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少英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炎症与免疫性疾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腺癌
  • 2篇小鼠
  • 2篇B细胞
  • 2篇表位
  • 1篇蛋白酶
  • 1篇移植瘤
  • 1篇移植瘤模型
  • 1篇胰蛋白酶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样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真核表达载体

机构

  • 7篇汕头大学
  • 1篇汕头市澄海区...

作者

  • 7篇陈少英
  • 4篇牛青霞
  • 3篇周艳春
  • 2篇郑坚
  • 2篇许燕璇
  • 1篇郑晓璇
  • 1篇顾巍
  • 1篇龚文广
  • 1篇黄继红
  • 1篇谢燕飞
  • 1篇黄振强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癌变.畸变....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小鼠IL-35单链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构建小鼠IL-35单链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将10ugLPS和等体积的完全福氏佐剂乳化后皮下注射C57BL/6小鼠,7天后,取小鼠脾脏,提取脾细胞总RNA,通过RT-PCR克隆小鼠EBI3和IL-12p35cDNA;采用重叠延伸PCR,通过编码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的DNA序列连接小鼠EBI3全长基因和IL-12p35成熟肽基因,构建小鼠IL-35单链融合基因(mouse sigle chain IL-35,mscIL-35),并将其克隆至pcDNA3.1/V5-His訫TOPO誖TA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重组载体。结果: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鼠IL-35单链融合基因中EBI3、IL-12p35和linker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IL-35单链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IL-35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周艳春牛青霞许燕璇陈少英
关键词:融合基因重叠延伸PCR
胰蛋白酶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
2014年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VECs,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皮细胞表达蛋白酶活化受体(PAR)-2。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和肝素培养体系培养HUVECs,激活剂为胰蛋白酶和丝-亮-异亮-甘-赖-缬(SLIGKV-NH2),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ET-1水平。结果:FITC标记的抗人PAR-2抗体染色细胞的荧光主要存在于细胞周边及突起处,说明HUVECs表达PAR-2。随着胰蛋白酶和SLIGKV-NH2浓度升高(与单纯细胞培养液比,P<0.05),HUVECs分泌ET-1的水平也相应升高。两种刺激剂诱导的ET-1水平正相关。α1-抗胰蛋白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PAR-2抑制肽显著抑制胰蛋白酶或SLIGKV-NH2诱导的ET-1释放。结论:胰蛋白酶很可能通过PAR-2促进内皮细胞分泌ET-1。
陈少英林洁莲龚文广牛青霞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
小鼠可溶性ST2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的预测
2010年
目的:预测小鼠可溶性ST2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SOPMA法预测小鼠可溶性ST2的二级结构;借助ProScale、Bcepred服务器,分析小鼠可溶性ST2的亲水性、可及性和柔韧性,并结合二级结构特征,预测小鼠可溶性ST2的B细胞表位。结果:小鼠可溶性ST2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12.46%%)、无规卷曲(50.15%%)、β折叠(32.64%)和β转角(4.75%)组成。其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N端第24~34、37~50、59~89、110~118、128~137、177~186、267~288和318~333氨基酸区段。结论:预测结果将有助于确定小鼠可溶性ST2的B细胞表位,为研制抗小鼠可溶性ST2抗体提供理论依据。
周艳春陈少英
关键词:B细胞表位
B16黑色素瘤皮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与目的:建立B16黑色素瘤细胞(简称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材料与方法:制备商品源B16细胞悬液,按每只C57BL鼠接种0.1 ml(3×105个)B16细胞于后肢外侧皮内;分离、培养移植瘤源B16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移植瘤出现时间为(9.6±1.2)d,致瘤率为100%;皮内注射B16细胞18 d内,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移植瘤源原代B16细胞多为圆形、类圆形或短梭形,商品源B16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HE染色表明移植瘤内有大量B16细胞。结论:B16细胞皮内移植瘤模型易于对肿瘤生长的观察和测量,是早、中期肿瘤研究的合适模型之一。
牛青霞周艳春许燕璇谢燕飞陈少英郑晓璇
关键词:C57BL小鼠移植瘤模型
IMP1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1(IMP1)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231-IMP1-GFP和MDA231-GFP细胞,用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成相同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培养板中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及MTT检测法进行计数及比较。结果 IMP1的表达对细胞形态没有影响。在不同时间点,细胞计数板计数法及MTT法均显示,MDA231-IMP1-GFP细胞的增殖率低于MDA231-GFP(P均<0.01)。结论 IMP1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231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陈少英黄振强顾巍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
紫花牡荆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紫花牡荆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与侵袭实验检测紫花牡荆素对MCF-7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法、Tunel法检测紫花牡荆素对基因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紫花牡荆素均抑制MCF-7细胞增殖水平,同未加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20μmol/L紫花牡荆素作用后,MCF-7细胞迁移数与未处理组相比分别降低20.3%、44.4%和50.3%(P〈0.05)。以10μmol/L紫花牡荆素处理后,凋亡细胞数增多,可以上调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紫花牡荆素对于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与侵袭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黄继红陈少英郑坚
关键词:紫花牡荆素乳腺肿瘤细胞增殖肿瘤侵润
人白细胞介素-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2014年
目的预测并分析人白细胞介素-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人IL-36α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预测人IL-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亲水性、可及性和柔韧性,根据预测结果综合分析IL-36α蛋白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IL-36α蛋白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位于N端8~12、33~38、111~116和143~149氨基酸区段。结论预测了IL-36α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研究IL-36α的生物学活性部位及利用合成肽制备抗IL-36α的多克隆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少英郑坚牛青霞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表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