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微微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酰胺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酰胺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症状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神经系统症状
  • 2篇系统症状
  • 1篇低浓度
  • 1篇毒性
  • 1篇多氯联苯
  • 1篇蓄积
  • 1篇蓄积水平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铁路疾...

作者

  • 7篇马微微
  • 4篇王声远
  • 4篇吴永会
  • 3篇王玥
  • 2篇王新红
  • 2篇王德才
  • 2篇万雪莲
  • 1篇陈文华
  • 1篇于翠平
  • 1篇王超
  • 1篇高然
  • 1篇王铁夫
  • 1篇毕皓然
  • 1篇宋文磊
  • 1篇李明慧
  • 1篇金新文
  • 1篇刘秀勤
  • 1篇刘泉伶

传媒

  • 3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丙烯酰胺接触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调查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接触丙烯酰胺及工人自觉症状情况,进而探讨影响丙烯酰胺职业人群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某石油炼化工厂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同时选取109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为接触组,以该厂不接触丙烯酰胺的104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资料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的检测浓度(CTWA)为0.15~0.28 mg/m^3。单因素分析显示,喝咖啡、吸烟、饮酒和接触丙烯酰胺四种因素均与神经系统症状有关(χ^2=4.658、33.339、17.438、89.535,P均〈0.05),仅吸烟和接触丙烯酰胺两种因素与丙烯酰胺的一般性症状有关(χ^2=17.059、41.375,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接触丙烯酰胺工龄≥5年可能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一般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均有OR〉1,P〈0.05)。结论吸烟和接触低浓度丙烯酰胺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加强对接触人群的劳动保护,减少职业接触,并大力采取戒烟措施,防止双重侵害。
王超王声远王玥马微微陈嘉述李明慧吴永会
关键词:丙烯酰胺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系统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多氯联苯蓄积水平的研究
1.引言目前,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表明全世界有1/3的国家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2009年阿尔茨海默病国际组织(ADI)发布的《World Alzheimer...
马微微康庆贺吴岩王德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多氯联苯蓄积水平老年疾病
文献传递
乳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试剂盒检测条件优化
2011年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产生生理作用过程中必需的一种活性蛋白多肽,大部分由肝分泌。IGF-1不仅可以作用于正常细胞,而且对癌症形成和发展的每个关键阶段均有影响。IGF-1被认为是牛乳发挥其生理功效的主要含量因子之一,而大量的摄入牛奶会导致人体内IGF-1含量增加。
宋文磊金新文刘秀勤万雪莲马微微王新红王德才康庆贺
关键词:牛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接触丙烯酰胺工人职业健康调查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调查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接触丙烯酰胺情况,探讨丙烯酰胺接触对]二人健康的影响。方法用吸收管法、羟胺一三氯化铁比色法分别采样、检测生产车间的丙烯酰胺浓度,同时选取109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人为接触组,以不接触丙烯酰胺的104名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丙烯酰胺生产车间的5个生产点进行浓度检测,检测结果为0.15—0.28mg/m2,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规定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3mg/m2。丙烯酰胺接触组胸闷、膝关节肿痛、手足脱屑、反应迟钝、精细动作减退、持物不牢和其他(狂躁、幻觉)自觉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在两者间比较,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43,P〈0.05)。接触丙烯酰胺的人群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和一般性症状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人群的2.213倍和1.216倍。结论在目前丙烯酰胺浓度未超标的生产条件下,皮肤接触可能是其主要接触途径,且仍会对工人造成健康危害。
王铁夫王声远王玥马微微毕皓然刘泉伶吴永会
关键词:丙烯酰胺皮肤接触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系统症状
鞘氨醇激酶1在丙烯酰胺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过表达在丙烯酰胺(ACR)致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以及影响。方法将纯度为99%的ACR用生长液制备成浓度为1.25、2.5 mmol/L溶液;将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NC组加入(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溶液[SphK1特异性激活剂,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终浓度为100 nmol/L]。实验组给予终浓度分别为1.25和2.5 mmol/L的ACR溶液,染毒24 h。SphK1激活剂组在实验组染毒浓度的基础上,每个染毒浓度分别加入PMA溶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一致。各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的表达含量;CCK-8检测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33342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细胞SphK1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在1.25和2.5 mmol/L浓度的SphK1蛋白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2.5 mmol/L浓度SphK1激活剂组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细胞相对生长存活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实验组细胞在ACR 1.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早期凋亡、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呈现出晚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与NC组比较,实验组和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SphK1激活剂组在ACR 2.5 mmol/L浓度时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hK1过表达可以对丙烯酰胺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王声远王芮辛芮马微微辛野于翠平吴永会
关键词:丙烯酰胺神经损伤
醇水交换法提取桦褐孔菌生物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
2012年
目的:利用超声热学及空化技术,研究醇-水交换提取桦褐孔菌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桦褐孔菌粉碎,过30目筛,超声辅助醇-水交换提取其生物活性物质。结果:醇提三萜类物质最佳工艺为:温度30℃,时间50min,提取3次,液料比25∶1,得率为1.30%;水提多糖最佳工艺为:温度50℃,时间40min,提取3次,液料比35∶1,得率为6.96%。结论:超声辅助醇-水交换提取桦褐孔菌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能有效提高桦褐孔菌的综合利用。
马微微陈文华王新红万雪莲王德才
关键词:桦褐孔菌超声
低浓度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非神经毒性血清生化指标影响
2015年
目的对某丙烯酰胺生产车间工人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目前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对职业人群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生产车间丙烯酰胺浓度,选取该厂32名接触丙烯酰胺的工龄超过10年的工人为接触组,以工龄超过10年的不接触丙烯酰胺的32名工人为非接触组,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生产车间5个生产点丙烯酰胺检测结果(cTWA)为0.15-0.28 mg/m^3,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各项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酯(TG)的测量均值与非接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1.937、10.173、0.664,P〈0.05)。三大类生化指标中,接触组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率高于非接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90、5.497,P〈0.05)。结论低浓度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对人体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可能导致车间工人的肝脏受损和血脂异常。应加强接触人群的保护措施,减少职业接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王声远王玥马微微陈嘉述高然庞秋思吴永会
关键词:丙烯酰胺流行病学调查生化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