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禹 作品数:22 被引量:29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新疆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新疆不同等级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2021年 基于1961—2019年新疆86个县(市)出现的3220次暴雨洪涝灾害事件,依据灾害中出现的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牲畜死亡数量和农作物受灾面积5种灾情要素构建灾损指数,并根据百分位数方法对灾损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对应将暴雨洪涝灾害事件定量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重4个等级,用于评估新疆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新疆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次数最多的区域是伊犁河谷、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同时这3个区域也是出现暴雨洪涝灾情最重的区域。危害性等级较轻(一般、较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较多的区域大多集中在新疆北部,随着暴雨洪涝灾害危害程度加重,新疆北部大部分区域严重和特重等级灾害出现次数迅速减少,新疆南部的阿克苏、喀什等地区平均出现次数明显多于全疆其他区域,伊犁河谷各危害性等级出现次数较其他区域为中等到较多,尤其是特重等级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位居全疆前三。新疆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夏季,6月和7月出现次数最多。新疆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的突变出现在1980年代中期,自1980年代中期起,新疆3—10月降水增多,极端降水事件增加,各危险等级暴雨洪涝灾害出现次数、年出现次数和年灾损指数发生了3.8~5.6倍的增幅;降水量和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是形成新疆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致灾因子。 陈颖 陈颖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 用自然正交分解法预报新疆温度的尝试 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分解方法,得出新疆1-12月各月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用三种方案对1991年新疆各月气温距平场进行试报,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案效果很好,为气温月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马禹 王旭关键词:气温 特征向量 淖毛湖地区与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3 2003年 新疆淖毛湖气象站位于东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峡谷盆地中,多大风和沙尘天气。淖毛湖站与周边邻近站相比,对下游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有明显的指示意义。作者在分析了2000年春季淖毛湖地区与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的关系后认为:处于西北冷空气路径咽喉要道的淖毛湖地区与我国西北中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不但有极高的相关关系,而且有明显的先兆反映。其中,淖毛湖地区大风、沙尘暴等天气现象,淖毛湖气象站日最大风速、风速风向的时间变化是预报西北中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沙尘暴天气的重要参考指标。淖毛湖气象站的大风、沙尘等天气与下游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西北路径冷空气必经之地的淖毛湖,其日最大风速和风向的时间变化,可作为预测我国西北中部、东部和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指标。事实说明,淖毛湖气象站是监测和预测我国下游地区沙尘暴天气较为理想的上游指标站。 任宜勇 毛炜峄 马禹 陈洪武关键词:沙尘暴天气 风向风速 新疆阿勒泰地区1961~2010年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及其环流特征 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站196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突变分析、滑动t检验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大部分站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80年代以前偏少,1980年代后期之后呈偏多态势;(2)夏季极端降水事件未出现显著性突变,表明该地区各站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率基本稳定;(3)阿勒泰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不仅与同期700 h Pa和500 h Pa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西西伯利亚低槽的强度和位置及中低纬度副热带系统是否活跃有关,还与同期200 h Pa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及30°N^42°N的西风急流连续性、赤道东风急流是否加强及东风零线的位置明显相关;(4)偏西路径与偏南路径水汽汇合是阿勒泰地区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偏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林梅 马禹 田忠锋关键词:气候特征 环流形势 1980—2019年北疆风灾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2021年 基于1980—2019年北疆38县市风灾次数及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牲畜死亡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灾情资料,构建大风灾损指数,并根据概率密度分布确定风灾危害性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44个气象站平均风速、各县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牲畜存栏数资料,研究分析北疆风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北疆地区风灾较重以上等级主要分布在北部、伊犁河谷和沿天山一带的农牧区、风口区及经济发达城市,这与风速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风灾主要发生在春季,4月为高发、重发期,这与风速的季节分布相吻合。近40 a来,北疆风灾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灾损指数每10 a增加0.24,且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大风灾损的波动性加剧、危害性增强,这与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牲畜存栏数等承灾体的增加关系密切,而与风速无明显关系。 吴秀兰 马禹 陈睿勇关键词:风灾 承灾体 中国及其邻近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普查和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38 1997年 将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普查工作从数量较少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扩大到更为普遍的中-α尺度(MaCS)和中-β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通过对1993~1995年3年夏季GMS卫星红外云图的普查,共获得234个MαCS和585个MβCS,并给出了代表性较好的MCS的地理分布。发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MαCS的多发区以及MαCS存在两种不同的生命史,一种和MCC相同,发生于夜间,到凌晨消散;另一种发生于午后,入夜后消散。 马禹 王旭 陶祖钰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理分布 生命史 新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地理分布和生命史 被引量:17 2012年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夏季造成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高时空分辨率的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是监测MCS的主要手段之一。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将中-β尺度MCS的最小尺度定义为1.0~3.0个纬距。利用1998-2002年日本第5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5)逐时红外云图数字资料,采用红外云图增强和图像叠加处理技术,对发生在新疆的MCS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新疆MCS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生命史特点。结果表明:(1)5 a内新疆没有出现中-α尺度MCS,出现了111个中-β尺度MCS。MCS具有年际不均衡性,1998、2000年为多发年,2002年为少发年。新疆有两个明显的MCS集中区,一处在伊犁河谷东边天山山脉的迎风坡,另一处在西天山东侧背风坡的柯坪附近,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MCS发生的很少,而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MCS的活动。(2)MCS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季,秋冬少见。6月最多,占总数的34%,其次是5月和7月,分别占总数的25%和15%,与新疆沙尘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高发季节相对应。(3)多数MCS形成于午后到午夜,夜间至凌晨消散,持续4~6 h,有明显的夜发性。发生在新疆的MCS维持时间较短,这与新疆水汽供应较少有关。(4)新疆MCS的形状规则,圆形和椭圆形各占一半。绝大多数MCS是由对流泡发展而成,尺度较小。(5)给出了3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MCS个例,用以展示新疆MCS在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云顶黑体温度分布上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王旭 马禹关键词:红外云图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理分布 生命史 1995年中国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 被引量:68 1998年 1995年6~8月中国及其沿海共发生了102个中-α尺度的对流系统(MαCS)。它们主要分布在以下3个地区:华南西部,四川盆地附近和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文中还给出了6个发生在不同地区的MαCS个例,用以展示中国MαCS在发生和发展过程及其云顶黑体温度分布上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 陶祖钰 王洪庆 王旭 马禹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理分布 多样性 气流 中国及其邻域内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研究 该文利用1993年到1995年三年夏季GMS增强红外卫星云图,普查了中国及其邻近区域内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按给定的M<,α>CS和M<,β>CS定义,分别对它... 马禹关键词:中尺度 天气分型 2009年春季北疆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2009年4月28~29日北疆出现了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位于乌鲁木齐—木垒。高空深厚低槽的东移、槽底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强切变造成该暴雨天气。西、南2路水汽加厚了暴雨区水气的聚集厚度。高空急流激发的次级环流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动和地面天气系统。 王旭 马禹关键词:北疆 暴雨天气 物理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