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萍 作品数:34 被引量:25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 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接种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报告 被引量:3 2010年 1受种者基本情况 受种者,女,2008年9月22日出生,第二胎,顺产,原籍河南省,暂住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受种者家长口述受种者体健,无过敏史,父母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黄秀敏 刘丽琳 林献丹 陈玲萍关键词:预防接种 过敏性休克 温州市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凋查 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预防接种现状,探讨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提高接种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3个县(市、区)的15个乡(镇、街道),对2001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出生的1543名流动儿童进行7种NIP疫苗的接种率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建预防接种证率96.18%,持预防接种证率81.40%,建预防接种卡率80.0%。≥1岁流动儿童的1剂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rn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3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1剂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3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1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和1剂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5.5%、82.9%、79.7%、80.2%、78.9%、42.4%、26.7%。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0.7%,BCG疤痕率为82.71%。OPV、DTP加强免疫和MV复种接种率分别为42.6%、44.1%和42.9%。结论与常住儿童相比,温州市流动儿童NIP疫苗接种率较低,预防接种管理有待加强。 林献丹 李万仓 郑晓春 王志刚 陈玲萍 黄秀敏 廖晓伟 许益准关键词:流动儿童 接种率 温州市2012-2018年婴儿麻疹发病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温州市2012-2018年婴儿麻疹的发病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中国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温州市2012-2018年婴儿麻疹发病数据,描述性分析发病特征;选择系统报告的婴儿麻疹病例和匹配非麻疹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温州市2012-2018年共报告婴儿麻疹171例(占总病例的52.13%),发病率为21.77/10万。其中0-3月龄、4-7月龄、8-11月龄分别占7.02%、54.97%、38.01%;男女性别比为1.63:1;3-5月份发病占59.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OR=2.17,95%CI:1.45-3.26)、有医院就诊史(OR=1.81,95%CI:1.10-2.99)、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史(OR=2.06,95%CI:1.36-3.12)是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2012-2018年婴儿麻疹发病率较高。建议加强婴儿MCV接种、流动人口接种管理、医院感染控制,以降低婴儿麻疹发病。 李万仓 张梦瑶 魏晶娇 孙肖瑜 郑晓春 陈玲萍 王志刚关键词:麻疹 婴儿 温州市2008-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病例特征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温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死亡病例的特征。方法收集温州市2008-2017年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报告的AEFI死亡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温州市共报告AEFI死亡病例13例,报告发生率为0.45/100万剂;其中偶合症10例(76.9%),异常反应3例(23.1%);男女性别比为2.3∶1;婴幼儿12例(92.3%),成人1例(7.7%)。婴幼儿病例接种至死亡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h(范围:35min-69h)。结论温州市AEFI死亡报告发生率极低,以偶合症为主。 陈玲萍 魏晶娇 孙肖瑜 郑晓春 李万仓 王志刚关键词:预防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温州市麻疹疫情风险评估指标及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通过建立麻疹疫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温州市2015年各县(市、区)的风险等级,为当地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指标赋值法,对“基础免疫水平”“麻疹病例监测”和“疫情易发生扩散”3个一级指标开展评估,每个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分相加得到一级指标得分.总评分设为100.00分,得分超过50.00分确定为高风险地区.结果 温州市基础免疫薄弱的是瓯海区(25.50分)和乐清市(23.50分);麻疹病例监测质量不高的是经开区(19.00分)和乐清市(17.00分);疫情易于扩散的是经开区(33.00分)和龙湾区(30.00分).总体麻疹疫情发生风险较高的是经开区(69.50分),其次是龙湾区(63.50分)、鹿城区(56.50分)、瓯海区.(56.50分)和乐清市(52.50分).结论 麻疹疫情风险评估指标能基本反映温州市麻疹疫情风险,疫情总体可控,但部分县(市、区)仍存在薄弱环节.经开区、鹿城区等监测质量不高的县,应加强监管,规范疫情处置并扩大应急接种对象和范围.龙湾区、乐清市等基础免疫水平薄弱的县,应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 李万仓 孙肖瑜 陈玲萍 王志刚 郑晓春 魏晶娇关键词:麻疹 疫情 风险评估 温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我国自1965年以来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对8月龄以上儿童实行计划免疫,麻疹发病率大大降低[1~2]。温州市地处浙江省南部,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快,流动人口较多,截至2009年底,温州市的流动人口为274.34万人。 李万仓 林献丹 王志刚 郑晓春 陈玲萍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 流行病学分析 流动人口 计划免疫 发病率 温州市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及时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温州市8月龄~4岁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MV)初免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温州市1 167名流动儿童和监护人的人口学特征、MV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监护人知识、态度、预防接种服务及利用情况,分析MV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V初免和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3%、69.2%,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长的工作时间、胎次、预防接种的信息来源、是否了解预防接种、有无必要接种、接种前主动告知医师孩子的健康状况、持有预防接种卡、证为流动儿童MV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温州市流动儿童MV初免及时接种率较低,监护人及时免疫意识和免疫服务有待加强,并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 李万仓 林献丹 王志刚 郑晓春 陈玲萍关键词:流动儿童 及时接种率 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市2013—2015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报告的麻疹排除病例为对照组,对麻疹发病强度、性别、户籍地、所在地发病水平、居住时间、医院暴露史、麻疹免疫史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疹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5年温州市共报告7岁以下儿童麻疹确诊198例,占麻疹报告病例总数的67.58%,年均发病率为8.85/l0万;6~8月龄高发,发病率最高为151.66/10万;流动儿童发病率为15.01/10万,高于本地儿童的5.06/10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户籍、居住时间、MCV免疫史等与麻疹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儿童(OR=2.28,95%CI:1.56~3.33)、无MCV免疫史(OR=3.83,95%CI:2.48~5.92)和有医院暴露史(OR=2.35,95%CI:1.58~3.47)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7岁以下儿童中6~8月龄麻疹高发,流动儿童、无MCV免疫史和有医院暴露史的儿童麻疹发病风险增加。 李万仓 魏晶娇 王志刚 郑晓春 陈玲萍 孙肖瑜关键词:麻疹 儿童 影响因素 应用麻疹发病率估算麻疹疫苗首剂接种率的效果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温州市含麻疹成分疫苗(MCV)首剂(MCV1)接种率。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温州市2007-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分析并对MCV1接种率进行评价。结果温州市2007-2012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0.46/10万。其中8~83月龄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3.44/10万(占总病例数的42.59%)。13~83月龄儿童MCV1接种率为73.80%(疫苗效力VE=90%)或84.92%(VE=95%);本地、流动儿童MCV1接种率分别为83.25%和69.51%(VE=90%)或90.86%和82.02%(VE=95%),MCV1及时接种率分别为59.48%(VE=90%)或74.59%(VE =95%)。结论温州市MCV1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较低。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MV接种率和及时率。 李万仓 林献丹 王志刚 郑晓春 陈玲萍 孙肖瑜关键词:麻疹疫苗 MEASLES IMMUNIZATION 温州市2008—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中国属于乙脑高发区,夏秋季节为发病的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孙肖瑜 林献丹 李万仓 陈玲萍 郑晓春 王志刚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分析 乙脑病毒 蚊虫叮咬 夏秋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