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益初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Ⅰ.一次大量施磷的产量效应被引量:49
- 1995年
- 试验表明,在红壤和石灰性潮土上,一次大量施磷的总产量(红壤为6季,潮土为3季),在总施磷量相等的情况下,都高于或至少等于分次施磷。但其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前1-2季作物上。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次施磷的产量逐渐下降直至低于分次施磷,说明了随土壤和磷肥作用时间的延长,积累态磷的有效性逐渐下降,积累态磷的有效性不仅决定于与土壤接触的时间,以及土壤磷素吸附位的饱和度,还与作物类型有密切关系,如试验中的萝卜菜,利用积累态磷的能力甚高。从实用方面看,一次大量施磷最好不超过两季磷的总用量,只有在土壤磷素水平较高时,可以适当超过两季。
- 时正元鲁如坤顾益初
- 关键词:土壤积累态磷磷肥施肥
-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测定方法被引量:349
- 1990年
- 本分级体系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以及无机磷酸盐中磷酸钙占有较大比例的土壤或其它沉积物。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将土壤无机磷部分的磷酸钙盐分成3级,即Ca_2-P型、Ca_8-P型和Ca_(10)-P型;(2)用混合型浸提剂提取磷酸铁盐。测试表明。
- 顾益初蒋柏藩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无机磷
- 太湖地区水稻土土壤溶液的养分含量和养分供应机理被引量:4
- 1991年
- 土壤中,植物最直接的养分来源是土壤溶液,绝大部分养分首先要进入土壤溶液才能被植物吸收。接触交换所供应的养分数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国在土壤溶液的研究方面工作不多,也可能是由于土壤溶液的获得在技术上不太容易的关系。我们结合太湖工作。
- 鲁如坤顾益初
-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养分
- 不同形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供磷能力
- 顾益初李阿荣蒋柏藩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磷肥肥效
- 土壤中积累态磷的化学耗竭被引量:24
- 2002年
- 积累态P是指肥料P未被植物利用而积累于土壤中的那一部分P素 .本文用一次平衡法、流动技术法和阴离子树脂膜等不同方法来研究土壤中积累态P的化学耗竭 .研究表明 ,解吸出的P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P解吸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各处理中P的释放过程快慢程度是PK >NPK >NK ,红壤的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均比潮土的要大且快 .解吸P量与土壤速效P和植物吸收P均有显著相关 .土壤中积累态P最大表观利用率为总P量的 4 5
- 郑春荣陈怀满周东美涂从钦绳武顾益初
- 关键词:积累态磷土壤
-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水稻土磷库现状及科学施磷初探被引量:21
- 2012年
- 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市和常熟市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采样调查耕层土壤磷库的基础是,开展田间不同施磷制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宜兴、常熟两地水稻土速效磷含量达11.6—37.3mg,kg和8.03~19.8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不同类型水稻土速效磷的含量均行显著增加,增幅达75%-597%和15%~95%。全磷含量分别为0.39-0.72g/kg和0.55-0.76g/kg,也有明显的升高,增幅征23%、128%和4%-19%之间。在不同施磷制度下,7种水稻上类型的产量响应结果显示,稻季尤论施磷与否对水稻产量并无影响。表明目前稻麦轮作制下,至少一季水稻可以不施磷肥仍能维持目前的产量水平。这一措施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业高效的三重意义,可作为科学施磷制度建立的有效途径之一。
- 王慎强赵旭邢光熹顾益初史陶钧杨林章
- 关键词:水稻土速效磷全磷
- 长期施用磷肥条件下潮土中磷素的积累、形态转化和有效性被引量:111
- 1997年
- 在5年田间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每年对土壤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和植株含磷量分析,探讨了在长期施磷条件下,潮土中磷素的积累、形态转化以及合理的氮磷肥配比和磷肥的利用率等问题.
- 顾益初钦绳武
- 关键词:潮土磷素
- 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潮土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2
- 2001年
- 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潮土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均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性提高,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但有机肥在培肥地力、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育的土壤环境方面明显优于化学肥料。
- 王慎强蒋其鳌钦绳武顾益初
- 关键词:土壤化学生物学性质有机肥化肥潮土
- 土壤积累态磷研究Ⅱ.磷肥的表观积累利用率被引量:185
- 1995年
- 本文研究了江西省红壤和河南省潮土上磷肥的表观积累利用率,l季施磷连种3季的积累利用率,在不同用量时在两种土壤上达到27.8-48.9%。但红壤种植6季后,磷肥积累利用率可达到68.7%。磷肥当季利用率和积累利用率受土壤性质、作物特性和土壤有效磷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红壤的积累利用率(3季)远低于潮士,这主要是土壤性质的影响所致,而6季后红壤积累利用率提高,主要归因于萝卜菜极强的利用积累态磷的能力。在土壤磷不断积累条件下,有效磷低的土壤随着土壤有效性磷水平的提高,磷肥利用率可不断提高。
- 鲁如坤时正元顾益初
- 关键词:土壤磷肥
- 不同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供磷能力被引量:40
- 1991年
- 本文通过对11种磷源的高粱盆栽试验,讨论了不同形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对作物的供磷能力。
- 顾益初李阿荣蒋柏藩
- 关键词:土壤石灰性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