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友
- 作品数:22 被引量:4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被引量:76
- 2005年
-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杨忠芳奚小环成杭新周国华陈德友张建新袁晓军冯海艳陈家玮刘爱华汤奇峰余涛
- 关键词:生态效应评价
- 四川德阳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8
- 2008年
-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风险的重要方法。文中结合国内外健康风险评价理论,利用美国环保总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了四川德阳地区居民经呼吸(大气颗粒物)、食入(粮食)、饮用(饮用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摄入重金属而引起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德阳地区所有市县的非致癌风险指数都大于1,表明存在一定的风险。绵竹和旌阳区的风险最高,二者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分别达到7.76和4.36。从不同暴露途径的贡献来看,主要是经食物暴露的贡献,各市县都达到了90%以上。虽然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对研究区进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金立新侯青叶杨忠芳包雨函李忠惠徐州陈德友
- 关键词:健康风险评价重金属
- 成都地区土壤硼元素含量及其养分管理建议被引量:26
- 2005年
- 成都地区浅层土壤中全量硼较为丰富,但是部分地区土壤有效硼较为缺乏。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呈正相关,与土壤类型也有关系,而与硼全量关系不大。有效硼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有机质缺乏、土壤pH值较低引起。黄壤地区酸性土壤种植油菜会有缺硼症状;水稻土和紫色土有效硼含量达到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临界值,种植油菜就不缺乏硼,但是种植小麦仍然会缺硼。开展硼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时,不能只用土壤硼全量来评价其丰缺,还应该考虑用有效硼、有机质、pH值、土壤类型以及不同的植物种类等进行综合评价,更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养分管理和选择种植适宜的植物。增加土壤有效硼含量的主要措施是施用硼肥,同时施用有机肥,酸性土壤适量施用石灰。
- 金立新唐金荣刘爱华汤奇峰杨忠芳陈德友刘应平李忠惠
- 关键词:有效硼土壤类型
- 四川“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方法被引量:6
- 2007年
-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查,其核心是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综合评估。
- 金立新李忠惠刘应平贾小川陈德友杨忠芳
- 广州、武汉、成都地区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 2007年
- 对首次开展的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成都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在不同地区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性。共性表现为地球化学元素在土壤垂向剖面上的继承性、叠加性和渗透性,差异性则反映不同沉积来源、不同沉积环境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
- 陈国光冯小铭郭坤一张德存陈德友赖启宏梁晓红
- 关键词:生态地球化学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成都平原
-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Cd来源初探被引量:14
- 2005年
- 利用四川成都盆地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通过先线性回归再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浅层土壤中Cd元素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得出浅层土壤中Cd的回归方程及其由元素组合表征的2类来源:自然作用与人为作用。龙门山岩体、沉积地层和硫化物矿床是Cd的主要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和城市污染是Cd的人为源,表现为人为作用与自然作用的叠加。这为生态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 任利民陈代庚陈德友唐文春秦兵周雪梅马振东胡以铿
- 关键词:成都盆地CD
- 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来源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对成都盆地3061个浅层土壤样品以元素为变量进行F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并选取因子载荷较大的元素作为特征元素组合。在结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区域地质背景和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元素组合来研究F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①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来源有6种,其中岷江流经地区出露的酸性岩浆岩、碱性岩和龙门山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岩系是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主要来源;②F在表生作用过程中显著地发生了迁移,岷江冲积扇成为其富集的“储库”;③自然作用对成都盆地浅层土壤中F的分布特征有显著的影响。
- 陈代庚任利民陈德友唐文春秦兵周雪梅马振东胡以铿
- 关键词:成都盆地F
- 成都市土壤环境质量及优质农产品基地选区地球化学评价被引量:13
- 2004年
- 以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832件样品和土壤第二环境3061件样品53个元素的准确定量测试数据为基础,确定了成都市土壤中13种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及有益元素和5种对植物有害元素的背景值和过量限值及不足限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成都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优质农产品基地选区地球化学评价。
- 陈德友
- 关键词:元素背景值
- 成都经济区土壤中HCH和DDT含量及其分布特点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土壤中HCH各异构体、DDT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及分布特点研究,得出成都经济区土壤中HCH和DDT都有较高的检出率,含量变化幅度也很大,含量较高点主要分布在化工厂附近。对比其他地区研究结果,成都经济区HCH含量较低,DDT含量较高。以西藏地区作为背景值,HCH有一定的污染,DDT污染较为严重。
- 张凯祁士华邢新丽张原杨丹许峰高媛秦兵阚泽中陈德友金立新刘应平唐文春
- 关键词:HCHDDT含量及分布
- 成都市浮尘物理与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通过对成都市一环、二环路交叉处和纵贯市区人民路浮尘进行粒度、X射线衍射物相、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成都市浮尘的成分、元素含量、组合特征及其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对降低浮尘污染提出了初步建议。
- 陈岳龙杨忠芳陈德友唐金荣郑妍赵俊香
- 关键词:化学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