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瑞霞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产
  • 3篇自然流产
  • 2篇早期自然流产
  • 2篇绒毛
  • 2篇绒毛组织
  • 2篇子宫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免疫
  • 2篇宫内
  • 2篇TNFR1
  • 1篇妊娠
  • 1篇蜕膜
  • 1篇蜕膜组织
  • 1篇女性
  • 1篇女性不孕
  • 1篇女性不孕症
  • 1篇排卵
  • 1篇前列醇
  • 1篇子宫出血

机构

  • 7篇西安市第四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马瑞霞
  • 3篇于学文
  • 3篇闫春芳
  • 2篇王萍
  • 2篇王立琴
  • 2篇张羽
  • 1篇魏刚
  • 1篇叶连红
  • 1篇孙曼华
  • 1篇杨爱君
  • 1篇李旭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吉妮IN与TCu220C IUDs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宫内节育器(IUD)是安全、有效、方便的节育措施,但长期以来,由于带器妊娠、脱落、出血、疼痛等原因影响了IUD的可接受性,科研人员不断进行许多研究和改进.本文观察新型IUD-吉妮IN的避孕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并与TCu220C IUD进行比较.
张羽杨爱君马瑞霞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TCU220C
绝经后子宫出血74例分析
1997年
对74例子宫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做病理检查。恶性肿瘤8例,占10.81%,其中宫颈癌5例,子宫内膜腺癌3例;良性病变60例,占81.08%。子宫出血同时有IUD者15例,占总数的20.27%,其中合并宫腔积脓2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例。
张羽马瑞霞孙曼华
关键词:子宫出血绝经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100例报告被引量:1
2001年
魏刚王萍马瑞霞
关键词:稽留流产过期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绒毛组织TNFR1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1妊娠6~10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和定位检测。结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为:流产组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35.99±6.35、44.11±11.89、51.40±15.26和50.76±15.74,对照组分别为32.64±5.01、42.82±8.13、49.67±10.19和48.70±10.40。流产组绒毛间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208,P〈0.05),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细胞的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t分别为0.474、0.585、0.503,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为:流产组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率分别为100.00%(31/31)、80.65%(25/31)、100.00%(31/31)和90.32%(28/31),对照组分别为75.00%(18/24)、58.33%(14/24)、100.00%(24/24)和95.83%(23/24),流产组绒毛间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免疫组化还显示:流产组中,与合体滋养层接触的细胞滋养层和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阳性表达增强。结论绒毛间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的效应,导致胎儿界面局部绒毛组织间质细胞的功能改变或损害;部分细胞滋养层及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表达水平的升高加速了细胞滋养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使细胞滋养层生长受限制
闫春芳于学文王立琴马瑞霞李旭
关键词:流产细胞因子免疫组化
宫腔镜在女性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附93例临床观察)
2004年
王萍马瑞霞叶连红
关键词:女性不孕症宫腔镜子宫内膜无排卵
蜕膜组织TNFR1基因表达与原因不明早期自然流产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检测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1)的表达含量及其组织学、细胞学定位,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与患者TNFR1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37例孕6~10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4例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对照组)蜕膜组织TNFR1的表达含量;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31例流产组和30例对照组蜕膜组织TNFR1表达的组织学、细胞学定位。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流产组、对照纽蜕膜组织中TNFR1的表达含量分别为(16.48±7.2)9/5,(12.52±5.6))%,流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24,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流产组蜕膜腺体上皮、间质、血管内皮细胞TNFR1表达率分别为77.4%,93.5%和67.7%,对照组分别为96.7%,70.0%和23.3%。2组腺体上皮细胞TNFR1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组蜕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TNFR1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5)。结论:蜕膜组织中TNFR1表达水平升高,主要分布在蜕膜间质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这种改变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
马瑞霞闫春芳于学文
关键词:蜕膜
绒毛组织mTNFR1的表达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早孕绒毛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mTNF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1例妊娠6~10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对照组)绒毛组织中mTNFR1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结果:流产组绒毛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滋养层及合体滋养层细胞mTNFR1表达率分别为100.0%(31/31)、80.7%(25/31)、100.0%(31/31)和90.3%(28/31),对照组分别为75.0%(18/24)、58.3%(14/24)、100.0%(30/30)和95.8%(23/24)。流产组绒毛间质mTNFR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比较mTNFR1在两组各细胞亚群中表达强度的差异,发现流产组绒毛间质细胞的TNFR1的表达强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流产组绒毛血管内皮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mTNFR1的表达强度虽有增强,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产组绒毛间质细胞mTNFR1阳性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绒毛组织间质细胞功能发生改变或损害,破坏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状态,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有关。
闫春芳马瑞霞王立琴于学文
关键词:流产细胞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