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尾气
  • 3篇相色谱
  • 3篇黄磷
  • 3篇黄磷尾气
  • 2篇氧化碳
  • 2篇色谱分析
  • 2篇气相色谱分析
  • 2篇二氧化碳
  • 2篇CO2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水
  • 1篇源水处理
  • 1篇色谱法

机构

  • 8篇贵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高建国
  • 5篇丁剑秋
  • 4篇陈桐
  • 2篇杨芳芳
  • 2篇陈梦瑜
  • 1篇祝亚男
  • 1篇孙海静
  • 1篇蔡小琴
  • 1篇刘杰
  • 1篇陈泠竹
  • 1篇丁建秋

传媒

  • 3篇贵州化工
  • 2篇酿酒科技
  • 1篇化工环保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气相色谱法测定黄磷生产尾气中的CO_2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黄磷生产尾气具有强化学活性和腐蚀性的特点,选择了TDX—01型碳分子筛色谱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黄磷尾气中的CO2。实验结果表明:黄磷尾气中高浓度的CO2用TCD检测器检测,CO2体积分数在0.1%~10%时,检测下限可达到0.05%,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3.6%~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2.1%~3.2%;净化后黄磷尾气中的微量CO2经Ni催化甲烷化转化后用FID检测器测定,CO2体积分数在1.0×10^-7~1.0×10^-4时,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到5.0×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63%。
高建国陈桐
关键词:气相色谱黄磷尾气色谱柱分析方法
黄磷尾气中氧氮及一氧化碳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针对黄磷尾气化学活性强和腐蚀性强的特点,采用改性复合硅胶柱作为CO2与O2、N2及CO的预分离柱,然后采用5A柱分离O2、N2和CO,通过双柱切换,反吹预柱的方法保护了5A柱,有效实现了黄磷尾气中O2、N2和CO的分离测定。色谱条件为进样口与柱温:室温,检测器(TCD):100℃,桥流100 mA;柱头压:0.075 MPa,载气流量:32 m l/m in.CO2反吹切换时间:4 m in.仪器工作状态稳定,分离效果良好,分析结果RSD%小于0.7.
陈桐高建国丁建秋陈梦瑜
关键词:气相色谱黄磷尾气CO2O2N2
黄磷尾气中CO2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黄磷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约占80%-95%,净化后可以用来合成甲酸、甲酸甲酯等化工产品,是当前循环经济的重要示范工程项目。对于黄磷尾气净化过程常量CO2及净化后微量CO2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试。  黄磷尾...
高建国
关键词:黄磷尾气二氧化碳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镍催化剂
文献传递
贵阳地表水体中的TOC、BOD、COD相关性分析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对贵阳某地表水体TOC、COD和BOD进行检测经过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发现对于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水体,TOC分别与CODcr、BOD5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测定的TOC值在一定范围内推算CODcr和BOD_5的值。
刘旖旎丁剑秋高建国
关键词:TOCBOD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甲烷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9年
介绍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甲烷化催化机理研究进展,综述了催化剂、载体、助剂及担载量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理。
高建国丁剑秋杨芳芳孙海静
关键词: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助剂
超滤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介绍了超滤技术及其在给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膜污染机理及防治方法,并简要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丁剑秋祝亚男蔡小琴高建国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超滤膜污染
离子交换富集ICP-AES法测定白酒中的痕量元素被引量:4
2008年
探索了离子交换分离富集/ICP-MS法测定白酒中痕量元素的方法。采用734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中性白酒上柱,0.25~0.35 mol/L HCl洗脱,流速1.0 mL/min,高效富集了白酒中的Cu、Zn、Cd和Pb元素,富集效率达100~500倍甚至更高,用ICP-AES可测定白酒中ppb~ppt级的超痕量元素,RSD 1.89%~8.40%,加标回收率87.3%~106.8%。
陈桐高建国陈泠竹丁剑秋陈梦瑜
关键词:白酒离子交换ICP-AES微量元素
膜分离技术在我国传统酿酒生产上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我国传统酒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简要说明了影响因素,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丁剑秋刘杰杨芳芳陈桐高建国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