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振文

作品数:297 被引量:1,027H指数:1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8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6篇动脉
  • 62篇心肌
  • 48篇血管
  • 48篇冠状
  • 46篇冠状动脉
  • 45篇衰竭
  • 42篇心力衰竭
  • 33篇综合征
  • 31篇血压
  • 28篇心病
  • 28篇高血压
  • 28篇冠心病
  • 27篇冠脉
  • 26篇缺血
  • 23篇心脏
  • 20篇心肌病
  • 20篇细胞
  • 19篇蛋白
  • 18篇心肌梗死
  • 18篇心室

机构

  • 189篇郑州大学第一...
  • 58篇河南医科大学...
  • 27篇郑州大学
  • 17篇江门市人民医...
  • 14篇北京大学
  • 13篇郑州大学第二...
  • 13篇河南省胸科医...
  • 8篇河南医科大学...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漯河市中心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河南中医学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94篇黄振文
  • 66篇邱春光
  • 50篇刘瑞云
  • 46篇张菲斐
  • 35篇韩战营
  • 24篇李凌
  • 24篇赵洛沙
  • 23篇董建增
  • 21篇杨海波
  • 21篇赵菁
  • 20篇张彦周
  • 20篇魏经汉
  • 20篇陈庆华
  • 16篇李凌
  • 14篇余泽洪
  • 13篇李莉
  • 13篇张金盈
  • 12篇崔天祥
  • 12篇付新
  • 12篇卢文杰

传媒

  • 25篇郑州大学学报...
  • 19篇临床荟萃
  • 1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1篇中国实用医刊
  • 8篇临床医学
  • 8篇医药论坛杂志
  • 8篇中华高血压杂...
  • 7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6篇山东医药
  • 6篇河南医学研究
  • 6篇中国心血管病...
  • 5篇中原医刊
  • 5篇实用诊断与治...
  • 5篇THE 22...
  • 4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中国处方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0篇2011
  • 10篇2010
  • 21篇2009
  • 30篇2008
  • 21篇2007
  • 38篇2006
  • 28篇2005
  • 24篇2004
  • 6篇2003
  • 8篇2002
  • 12篇2001
  • 6篇2000
  • 12篇1999
  • 9篇1998
  • 10篇1997
2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门市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与跟踪观察
2015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经一年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控制措施后的复查结果。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年龄42.3岁)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经一年的对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相关的治疗一年后复查。结果本组调查显示经一年的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显示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调节紊乱、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吸烟减少(P<0.05)。而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统计中危有减少、低危与无危险因素的有增加(P<0.05)。结论本组对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余泽洪陈林祥王晓霞宋立红黄振文
关键词:血管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评估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疾病危险因素尿酸水平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AT1 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技术检测冠心病 (CHD)组 (130例 )和正常对照组 (90例 ) ACE和 AT1 R基因多态性。对 CHD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 Jeopardy危险记分。结果 CHD组 ACE- DD基因型频率(38.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4 % ) ,P <0 .0 1。 AT1 R- 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3.1%和 10 %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 ACE三种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在 AT1 R- AC基因型患者显著高于 AT1 R- AA基因型患者 (P <0 .0 5 )。结论  AC- EDD基因型是 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AT1 R-
邱春光樊晓寒李凌黄振文刘瑞云樊红霞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造影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 ilon骨折
2005年
黄振文刘英杰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关节内骨折组织微循环骨质缺损穹窿部松质骨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背景在美国每年约有6百万患者由于出现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胸痛症状而就诊医院,但其中只有约17%最终确诊为ACS。前中国缺乏这类统计数据,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陈磊黄振文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敏感性阴性预测值
文献传递
活体亲属肺叶移植治疗儿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被引量:8
2005年
赵高峰赵松赵文增秦建军李昂齐宇李向楠付明倜王铁栓张明堪孙荣青张卫韩雪萍李胜云安金斗黄振文李凌
关键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叶活体亲属肺病
西拉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2007年
赵菁张菲斐黄振文邱春光段洪强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房颤动西拉普利
心肌缺血─再灌注白细胞介素-1的变化及其与血液动力学关系
1999年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白细胞介素-1(IL-1)的变化及其与血液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在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用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Co),左室插管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同时用MT细胞增殖法测定冠脉循环中IL-1的动态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的冠脉循环中IL-1水平明显升高,其峰值与同步测定的Co和LVSP、+dp/dtmax呈显著负相关,与LVDP、-dp/dtmax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IL-1可以作为反映心功能受损程度的一项指标。
关怀敏王翠花刘瑞云张延荣黄振文
关键词:心肌缺血白细胞介素1血液动力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无侧支循环时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前后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变化,并比较“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时对其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PC I术前、术后30m in从动脉鞘管取血,由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测定血浆IMA水平,并记录血管病变支数及术中“罪犯”血管有无侧支循环,分组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结果两组患者PC I术后30m in IMA浓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罪犯”血管区域心肌有侧支循环组的IMA浓度升高水平(0.58±0.12)ABSU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0.69±0.16)ABSU,P<0.05。结论PC I术可使冠心病患者血浆IMA水平升高,“罪犯”血管区域无侧支循环时血浆IMA水平升高较有侧支循环更明显,表明PC I治疗可对心肌产生损伤,特别是对无侧支循环血管保护的患者。
李素姣黄振文陈磊姚孟英张金英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缺血修饰白蛋白冠脉侧支循环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与心力衰竭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又称海绵状心肌、蜂窝状心肌、或心室血窦存留,是一种心室肌发育不良的先天性心肌病.本文研究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病理,...
黄振文
关键词:心室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肌病病理发病机制预后
文献传递
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及药物干预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47),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总动脉IMT,分析两组间颈总动脉IMT的差异,将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47例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4)和晚上服药组(n=23),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IMT增厚(P<0.05);②晚上服药比晨起服药更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晨起服药组20.83%比晚上服药组52.17%,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引起颈动脉IMT增厚,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王正斌黄振文张菲斐任亚萍付新
关键词: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左旋氨氯地平时间治疗学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