • 2篇聚焦超声

机构

  • 20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作者

  • 20篇乔海
  • 10篇王智彪
  • 5篇方廖琼
  • 4篇丁晓燕
  • 4篇白晋
  • 4篇张弘
  • 2篇张小梅
  • 2篇邹建中
  • 2篇刘阳
  • 2篇杨松
  • 2篇汪琴
  • 1篇杜燕
  • 1篇朱婧
  • 1篇龚晓波
  • 1篇余朝堃
  • 1篇朱辉
  • 1篇吴庆蓉
  • 1篇陈锦云
  • 1篇向理科
  • 1篇欧霞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化工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焦超声破坏离体猪皮下脂肪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在相同功率(200W)、不同辐照时间下对猪离体皮下脂肪的破坏作用,为聚焦超声用于减脂塑形提供剂量参考。方法将3cm×3cm×3cm大小的新鲜离体猪皮下脂肪120块分成A、B两组(n=60)。A组辐照时间为5、10、20、30、60、90s,辐照后肉眼观察靶区的形态变化,并计算每个凝固性坏死灶的体积及能效因子;B组辐照时间为30、60、90s,辐照后取靶区脂肪制成切片行光镜观察。结果在A组中,当辐照时间≥10s时,肉眼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区域。在B组中,施加聚焦超声后光镜下可见靶区脂肪选择性破坏,而靶区外的血管神经无损伤。结论聚焦超声能有效破坏离体猪脂肪组织,且破坏程度与辐照时间呈正相关。
杜燕邹建中乔海汪琴欧霞
关键词:聚焦超声皮下脂肪
低强度超声对大鼠痛经模型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辐照对大鼠痛经模型的镇痛效应。方法将75只3月龄动情间期的雌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盐水组、模型组、超声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处理。建模成功后,超声组给予低强度超声辐照(频率200kHz,声强0.2W/cm2)腹部10min,模型组和盐水组不予超声处理。观察辐照后20min内大鼠扭体行为,记录子宫收缩波,检测子宫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超声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显著延长,扭体次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子宫收缩频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收缩波幅、张力、活动度均显著性降低(P<0.05);子宫β-EP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低强度超声辐照对大鼠痛经模型具有显著镇痛效应。
朱婧佘朝堃乔海朱辉王智彪
关键词:超声学痛经镇痛Β内啡肽
超声辐照对兔足跖炎性痛模型组织前列腺素E_2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索低强度超声辐照对炎症组织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超声辐照足跖组、超声辐照股二头肌组、假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兔足跖注射角叉菜胶建立炎性痛模型,超声辐照足跖组、超声辐照股二头肌组分别予0.2 MHz超声辐照足跖、同侧股二头肌处20 min,假照组予假辐照。分别于辐照后即刻和1 h采耳中动脉血,ELISA法检测β-内啡肽水平;第二次采血结束后,取材双侧后腿足跖10 mg,ELISA法检测前列腺素E2。结果超声辐照足跖组的前列腺素E2浓度显著高于超声辐照股二头肌组、假照组和正常组,超声辐照足跖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与超声辐照股二头肌组相比在两个检测时间点均无统计差异。结论低强度超声辐照股二头肌也能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且不会促进炎症组织前列腺素释放,是超声辐照缓解炎性痛的更优治疗方案。
任莉莉乔海佘朝堃王智彪白晋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角叉菜胶炎性痛Β-内啡肽
一种利用磁力搅拌器制备油酸脂质囊泡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磁力搅拌器制备油酸脂质囊泡的方法,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将磷脂酰胆碱溶解于氯仿得到磷脂酰胆碱‑氯仿溶液,将磷脂酰胆碱‑氯仿溶液在玻璃瓶中真空干燥,得到脂膜;S2:将PH8~9的Na...
杨思雨乔海杨玉玲毕鹏宇杨松王露娇周涛王智彪
低频超声促进哺乳期大鼠泌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用于促进哺乳期泌乳的可行性。方法 24只SD哺乳大鼠,每只母鼠1窝带仔1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窝,分别为对照组(假辐照)、5 min组(超声辐照5 min/乳腺.d)和10 min组(超声辐照10 min/乳腺.d)。从分娩第2天起,使用低频超声(频率40 kHz,强度0.26 w/cm2)对母鼠乳腺予以辐照,连续7 d。检测母鼠泌乳量、仔鼠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血清催乳素(PRL)以及乳腺组织学检查。结果 10 min组泌乳量、仔鼠体增重、乳腺器官指数及PRL浓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5 min组(P<0.05);光镜下10 min组乳腺腺泡明显增多,腺腔扩张,5 min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剂量低频超声辐照能够促进PRL分泌和乳腺发育,提高大鼠的泌乳性能,有望成为一种促进哺乳期乳汁分泌的理疗新方法。
汪琴乔海白晋
关键词:低频超声催乳素泌乳
超声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溶液的体外透皮研究
2013年
目的探索硫酸氨基葡萄糖溶液能否在超声作用下透过离体兔皮肤,并筛选超声辅助透皮条件。方法自制简易Franz扩散池,使用超声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溶液体外经皮渗透。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夜中硫酸氨基葡萄糖的浓度,计算透过量和透过速率。分析不同功率和辐照时间、溶液浓度、对透过量和透过速率的影响。结果声强为0.2 W/cm^2的超声辐照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透皮的透过量和透过速率最大。超声辐照5 min组的接受液中未检测出硫酸氨基葡萄糖;辐照时间组的透过量和透过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透过量和透过速率均随硫酸氨基葡萄糖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背部和侧部的皮肤厚度分别为2.0±0.1 mm和1.2±0.1 mm,对超声辅助的透过量和透过速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的接受液未检测到硫酸氨基葡萄糖。结论硫酸氨基葡萄糖不能自行透过皮肤,1.0 MHz超声辐照超过5 min,硫酸氨基葡萄糖方能透过兔皮肤,透过量和透过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透过量和透过速率均随原液浓度增加而增大,不同部位皮肤厚度变化不会明显影响超声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溶液效果。
曾凡强乔海佘朝堃王智彪
关键词:超声硫酸氨基葡萄糖体外透皮
一种用于进行Miller-Urey实验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进行Miller‑Urey实验的系统,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防爆外壳,防爆外壳内设置有分离式Miller‑Urey实验反应玻璃组件,包括电气发生瓶、冷凝管、水汽发生瓶、供气管、真空玻璃歧管、稳压瓶...
杨玉玲乔海龚晓波游亚庆杨思雨白晋
超声辐照对炎性痛的镇痛效应及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索低强度超声对炎性痛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模型组、超声辐照组、假照组、纳洛酮组、生理盐水组。各组兔足跖注射角叉菜胶溶液建立炎性痛模型,模型组不予超声辐照,假照组给予假辐照,超声辐照组、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0.2 MHz超声辐照建模处20 min;超声辐照前10 min,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肌注等量纳洛酮溶液或生理盐水。检测5组兔致炎前、致炎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值,计算痛敏分数。结果 0.2 MHz超声辐照炎性疼痛模型后3 h内,痛敏分数绝对值较假照组显著减小。注射纳洛酮溶液后,痛敏分数绝对值较注射生理盐水显著增大。结论超声辐照对炎症引起的痛觉过敏有显著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参与有关。
余朝堃乔海王智彪向理科白晋
关键词:痛觉过敏超声角叉菜胶纳洛酮
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16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011年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16黑色素瘤细胞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入B16细胞,经G418联合单克隆培养,筛选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阳性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EGFP基因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EGFP基因的mRNA表达;皮下接种及MTT法评价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特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阳性率为99.81%,RT-PCR检测到EGFP基因的mRNA阳性表达。生长曲线显示其体外增殖趋势与B16相似,EGFP-B16体内成瘤速度较B16慢(p<0.05)。结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B16细胞株成功建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的材料。
张弘丁晓燕方廖琼王智彪乔海刘阳张小梅
关键词: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用于检测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用于检测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取单细胞期胚胎、二细胞期胚胎、囊胚期胚胎,用M16孵育0.5 h后加入终浓度5μmol/L的DiBAC4(3)溶液,每隔10min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细胞荧光强度变化,0.5 h后实验组加入终浓度100mmol/L的KCL溶液,对照组加入与KCL溶液等量的M16,每隔5 min观察胚胎细胞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每个时期的胚胎细胞都可以被DiBAC4(3)染色,没加KCL前半小时荧光强度随时间缓慢增强,加KCL后即刻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在15 min内荧光强度随时间增强。结论:电压敏感染料DiBAC4(3)可以用于胚胎细胞膜电位变化的检测。
丁晓燕方廖琼张弘乔海王智彪
关键词:胚胎细胞膜电位去极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