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正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地下水
  • 8篇盆地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5篇鄂尔多斯高原
  • 2篇地下水流
  • 2篇地下水流系统
  • 2篇地下水系统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植被
  • 2篇水文地质
  • 2篇水文地质意义
  • 2篇水系
  • 2篇水资源
  • 2篇含水
  • 2篇白垩系
  • 2篇包气带
  • 2篇保护装置
  • 1篇地热梯度
  • 1篇地热系统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调查...
  • 7篇西安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0篇陶正平
  • 10篇崔旭东
  • 8篇侯光才
  • 8篇尹立河
  • 7篇王晓勇
  • 7篇赵振宏
  • 5篇黄金廷
  • 4篇李瑛
  • 4篇王冬
  • 4篇王永和
  • 3篇李清
  • 3篇杨郧城
  • 3篇张茂省
  • 3篇梁永平
  • 2篇苏小四
  • 2篇谢渊
  • 1篇吕英
  • 1篇廉辉民
  • 1篇窦妍
  • 1篇王旭升

传媒

  • 4篇地下水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工程勘察
  • 2篇盐湖研究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西北地质
  • 1篇勘察科学技术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沉积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的白垩系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文章从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及钻井剖面的研究入手,总结了含水地层的沉积建造模型和演化规律,探讨了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及富集和赋存规律,为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谢从瑞王永和陶正平谢渊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侯光才张茂省刘方王永和梁永平陶正平赵振宏廉辉民吕英张钦李生永胡伏生苏小四王文科谢渊
该项目对鄂尔多斯盆地缺水地区,采用遥感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试验与观测等方法,开展对地下水的勘察,建立了全盆地的三维可视化地质结构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型,获得盆地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161处地下水源...
关键词:
关键词:地下水勘查
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被引量:21
2008年
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清植被生态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演替的自然驱动因素,将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生态划分为基岩台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盖基岩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和滩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结果表明,气象和地形地貌控制着区内植被生态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气带和地下水因素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演替,沙地植被生态和滩地植被生态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地下水开发时保护植被生态的靶区。
黄金廷侯光才陶正平赵振宏王晓勇崔旭东
关键词:植被包气带地下水鄂尔多斯高原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风积沙覆基岩型包气带结构的生态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风积沙覆基岩型包气带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分布面积最广。在其结构及其属性特征分析基础上,重点解析了结构内垂向上土壤水分的富集规律;以沙蒿为例,对喜沙耐旱植被的生长与风积沙厚度、地下水水位埋深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识到风积沙覆基岩型包气带结构有利于土壤水富集,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蒿、沙柳等耐旱喜沙植被分布与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维系盆地北部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而地下水位埋深与沙蒿等耐旱植被生长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在进行盆地北部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对风积沙覆基岩型包气带的生态意义给予重视。
陶正平黄金廷崔旭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包气带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及水资源潜力被引量:31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型构造沉积盆地,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基底,依次沉积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中生界碎屑岩和第四系沉积物,总厚度达6000m。根据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将含水岩系划为周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系统、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和盆地东部基岩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系统。然后系统论述了各含水层系统特征,区域地下水形成与演化规律,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
侯光才梁永平尹立河陶正平赵振宏杨郧城王晓勇
关键词:地下水系统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地下水动态监测孔口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动态监测孔口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盖、保护盖紧固孔、保护盖紧固锁、保护管、挂钩、搁架、搁架固定座、保护管紧固孔、保护管紧固锁;所述保护盖设置在所述保护装置的顶部,所述保护盖紧固孔上设置保护盖紧固锁...
王晓勇陶正平崔旭东尹立河
文献传递
云南省曲靖地区电阻率测深曲线类型及含水指示
2011年
持续干旱天气使西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长时间得不到补充,浅层地下水源干涸,人畜饮水困难,找水打井、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比较紧迫。西南地区地下水开发程度较低,受地质环境因素控制,找水难度较大。以水文地质调查为前提,在云南省曲靖地区投入电阻率测深、核磁共振等勘查方法,系统分析并归纳了曲靖地区电测深方法电阻率曲线类型,不同类型曲线含水指示,并结合部分钻孔资料,探索含水地层地球物理标志,提高红层地区地下水勘查认识。
王凯朱桦陶正平于峰丹王小勇崔旭东
关键词:电阻率测深核磁共振
初析鄂尔多斯高原浅循环地下水水位动态被引量:3
2011年
地下水水位变化是地下水系统对外界激励(包括气象、水文、人类工程活动、固体潮和地球内部构造应力等)的一种响应,外界对地下水系统任何微弱的"扰动",均会导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只是由于地下水水位对不同激励的"敏感性"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也不同。最明显的水位变化,是受控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本文在对鄂尔多斯高原浅循环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降水—蒸发因子作为输入、地下水水位动态作为输出所建立的水箱模型,对浅循环地下水的水位动态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浅循环地下水水位动态年际上表现比较稳定,年内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其水位动态主要受降水和蒸发条件的控制。
崔旭东王晓勇陶正平
关键词:水箱模型鄂尔多斯高原
大克泊湖床垂向渗透系数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湖床渗透系数是地下水与湖水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是评价湖水与地下水定量转化关系的基础。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克泊湖为例,首先分析了湖床沉积物的颗粒组成,然后利用现场渗透试验技术进行了野外试验,计算了湖床的垂向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测点的平均垂向渗透系数介于2.02×10-1~1.103 cm/d,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倍,表明大克泊湖床的垂向渗透性能在空间具有非均质性。湖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的数量级表明,湖水很难和地下水直接发生交换,地下水主要以溢流的形式补给湖水。因此,在枯水季节,地下水无法补给湖水,导致大克泊湖的面积在蒸发作用下萎缩迅速。颗粒分析结果表明,湖床沉积物以粘土为主,根据湖区的地层岩性分析,其主要来自环河组中泥岩的风化。
尹立河王晓勇黄金廷陶正平崔旭东董佳秋
关键词:现场测试
基于岩相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依据岩性岩相研究、孔隙度研究、物探测井解译等成果,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与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部沙漠高原区含水层系统为单一结构,表现为强富水与中等富水含水层在垂向上叠置与组合,无区域性连续稳定的隔水层,由下到上构成含水统一体;南部黄土高原区为多层结构,表现为含水层与隔水层上下叠置,垂向水文地质分层明显;盆地南、北含水层的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利用孔隙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3个参数,对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进行了划分,盆地中共划分出7个强富水含水层、7个中等富水含水层和2个弱富水含水层。盆地南、北比较,北部含水层孔隙度大,富水性强,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盆地北部地区。垂向上比较,盆地北部由上到下,孔隙度由大变小,富水性由强变弱,地下水主要富集于浅层和中层;南部上部罗汉洞组和下部洛河组孔隙度较大,富水性好,中部环河组相对较差,地下水主要富集于罗汉洞组和洛河组。
陶正平崔旭东黄金廷尹立河
关键词:含水层系统结构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