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交通伤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被引量:1
- 2004年
- 总结 1 2 5例交通伤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经验 ,认为尽早救治是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董明高翔计青
- 关键词:交通伤创伤性休克急救
- 65宗突发性群体伤病急诊救治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伤病在急诊科救治的特点和组织实施的经验。方法:对65宗突发性群体伤病急诊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物中毒(或疑似)急诊救治案例宗数及病人总数均占第一位,其次为群体斗殴,交通事故案例;危重病人及死亡病例最多的是交通事故案例;需要多科室、多部门协作处置的案例占75%。结论:群体伤病急诊救治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密切关联。患者数量、年龄、性别及病(伤)情与案例的类型相关。迅速判断事件性质,相关科室或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分诊分流病人,有效地组织,合理地调配人力、设备,完善救治程序是做好救治工作的关键。
- 高翔钟建勤付印强
- 关键词:急诊救治
- 院前急救队伍专职化建设对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
- 目的: 研究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对院前急救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12月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前的4173次院前急救记录,与2005年1-12月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后的4953 次院前急救记录救治情况进...
- 高翔张日华付印强张世达
- 文献传递
- 486例急诊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本地区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急诊科抢救窒急救死亡及院前急救死亡486例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0~39岁(28.40%)及20~29岁(27.57%)为两个急诊死亡高峰组;〈10岁儿童急诊死亡病例(13.99%)比例也相当高;〉60岁急诊死亡病例较少。男性死亡病例是女性的3.45倍。死因以各种创伤(34.36%)、猝死(22.22%)、心脑血管疾病(17.49%)为主。急诊死亡病例就(出)诊分布最高的时段为00:00-08:00(29.63%)。结论: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与本地区特殊人口结构及其他社会情况有关。需加强有效的社会预防措施,同时加强院前急救及急诊科抢救室专职化建设来降低急诊病死率。
- 高翔阮营辉张耀灵
- 关键词:急诊死亡流行病学
- 动态监测血乳酸对危重病人在预后中价值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血乳酸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APACHEⅡ评分,分析23例危重病人血乳酸动态变化。结果:23例危重病人3 d内死亡9例。生存组APACHEⅡ评分值为19.27分、12.34 mmol/L,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值为29分、20.12 mmol/L,血乳酸与APACHEⅡ死亡组病人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血乳酸与APACHEⅡ评分量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量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血乳酸越高,且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预后差。
- 钟建勤钟志民高翔
- 关键词:危重病血乳酸动态检测
- 院前急救队伍专职化建设对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对院前急救救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12月我院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前的4173次院前急救记录,与2005年1月~12月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后的4953次院前急救记录救治情况进行比较及质量分析。结果专职化建设后救护车院内反应速度平均为54.0s;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6min25s;空诊率为12.38%;每百车次接回患者数为86人次;现场CPR(心肺复苏)初步成功率为11.20%。所有指标均明显优于专职化建设前。结论建立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可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
- 高翔张日华付印强张世达
- 关键词:院前急救专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