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术式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夏英鹏张学利徐天同万军于斌申庆丰田融
-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椎管成形术中期随访氟骨症
- 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万军胡炜夏英鹏张学利
- 地塞米松局敷预防腰间盘术后神经水肿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结合胶原海绵预防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急性神经根性疼痛的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09年7月,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纯髓核摘除术,48例术后将地塞米松结合胶原海绵置于硬脊膜及神经根周围(试验组),52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结合胶原海绵(对照组),术前及术后6h、1d、3d、1周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一周内的神经根性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Oswestry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应用地塞米松结合胶原海绵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急性神经根性疼痛,但对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不显著。
- 于斌万军夏英鹏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地塞米松手术
- 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 由于脊柱融合术改变了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各节段所承受应力进行重新分配,融合节段上下相邻椎间盘的应力愈加集中,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问题则变得更加突出,...
- 万军胡炜夏英鹏张学利
-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病理诊断
-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探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间收治的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植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
- 刘岩张学利田融朱如森万军
- 关键词: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
- 文献传递
- C_7棘突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轴性症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颈后路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从而探讨C__7棘突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其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同一手术组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67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颈后路C_3~C_6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A组)和经颈后路C_3~C_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其中A组32例,B组35例。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以及术后2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轴性症状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及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结果:共有67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在41~70岁,平均年龄(54±3.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4±0.9)年,其中A组32例,B组3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不同时间段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JOA评分在不断增加。所有67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颈肩疼痛,随访结果显示由于采取不同的措施(治疗、理疗或未处理)有23例患者在术后颈肩疼痛,麻木僵硬,持续时间长,即为出现术后轴性症状。其中A组7例,B组13例。两组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1.88%和37.14%,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05)。A和B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指数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四个时间段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P=0.036)。结论:两组方法均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但选择性颈后路C_3~C_6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传统的颈后路C_3~C_7单开门手术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且更有利于术后颈椎曲度的维持。
- 江泽华程招军方钊万军张学利
- 关键词:颈椎曲度轴性症状
- 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评价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ELP)治疗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并采用后路手术治疗FCS患者44例,20例采用锚定法完成ELP(研究组),另24例采用常规丝线悬吊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对手术前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明显改善,轴性症状发生率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24个月随访,研究组未见锚钉的松动,两组患者均未见"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ELP与传统丝线固定ELP相比,固定椎板更牢靠,同时避免了对门轴侧关节囊和椎旁肌的干扰,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轻微,临床疗效更加满意。
- 万军胡炜张学利田融
- 关键词:颈椎管成形术氟骨症颈椎管狭窄症
-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本组共收治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83例,其中T1114例,T1225例,L131例,L213例。根据Dennis骨折分型,其中型32例,型7例,型13例,型25例,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术后1个月、1年时的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入院及治疗后6个月、1年时的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siamotorscore,AMS)并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9个月(8~6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0.3)h,透视时间(15±4)min,出血(400±12)mL,术前AMS评分为(43.7±11.3)分,术后6个月为(70.9±9.4)分,术后1年为(78.6±9.3)分,手术前后AMS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前脊柱后凸角(Cobb角)平均(26.23±3.6)°,术后1年为(8.90±6.42)°,术后1年Cobb角增加(5.49±6.10)°,手术前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前伤椎平均高度(18.5±1.2)mm,术后1年为(23.1±1.6)mm,平均增加(5±0.4)mm,和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结论后外侧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维持脊柱稳定,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万军张学利田融孙振辉王沛
-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外侧减压内固定
-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系统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内固定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对比分析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系统(ROI-C)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内固定技术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116例颈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中辅助应用ROI-C(R0I-C组,60例)或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内固定(钛板组,56例),根据颈椎X线和CT扫描、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Bazaz吞咽困难分级,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评价术后1、3、6和12个月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恢复程度、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观察融合器沉降、假关节形成等融合失败现象和相邻椎体节段退行性变,以及呼吸道、食管损伤或食管瘘,脑脊液漏,内固定排异,伤口感染或术后血肿等并发症。结果 与钛板组相比,ROI-C组无论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患者手术时间缩短(t=5.619,P=0.001;t=3.110,P=0.002)、术中出血量减少(t=7.448,P=0.001;t=5.946,P=0.001),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增大(F=82.424,P=0.024)、椎间隙高度增高(F=43.427,P=0.021),JOA评分增加(F=16.024,P=0.016)、NDI指数降低(F=21.439,P=0.02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F=70.247,P=0.000)和椎间隙高度(F=35.312,P=0.000)、JOA评分(F=13.420,P=0.000)和NDI指数(F=19.523,P=0.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6和12个月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均P=0.001)和椎间隙高度(均P=0.001)测量数据均高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均P=0.001),而NDI指数低于术前(均P=0.001)。两组患者术后1周吞咽困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21%(27/56)对33.33%(20/60);χ^(2)=2.661,P=0.103],术后12个月钛板组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于ROI-C组[16.07%(9/56)对0(0/60);χ^(2)=6.779,P=0.009]。两组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融合器沉降、假关节形成等融合失败现象,以及呼吸道、食管损伤或食管瘘,内固定排异,切�
- 曹泽岗夏刚万军崔子健田融徐天同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切除术
- 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取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取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0例,均行择期显微镜下微创腰椎间盘取出术。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神经功能(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缓解程度,采用Oswestry量表ODI指数评估生活质量。随访6-24个月,采用Epstein法以手术优良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0-90(66.0±5.3)min,术中出血量为10-40(30.0±6.5)m 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3例,无神经损伤者。4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12个月VAS、JOA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术前(P均〈0.05)。手术优良率为91.2%。随访中出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8例。结论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取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较短,对神经及骨性结构损伤较小,手术并发症少。
- 朱如森张学利万军刘岩江泽华
- 关键词:微创手术显微镜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