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生
- 作品数:37 被引量:29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8例胸腔异位肾的X线和CT诊断被引量:5
- 2002年
- 贾建明姜君威孙美榕陈根生李也平孙德才
- 关键词:异位肾胸腔X线影像特点
- 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探讨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 ,5 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 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为 98.1% ,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率 10 0 % ,术后 3个月 ,75 .4 %患者瘤灶内碘油仍沉积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为 1.88%。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对肾上腺转移癌行灌注及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 姚红响陈根生颜志平罗剑钧曾群姜莺
- 关键词: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动脉插管灌注介入方法技术成功率改善率
- 内镜结扎—脾栓塞联合疗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被引量:1
- 2005年
-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7月对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食管曲张静脉内镜结扎术(EVL)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较好.
- 黎红光汪望月朱雅碧姚红响陈根生陈光兰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序贯治疗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原发性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9例肝细胞性中小肝癌患者实施TACE联合CT引导RFA序贯治疗。结果 59例患者初次治疗,共80枚病灶,行TACE和RFA序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24个月,21例患者有病灶残余,再次行RFA或序贯治疗,3例再次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病灶控制良好。并发症有胆汁瘤合并胆道感染1例、门静脉分支血栓1例。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RFA序贯治疗中小肝癌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同时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姚红响陈根生诸葛英孙慧伶曾群刘伟张卫平陈洪波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序贯治疗
- 周围动脉创伤性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创伤性病变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分析13例周围动脉创伤性病变,其中骨折伴动脉损伤8例,单纯血管软组织损伤5例(其中1例为医源性)。结果动脉造影显示8例确诊为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5例出血伴假性动脉瘤。经导管动脉内溶栓,动脉瘤栓塞及支架开通等处理,12例痊愈,1例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成功率92.3%,未发生术后截肢、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创伤性动脉损伤所致血栓闭塞、假性动脉瘤等,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微创有效,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大。
- 陈根生刘伟姚红响陈洪波张卫平曾群
- 关键词:创伤假性动脉瘤介入性
- 肝动脉栓塞术后肝内胆道缺血毁损性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HAE)后胆道缺血毁损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肝癌和肝海绵状血管瘤HAE术后胆道缺血毁损性并发症及相关治疗。结果术后胆道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4.53%(13/287),其中中央型胆道树毁损发生率为1.05%(3/287),胆汁瘤发生率为3.48%(10/287)。13例并发症分别经胆汁引流、酒精消融及内科保守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204.7d。结论重视HAE术后胆道缺血毁损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于提高TAE安全性和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刘伟陈根生张卫平陈洪波姚红响曾群
- 关键词:胆道并发症
-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8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4
- 2002年
- 刘忠达叶益平陈根生陈海泉
- 关键词:恙虫病多脏器损害并发症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和分析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34例 ,瘤体大小为 2 .5cm× 2 .0cm~ 9.0cm× 12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 ,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6~ 18个月。结果 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 ,32例 (94 .1% )血管瘤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 ,1例发生肝坏死及肝内胆管毁损性并发症 ,5例发生胆囊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 17.6 % (6 34)。结论 肝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并不是一种”无损伤”的治疗方法 ,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刘伟陈根生陈洪波姚红响曾群汪望月
- 关键词: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并发症
- 单纯胆道支架与125I粒子支架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单纯胆道支架与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后随机分组:A组31例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实验组),B组31例行单纯胆道支架植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黄疸消退、复发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A、B两组患者PTCD术前及支架植入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总胆红素测定,A组优于B组(P<0.05).随访期内,A组再次发生胆道梗阻1例,B组12例(P<0.05).对比PTCD术前,A组术后1~2周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3变化无差异(P>0.05).B组术后1~2周CD3、CD4及CD4/CD8比值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1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在黄疸消退、改善机体免疫机能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胆道支架植入治疗.
- 姚红响陈根生叶冠雄徐胜前吴成军秦勇王世潘德标曾群
- 关键词:胆道支架恶性梗阻性黄疸腔内照射免疫
- CT引导下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21例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通过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后CT验证放射性粒子种植后分布,观察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肿瘤指标等改善情况及粒子植入术后靶淋巴结的局部反应。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放射性肠炎、大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每隔1~2个月CT复查,术后6个月评价: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6例,病灶稳定(SD)2例,无病灶进展(PD),总有效率(CR+PR)90.5%。16例患者腹痛、腹胀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4例患者肿瘤标志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同轴法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提供了微创治疗方法。
- 姚红响陈根生徐磊曾群陈洪波陈烨张鹏朝
-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