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刚
- 作品数:313 被引量:1,254H指数:17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何宁陈晓红张罗陈学军黄志刚钟琦马泓智冯凌侯丽珍房居高
- 无充气经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附3例报道)
- 2020年
- 近些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中青年女性占比大[1-2].传统的开放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留下手术切口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导致一些患者的心理困扰和自我形象障碍现象[3-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也从单纯追求治愈疾病,到进一步追求术区的美观.在此需求上,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应运而生.目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常用的主要一类切口入路包括胸乳入路、腋窝入路、锁骨下入路等,这些入路都不可避免地在体表留下可见的瘢痕,但以腋窝入路的切口最为隐蔽.2020年1月我院实施了北京地区首例经腋窝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无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3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加深对该术式的发展历程、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优势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张洋钟琦黄俊伟郭伟杨征高文陈晓红房居高黄志刚
- 关键词:中青年女性自我形象切口入路手术切口瘢痕胸乳入路
- 改良颈-腮腺入路高位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探讨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总结改良颈-腮腺入路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手术治疗的35例高位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术前均进行增强CT和MRI评估。其中24例采用单纯的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肿瘤,3例颅底受累者采取颈-腮腺入路联合颞枕侧颅底入路,2例混合瘤患者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下颌角部分切除,3例神经鞘瘤和1例淋巴血管瘤尝试采用颈-腮腺入路联合内镜辅助下手术,1例癌肉瘤和颅底受累及1例颈动脉体瘤术中改行联合下颌骨裂开入路。结果术后病理混合瘤13例,神经鞘瘤11例,副神经节瘤4例,颈动脉体瘤4例,淋巴血管瘤1例,脊索瘤1例和癌肉瘤1例。患者随访11个月~10年,无严重并发症,癌肉瘤患者术后13个月出现脑转移死亡。结论多数高位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可以经传统颈-腮腺入路完整切除,改良的颈-腮腺入路可以得到清晰的术野暴露,完整切除高位咽旁间隙肿瘤,只有在恶性肿瘤或需要颈内动脉重建时才考虑联合下颌骨裂开术。
- 李平栋陈晓红房居高陈学军黄志刚于振坤王琪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外科手术
- 颈动脉体瘤诊断与处理-单中心经验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单中心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平均39岁(25~65),均为单侧病变。结果 Shambli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包括B超、CT、核磁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中16例经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伴或不伴颈外动脉切除的完整剥离;瘤体连同颈内-颈总动脉切除血管重建;瘤体连同颈总颈内动脉切除断端结扎;颅底颅内受累行颅内外联合入路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随访43个月(9~108),手术并发症包括单侧喉返神经麻痹6例,其中永久性声带麻痹2例,单侧面瘫1例,单侧舌下神经麻痹2例,出血1例,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发生率为0%。结论 DSA检查是颈动脉体瘤的重要确诊及评估手段之一。术中双极电凝的仔细分离、血管外科器械短暂的供血动脉阻断、血管外科的转流及重建技术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 李平栋于振坤房居高郁正亚陈晓红陈学军黄志刚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外科手术
- 经口激光治疗下咽癌疗效单组率的Meta分析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经口激光(transoral laser microsurgery,TLM)治疗下咽癌喉功能保存率以及肿瘤预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SinoMed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下咽癌TLM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70年至2019年6月3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994名患者参与了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5年喉功能保存率为91%(95%CI:0.86~0.94),5年总生存率为54%(95%CI:0.50~0.58),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72%(95%CI:0.69~0.75),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5%(95%CI:0.50~0.60),5年局部控制率为77%(95%CI:0.74~0.80),T1+T2期患者局部控制率与T3+T4期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5%vs 72%,P=0.025)。结论:TLM治疗针对部分下咽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保喉率高,肿瘤治疗效果好。除此以外,TLM结合颈部淋巴结清扫以及放化疗也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对晚期下咽癌患者的治疗要慎重选择。
- 丁硕黄俊伟钟琦钟琦钟琦张洋
- 关键词:下咽癌META分析
- 喉、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检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 李平栋于振坤黄志刚房居高倪鑫王琪范尔钟李颖
- 关键词:下咽肿瘤肿瘤循环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喉癌线粒体DNA拷贝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LSCC)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拷贝数异常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喉癌、相应癌周组织石蜡标本,显微切割分离癌及癌周组织,分别提取总DNA。以ND1和β-actin为目的基因,进行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对不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LSCC的mtDNA拷贝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SCCⅠ和Ⅱ期癌周、癌组织平均(β-actin/ND1DNA)比分别为0.269和0.274,Ⅲ和Ⅳ期癌周、癌组织平均(β-actin/ND1DNA)比为0.168和0.157。癌周组织低、中、高分化的平均(β-actin/ND1DNA)比分别为0.184、0.237、0.239;癌组织分别为0.175、0.201、0.226。结论LSCC癌组织Ⅲ和Ⅳ期的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Ⅰ和Ⅱ期,mtDNA拷贝数与肿瘤分化程度成负相关,mtDNA拷贝数的变化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
- 许洪波黄志刚高晗陈晓红范尔钟李颖
- 关键词:喉肿瘤DNA线粒体
- T型多功能气管套管堵管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型多功能气管套管堵管装置,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堵塞气管套管的体外端,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气管套管与外界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主体插入...
- 田梓蓉黄志刚房居高杨虹李秀雅任晓波梁晶张平商淼
- 文献传递
- 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介绍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在颅底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研究改良外鼻锥体侧翻术治疗的20例颅底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结果:20例颅底肿瘤均累及鼻腔、双侧筛窦、蝶窦及眶内侧壁。侵犯翼腭窝、颞下窝...
- 周维国房居高倪鑫黄志刚王琪陈晓红陈学军钟琦许洪波
- 关键词:颅底手术肿瘤
- 文献传递
- 面侧深区肿瘤手术时面神经的处理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面侧深区肿瘤切除时面神经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56例面侧深区肿瘤的治疗,其中8例经口咽路径,20例经颈侧路径,18例经颈侧腮腺路径,解剖面神经,去除腮腺腺叶,7例经颈一下颌骨正中裂开外旋路径,3例经颞下窝路径切除肿瘤。结果45例完整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并发面神经损伤致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2例术后出现Honers综合征,均于术后半月内恢复;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术后复发5例,1例为经口咽路径切除的良性肿瘤,4例为恶性肿瘤。术后随访3~5年,2例死亡,所有出现并发症患者及6例大部分切除患者均包括在解剖面神经的病例中。结论手术切除面侧深区肿瘤可依位置的不同选择手术,尽可能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扩大手术空间,使手术在明视下进行,真正达到手术在肿瘤包膜外完整摘除,同时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周维国倪鑫黄志刚房居高陈学军陈晓红
- 关键词:手术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