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丹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1篇审美关系
  • 1篇斯特劳斯
  • 1篇普罗普
  • 1篇小说
  • 1篇美学思想
  • 1篇结构主义
  • 1篇巴赫金
  • 1篇车尔尼
  • 1篇车尔尼雪夫斯...

机构

  • 3篇湖南大学
  • 3篇湖南工程学院

作者

  • 3篇刘涵之
  • 3篇马丹

传媒

  • 3篇俄罗斯文艺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故事形态学》的问题意识——兼谈列维—斯特劳斯对普罗普的批评被引量:1
2009年
从《故事形态学》一书来看,普罗普对作为情节基础的叙事功能有着清楚的问题意识,他认为功能是稳定的、故事已知的功能是有限的、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这一预设有助于他在对功能的结构把握和对结构的功能把握两个层次上理解功能作为情节的基础的形式意义。在功能—结构模式当中,其故事形态学研究之着眼于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恰恰是"功能"的自足性问题。普罗普将功能视为探讨故事形态的决定性力量,这明显带有形式主义的看法,但同时也构成列维—斯特劳斯利用结构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的结构属性诘问普罗普的理由所在。
刘涵之马丹
关键词:结构主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与现实主义艺术观——以《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心被引量:3
2011年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美是生活"的定义体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基本旨趣。这一定义不但摆脱了传统的美的定义的形而上学阴影,而且确立了美的现实生成基础。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观所提出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生活"和"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则可以看作"美是生活"定义的具体应用,其中所包含的现实主义色彩既显示了他的唯物哲学倾向,也是这一审美"范式"转换的逻辑结果。
刘涵之马丹
关于“从小说本身抽象出理论来”的可能——以《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为中心
2015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作为巴赫金诗学的代表作体现出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自觉。作者对艺术形式与艺术思维、历史诗学与文化诗学、对话与对话主义的积极理解助益了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本身抽象出理论来,同时,助益他将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转变为自己的诗学。其问题意识和方法对于我们当下文学理论建设倡导从鲜活的当代文学作品中提炼理论不无启发。
刘涵之马丹
关键词:巴赫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