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魏春

魏春

作品数:41 被引量:186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疟疾
  • 7篇登革热
  • 6篇病例
  • 5篇疫情
  • 5篇边境
  • 4篇少数民族
  • 4篇输入性
  • 4篇消除疟疾
  • 4篇民族
  • 3篇荧光抗体
  • 3篇荧光抗体试验
  • 3篇输入病例
  • 3篇中缅边境
  • 3篇孳生
  • 3篇孳生习性
  • 3篇抗体
  • 3篇抗体试验
  • 3篇间接荧光抗体
  • 3篇间接荧光抗体...
  • 2篇登革热流行

机构

  • 40篇云南省寄生虫...
  • 4篇世界卫生组织
  • 2篇外交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德宏州疾病预...
  • 2篇西双版纳州疾...
  • 2篇瑞丽市疾病预...
  • 1篇大理学院
  • 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保山市疾病预...
  • 1篇丽江市疾病预...
  • 1篇普洱市疾病预...
  • 1篇玉溪市疾病预...
  • 1篇孟连县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41篇魏春
  • 17篇杨锐
  • 13篇周红宁
  • 12篇孙晓东
  • 11篇姜进勇
  • 8篇许建卫
  • 8篇赵晓涛
  • 7篇王剑
  • 6篇邓艳
  • 6篇陈国伟
  • 6篇周兴武
  • 5篇杨中华
  • 4篇吴超
  • 4篇毛祥华
  • 4篇曾旭灿
  • 4篇罗春海
  • 4篇吕全
  • 3篇林祖锐
  • 3篇董莹
  • 3篇张再兴

传媒

  • 1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1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老挝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孳生习性及杀虫剂抗性水平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和比较中国-老挝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孳生习性及杀虫剂抗性水平,指导科学合理选用杀虫剂。方法分别在中国云南省勐腊和勐海县及老挝琅勃拉邦市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调查居民区所有积水容器,采集阳性容器内的幼蚊并鉴定蚊种;采集的埃及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共调查居民800户,伊蚊阳性78户,发现7类积水容器或积水(以下统称积水容器)共1194个,阳性109个,BI均值为13.63;积水容器类型以水桶最多(37.10%);伊蚊孳生阳性容器以其他暂时性容器最多(30.28%);白纹伊蚊孳生阳性容器18个(16.51%),埃及伊蚊孳生阳性容器91个(83.49%)。中国勐腊县埃及伊蚊成蚊对3.20%氯菊酯、0.08%高效氯氟氰菊酯、0.27%高效氯氰菊酯、0.20%溴氰菊酯、0.25%马拉硫磷、0.25%杀螟硫磷和0.03%残杀威,24 h死亡率分别为3.51%、5.69%、4.07%、63.45%、97.86%、100%和80.65%;中国勐海县埃及伊蚊成蚊对上述7种杀虫剂24 h死亡率分别为8.57%、2.86%、3.23%、8.24%、92.51%、100%和90.96%;老挝琅勃拉邦市埃及伊蚊成蚊对3.20%氯菊酯、0.08%高效氯氟氰菊酯、0.20%溴氰菊酯、0.25%杀螟硫磷和0.03%残杀威,24 h死亡率分别为67.53%、25.47%、72.63%、100%和98.82%。结论中国与老挝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场所存在差异,老挝以水池为主,而中国以水桶、其他暂时性容器为主。埃及伊蚊成蚊对多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中国埃及伊蚊抗性程度比老挝高。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均为可能抗性或敏感。应加强埃及伊蚊种群密度及其杀虫剂抗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杀虫剂种类开展灭蚊控制。
兰学梅魏春朱进李俊明罗春海杨明东容艺函宇姜进勇
关键词:埃及伊蚊孳生习性
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方法 2008年8~10月,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逐户收集双边边民的新鲜粪样,用碘液涂片法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E.h)/迪斯帕内阿米巴(E.d)包囊,用ELISA方法检测E.h Gal/GalNAc黏附素抗原。结果中缅双边共调查903人,E.h/E.d感染率为1.77%(16/903),E.h感染率为15.17%(137/903)。其中调查中方边民286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40%(4/286)和11.89%(34/286);调查缅方边民617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94%(12/617)和16.69%(103/617);中缅边民E.h/E.d感染率和E.h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E.h/E.d=0.34,χ2E.h=3.51,P均>0.05)。结论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严重。
孙晓东邓艳王剑杨捷张军赵晓涛梁桂亮魏春Lasi Ja-hkawn孙晓英王恒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游击战
云南省疟疾病例地理聚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病例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2-2015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病例聚集情况。结果 2012-2015年云南省共计报告疟疾病例2 586例,其中本地感染274例,占10.60%,境外输入2 311例,占89.37%,外省输入1例,占0.03%;按照来源地与病例所在地分别统计境外输入病例数与本地病例数,算术均数分别为96.29和10.96,标准差分别为421.18和19.12,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6,P>0.10)。境外输入区域与本地感染区域的聚集性均可以群集数5来初分,均具备地理聚集的特点。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别为8 121和1 598。结论云南省境外感染病例与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差异不显著,防治工作需要并重进行;境外输入病例的不均匀度比本地感染病例高,但在防治上均可以划分为5个重点集群。
毛祥华魏春唐烨榕董莹邓艳王剑陈梦妮徐艳春孙晓东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
云南省中华按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kdr突变频率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中华按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2018—2019年,在云南省罗平县、绥江县、腾冲市、盈江县、元江县和勐腊县采集蚊虫。采集的蚊虫经形态学鉴定为中华按蚊,用试剂盒提取成蚊基因组DNA。DNA模板经PCR扩增后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同源性比对确定为中华按蚊。扩增中华按蚊钠离子通道ⅡS5、ⅡS6片段后测序,测序结果用DNAMAN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用BioEdit软件对测序峰图逐条分析突变情况,确定kdr等位基因类型和基因型并计算频率。结果本次调查扩增得到287条序列,测序峰图显示1014位点共有3种等位基因,包括野生型TTG/L(89.20%)和突变型TTT/F(9.76%)、TCG/S(1.04%);5种基因型:野生型纯合子L/L(85.02%),突变型纯合子F/F(6.27%)、S/S(0.35%),突变型杂合子L/F(6.97%)和L/S(1.39%)。在6个采集点中除绥江县外,均以野生型等位基因TTG/L为主。腾冲市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最高(100.00%),即未检测到突变,而其余各县1014位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突变。绥江县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最高,达到55.68%。5种基因型中,罗平县、勐腊县和绥江县各有2种突变型,盈江县和元江县有1种突变型杂合子L/F。结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中华按蚊kdr基因仍以野生型L1014(TTG/L)为主,kdr突变类型主要为L1014F,其次是L1014S,且突变频率低于中国中部省份。
曾旭灿林祖锐许翔吴超魏春孙晓东杨锐
关键词:中华按蚊钠离子通道
云南省中华按蚊种群mtDNA-COⅠ基因序列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中华按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进行分析,探讨当地中华按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特征。方法 2018-2019年,在绥江、勐腊、腾冲、罗平、元江、富宁县(市)6个采样点使用功夫小帅诱蚊灯采集蚊虫。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中华按蚊后,对线粒体COⅠ基因扩增后测序。测序结果用MEGA 6软件对比分析,用DnaSP 5软件计算各地中华按蚊种群的多态性相关指数和错配分析。Arlequin 3.5.2.2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AMOVA)和中性检验,以及计算遗传分化FST值和基因交流值(Nm值)。结果 6个中华按蚊种群共成功扩增210个样本,有9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11。种群内变异率为90.80%,种群间变异率为9.20%,绥江和罗平县FST值最高为0.21,基因流最低为0.96,除腾冲市外,其余地区Tajima’s D的值均为负值,且均P>0.05,错配分析时曲线呈双峰。结论云南省内中华按蚊种群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变异大于种群间变异,绥江和罗平县存在遗传分化,其他地区无遗传分化。云南省中华按蚊种群近期未出现种群扩张。
曾旭灿许翔杨锐魏春吴林波罗春海孙晓东
关键词:中华按蚊
云南省2004-2014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与防控对策分析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收集和整理2004-2014年云南省登革热输入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登革热病毒血清型检测采用RT-PCR方法鉴定。结果云南省2004-2014年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629例,占全省登革热病例总数的28.70%(629/2 192);输入病例主要分布于德宏州(341例)、西双版纳州(159例)和昆明市(108例);各月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其中8-11月占输入病例总数的85.37%(537/629);629例输入病例中,男性419例,女性210例;以21-50岁年龄组为主(70.91%);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者为主(26.23%),其次是农民(21.30%)和学生(11.45%)。病例主要由缅甸(403例)和老挝(132例)输入;输入病例4种登革热病毒血清型均有发现,其中老挝输入病例以登革热病毒血清3型为主,缅甸以登革热病毒血清1型为主。结论云南省2004-2014年输入病例数有逐年增加趋势,输入病例主要发生在与缅甸和老挝相邻的滇西南边境地区,云南省应重点加强边境地区输入病例监测,以防止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
姜进勇郭晓芳唐烨榕杨明东魏春周红宁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BCC策略促进少数民族居民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的交流(BCC)促进少数民族居民正确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ITNs)的策略。方法通过精细健康教育提高目标人群的疟疾防治知识和意识;社区动员创造行为改变的支持环境;提供高补贴的ITNs,克服物质方面的障碍。结果人帐比从干预前的12.67∶1改变为干预后的1.64∶1;疟疾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调查前夜睡在ITNs内的居民比例从基线的16.11%(95%可信区间:14.94%~17.33%)增长到87.91%(84.56%~90.74%)(P<0.01)。结论BCC策略成功地促进了ITNs的正确使用,与其他措施一起有效地降低了当地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
许建卫吴显华魏春Pricha Petlueng陶红
关键词:疟疾少数民族
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疟疾疫情特征和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执行情况,为科学制定消除疟疾后监测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分析疟疾疫情变化。收集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防治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核心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9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283例,其中间日疟病例1927例、恶性疟326例、其他类型29例、未分型1例;本地感染病例64例,境外输入2219例。云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4.58∶1,80.25%的病例年龄为15~50岁,职业以农民(70.00%)为主,76.70%(1751/2283)的病例分布在25个边境县(市、区);每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数于4月开始上升、5–7月达高峰、8月开始下降。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诊断后24 h报告率为100%,实验室检测率为99.69%(2276/2283)、确诊率为99.65%(2275/2283);3 d内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为100.00%(2283/2283),7 d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数为576个(仅统计2017–2019年)。全省于2020年6月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结论云南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是今后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首要任务。消除疟疾工作措施有待保持,需进一步强化云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作用。
魏春卢娜杨锐唐烨榕吕全姜进勇
关键词:疟疾
澜湄流域中国-老挝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比较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和比较澜湄流域中国和老挝三带喙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疾病媒介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曼别村及老挝琅勃拉邦省Phonexay县Natan和Densavang村的猪圈或牛棚采集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两地不同杀虫剂处理蚊虫的死亡率和击倒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景洪市三带喙库蚊成蚊氯菊酯(0.25%,3 h)、残杀威(0.10%,2 h)、杀螟硫磷(1.00%,2 h)、高效氯氰菊酯(0.05%,1 h)和溴氰菊酯(0.05%,1 h)击倒率分别为1.64%、9.15%、8.57%、0和2.73%,死亡率分别为1.64%(抗性)、10.46%(抗性)、10.48%(抗性)、3.57%(抗性)和2.73%(抗性)。老挝琅勃拉邦省三带喙库蚊成蚊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杀螟硫磷击倒率分别为100.00%、91.40%、94.37%和82.18%,死亡率分别为59.29%(抗性)、70.86%(抗性)、85.68%(可能抗性)和95.05%(可能抗性)。两地蚊虫4种杀虫剂击倒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国景洪三带喙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老挝琅勃拉邦三带喙库蚊对菊酯类杀虫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为可能抗性。建议上述地区因地制宜,交替或混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性综合治理。
兰学梅魏春罗春海吴超朱进高阳Virasack BANOUVONG姜进勇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
2020—2022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简称新冠疫情)期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特征,为优化该病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0—2022年云南省报告的登革热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云南省登革热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境内外来源等流行特征。结果2020—2022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84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9例(占3.43%),本地病例816例(占96.57%)。本地病例主要来自德宏州(98.53%,804/816);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89.66%,26/29)。时间分布上,本地病例报告高峰期为9—11月(91.30%,745/816);输入病例全年散在报告。人群分布上,男性病例稍多(55.62%,470/845),性别比为1:0.80;病例年龄集中在20~59岁(81.07%,685/845);职业以商业服务居多(34.79%,294/845)。2020和2022年各报告1起暴发疫情,均发生于瑞丽,累计报告本地病例785例。2020年暴发疫情历时126 d,报告病例245例;2022年暴发疫情历时85 d,报告病例540例。结论新冠疫情期间,云南省登革热发病总数和本地暴发疫情数大幅下降,但登革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今后要在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联防联控,做好入境人员监测和媒介综合控制,及时落实登革热疫情发生初期的防控措施及病例救治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魏春郭小连杨锐赵晓涛吴超杨召兰尹小雄周红宁
关键词:登革热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