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天海

作品数:22 被引量:57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污染
  • 7篇流域
  • 6篇地下水
  • 5篇氮污染
  • 5篇浅层
  • 5篇浅层地下
  • 5篇浅层地下水
  • 4篇水污染
  • 3篇氮磷
  • 3篇湿润
  • 3篇太湖
  • 3篇面源
  • 3篇半湿润
  • 2篇地下水污染
  • 2篇地下水污染修...
  • 2篇渗透式
  • 2篇湿地系统
  • 2篇水体
  • 2篇水污染负荷
  • 2篇水系统

机构

  • 2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广电广播电...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22篇马天海
  • 13篇阮晓红
  • 4篇郭红岩
  • 4篇白莹
  • 4篇单楠
  • 3篇李荣富
  • 3篇徐静
  • 3篇闫中月
  • 3篇敖静
  • 2篇尹琳
  • 2篇谢阳村
  • 2篇孙娟
  • 2篇徐峰
  • 2篇倪利晓
  • 2篇赵振华
  • 1篇张亚辉
  • 1篇张雯
  • 1篇张亚平
  • 1篇沈逸
  • 1篇王艳芳

传媒

  • 6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环境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下水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单元汇水径流中氮的同位素特征及其转化途径解析
2019年
不同来源氮的δ^(15)N值域存在重叠,导致δ^(15)N溯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δ^(15)N溯源结果的校验具有重要意义.淮河入海水道具有明确的汇水分区及差异的土地利用方式,为δ^(15)N溯源结果验证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场所.基于2017年枯、丰水期淮河入海水道水体δ^(15)N,δ^(18)O值域特征,结合汇水片区土地利用方式,甄别并校验了氮的主要来源;综合^(15)N,^(18)O分馏特征,探讨了氮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1)运西高片和通榆低片农业区,农田退水分别通过古盐河及沿程汇流入河,其δ^(15)N-NO^-_3分别为6.4‰±0.4‰和7.9‰±0.8‰,验证了土壤氮δ^(15)N与理论值(0~8‰)的一致性;δ^(15)N-NH^+_4分别为8.4‰±9.0‰和23.5‰±7.6‰,表明NH^+_4来源于沿河生活污水.而两运夹城镇区,片区污水排放通道清安河δ^(15)N-NO^-_3和δ^(15)N-NH^+_4分别高达25.9‰和40.3‰,基本位于城镇污水δ^(15)N理论值(4‰~35‰).(2)运东高片城镇和农业混合区,区域汇水沿程入河,其δ^(15)N-NO^-_3为7.7‰~11.6‰,位于土壤氮和城镇污水δ^(15)N重叠区;而δ^(15)N-NH^+_4为17.9‰±7.3‰,显示了城镇污水δ^(15)N特征.(3)沿程取样点δ^(18)O-NO^-_3为3.5‰±5.1‰,位于硝化作用理论范围(-5‰~15‰),表明发生了持续的硝化过程;沿程δ^(15)N-NO^-_3和δ^(18)O-NO^-_3无同步富集,表明反硝化过程不显著.
乐凡李荣富马天海马天海闫中月
关键词:氮同位素土地利用类型
一种半湿润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湿润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确定方法,属于污染控制领域。其步骤为:(A)收集整理水文气象和水环境历史观测资料以及野外实验资料;(B)划分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C)改进水文模块;(D)采用MUSLE方程进行...
徐静阮晓红马天海单楠
文献传递
沙颍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空间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沙颍河流域平原区236个浅层(<50m)地下水及41个地表水样品NO-N、NO-N、NH-N和TN浓度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农田井和居民井氮污染特征,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多年平...
马天海谢阳村温勖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氮污染
文献传递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复合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脱氮除磷的复合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地表水原位修复领域。本发明将粉状的氮吸附组分、渗透组分、粘结组分和稀土组分混合得到混合料,其中稀土组分在混合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5~5%;将混合料在造粒机中造粒...
马天海阮晓红詹炎培尹琳
文献传递
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碱性磷酸酶分布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以南京城市河流秦淮河、运粮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1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河道沉积物APA分布差异性;通过测定沉积物pH值、营养元素(碳、氮、磷)含量,探讨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APA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外秦淮河沉积物APA平均浓度最低,为10 214.9m·g·kg^(-1)·h^(-1),内秦淮河最高,为20 021.2 mg·kg^(-1)·h^(-1),APA分布与河道水力流通性及优势植物类型有关;(2) APA含量与总磷、氨氮、硝酸盐氮、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pH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表层沉积物丰富的营养成分充足情况下,将促使微生物新陈代谢,使得APA升高,而pH升高则会抑制APA。
马天海孙娟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营养元素表层沉积物城市河流
交替式组合湿地系统及高效去除城市尾水中氮磷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交替式组合湿地系统及高效去除城市尾水中氮磷的方法,属于废水治理领域。该系统包括取水系统,其按照垂直复合流-表面流-潜流-生态塘四种人工湿地结构单元顺序分布。该系统取水系统将城市尾水均匀的流入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
阮晓红赵振华徐峰倪利晓马天海敖静
一种用于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处理的渗透式反应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处理的渗透式反应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及测量放样;(2)上部基坑开挖;(3)单幅渗透式反应墙体的垂直开挖1;(4)墙体降水;(5...
马天海阮晓红郭红岩白莹李荣富
文献传递
一种半湿润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湿润区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确定方法,属于污染控制领域。其步骤为:(A)收集整理水文气象和水环境历史观测资料以及野外实验资料;(B)划分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C)改进水文模块;(D)采用MUSLE方程进行...
徐静阮晓红马天海单楠
文献传递
基于活性污泥机制的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生态耦合模型建立
2013年
根据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水流运动规律和污染物去除反应机制,基于轴向离散模型及活性污泥Ⅱ号模型中污染物反应动力学方程,考虑植物生长过程因素,建立了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生态耦合模型。应用中试人工湿地长期运行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CODMn、NH4+-N去除效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3.7%,模拟CODMn、NH4+-N浓度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均小于20%,说明该模型对CODMn、NH4+-N的模拟是有效的。
马天海邢亚囡敖静
基于还原率法的河流系统毒害污染物的TMDL计划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环境水体有毒有害污染物(文中简称:毒害污染物)的生物生理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风险,由于缺乏长时间序列监测资料,难以通过建模量化入河排污量与断面水质的响应关系.采用非建模还原率法,以太湖流域城市尾水河道白茆塘为对象,进行了毒害污染物的限排研究.2019年5月对白茆塘及其沿线重点排口进行半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及重金属检测,共检出50种特征污染物.参照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国2019年发布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美国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水环境中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及基于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的国家推荐水质基准,甄别了12种需要控制的优先控制污染物,为As、1,1,2,2⁃四氯乙烷、1,2⁃二氯丙烷、一溴二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双(2⁃氯乙基)醚、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芘、芴及荧蒽.采用还原率法确定毒害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来自沿线各排口的芘、芴和荧蒽限值为14.42~52.32μg·L^(-1),排放量需削减1.91~2.04倍;污水处理厂的一溴二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限值为0.68~10.41μg·L^(-1),排放量需削减1.30~9.26倍;来自印染、食品行业的DBP和DEHP限值为0.08~27.61μg·L^(-1),排放量需削减1.91~316.40倍;这些排放限值远低于现行的排污限值标准.来自流域汇水范围的1,2⁃二氯丙烷、1,1,2,2⁃四氯乙烷和双(2⁃氯乙基)醚的源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应对优先控制污染物进行更为广泛的溯源,并提出安全的排放限值标准,以期为环境水体毒害污染物限值排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沈逸马天海马天海闫中月阮晓红
关键词:TMDL太湖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