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成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古代印论中复古思想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印章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极强的"复古"情绪,"复古"成为印学贯穿始终的审美理念、创作的理论依据和印论的思想指导。因此,有关印学复古思想的研究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从"印宗秦汉"、汉印审美观和印史观等方面阐述,并没有对中国古代印论复古倾向的观照和系统研究,尤其是从印论出发进行复古思想的研究,尚无人涉及。而复古思想与印论的发展成熟几乎是同步的,忽略同步发展的印论而一味从外在形式关注"印宗秦汉"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从古代印论出发,通过宋代印论复古思想之萌动,元赵孟頫和吾衍的复古思想、明清印论中的复古思想及其影响等三个发展阶段,探求篆刻复古思想的发展脉络。
- 陈国成
- 关键词:复古
- 借鉴性创作教学法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是高校美术学、绘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本文作者在课程教研过程中,针对教学建立了一套"借鉴性创作教学法",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本文即对该教学法的内容、目的、意义,及在教学中的运用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 张立翔康晓峰陈国成
- 关键词:教学法中国美术史
- 印论“写意”观的理论渊源探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意』是中国艺术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意是『意思』、『意指』,在不同场合,其涵义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意』是关于主体心理与作品本体内容的理论范畴,泛指审美主体的意识心态、情义、旨趣等心理内涵,包括了主体的情感、想象、志趣等丰富的心理内容.『意』特别注重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作用,格外强调创作的自由,是与『法』相对的概念.
- 陈国成
- 关键词:篆刻艺术
- 以“拙”论书的回顾与检讨
- 2010年
-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拙"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拙"论书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以妍为美、华质相半、拙多于巧、宁拙毋巧的过程,可将其分为萌动期、初始期、发展期、高潮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对"拙"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格调,也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于以"拙"论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书法批评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书法创作和书法实践。
- 陈国成
- 关键词:检讨
- 论中国古代印章线条的文化渊源
- 2009年
-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一个流派、一个群体、一个艺术形态甚至一个小的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都离不开融入文化大系统中去思考的分析。
- 陈国成
- 关键词:文化渊源线条印章艺术特征艺术形态
- 中国古代印论的理论渊源与框架结构研究
- 中国古代印论,作为古典艺术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文论、诗论、书论、画论……皆有相通之处,所谓“文也、诗也、书也、画也,与印一也”。(周应愿《印说》)故举凡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之重要范畴,于印论中皆有阐发。印论的发生时代,因其...
- 陈国成
- 关键词:理论渊源
- 文献传递
- 吾衍《三十五举》疏评
- 本选题以中国古代印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吾衍《三十五举》为研究对象,试着以传世文献与考古发掘实物作为主体材料,以考古材料为依托,以历史文献、文字学、文化史为理论支撑,并借鉴其它门类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三十五举》的相关问...
- 陈国成
- 文献传递
- 构建大学书法篆刻学教学新体系
- 2012年
- 书法篆刻学是大学艺术学院美术、设计、书法方向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师范类学生“三笔字”训练课程的一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书法篆刻艺术的学科教育发展相对较晚,教材建设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亦很匮乏,多媒体教学系统尚未建立,教学体系与结构的不合理性等,书法篆刻艺术的教学越来越引起专家的重视。比如,原有的“先书法后篆刻”将书法与篆刻割裂开来分别授课的体系造成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短,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书法史原有的不按书体划分而按时代划分的教学体系,与学生临习创作严重脱节的问题等。
- 陈国成张立翔陈秀煜
- 关键词:书法篆刻艺术教学新体系师范类学生教学辅助资料
- 书法“线索教学法”初探
- 2012年
- 一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教学视野、角度和思路的不同,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改变。对于书法史来说,传统的"依附"于朝代更迭的叙述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
- 陈国成赵彦辉
- 关键词:教学法书法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 中国古代印论的依附性与独立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理论,中国古代印论出现较晚,受文论、乐论、书论、画论的影响较深,表现出极大的依附性。同时,印论本身又有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视角和审美个性,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印论的这两个方面,既不能互相取代,也并非矛盾对立,而是互补共存。要想正确运用印论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印论的依附性与独立性的辩证关系。
- 陈国成
- 关键词:依附性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