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毛
- 作品数:51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论清末民初引书入画思潮与景德镇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
- 2015年
- 清末民初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衰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衰归根结底是当时引书入画思潮的审美文化所致。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是浅绛彩文人瓷画兴衰的集中体现。研究程门陶瓷世家的兴衰,可以明晰近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规律。这对于当今陶瓷绘画艺术家传承和创新传统陶瓷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
- 陈健毛
- 关键词:程门
- 论周韶华绘画审美思维的现代性建构
- 2009年
-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是中国当代画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代绘画大师周韶华在这一问题上,始终以"气"这一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范畴作为基石,成功地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思维的现代性转换和重构。
- 陈健毛李相武
- 关键词:现代性转换审美思维韶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范畴
- 论清末民初文人画引书入画思潮的传承与创新
- 2014年
- 清末民初是文人画重要的传承和创新时期。这一时期文人画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引书入画思潮。从元代的逸笔聊写胸中逸气,到明末清初的笔墨自身美感的发现,再到清后期金石学风的催发,终于在清末民初形成了引书入画思潮。传统型现代画家们的引书入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人画抒情写意的内涵和形而上的境界,但却赋予了文人画艺术精神和美学追求新的生命质地。
- 陈健毛
- 关键词:清末民初传统文人画笔墨引书入画
- 元杂剧的“陈词滥套”现象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命运观
- 2009年
- 元杂剧中充斥着大量"陈词滥套"的现象。这具体表现为题材选取的相似或雷同,情节结构建立的模式化,人物角色塑造的趋同化,以及唱词、宾白、科诨因因相袭等方面。元杂剧的研究者或多或少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对这一现象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极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所以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 吴欲波陈健毛
- 关键词:元杂剧命运观道德教化中国古典戏曲
-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修复的思路和策略被引量:1
- 2013年
- 修复是当前文化景观保护和开发最好的思路和策略,因为它把握住了文化景观的生态三个方面的属性:活态性.功能性和整体性。根据文化景观的生态属性,在保护和利用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时,可通过激发民间的活态性、发挥文化的功能性和顺应市场的整体性的思路来进行,然后依此思路将景德镇文化景观分为历史性的。传承性的和创新性的三个种类,并对三种不同的文化景观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措施。
- 陈健毛肖绚
- 关键词:文化景观遗产景德镇陶瓷生态属性景观保护历史性传承性
- 风格标新——论吴昌硕绘画的创新观
- 2009年
- 当代画界一般把吴昌硕与徐渭、石涛等大写意画家一起称为"革新派"。其实,吴昌硕的创新观与徐渭、石涛他们是有所不同的。吴昌硕虽然与徐渭、石涛等"革新派"画家一样主张自我作古,但他所言的自我不是自我的"心",而是自我独特的绘画风格。风格标新,是吴昌硕绘画创新观的核心所在。
- 陈健毛
- 关键词:绘画风格吴昌硕绘画创新革新派大写意石涛
- “理想的范本”——狄德罗的理性主义戏剧表演观
- 2010年
-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观从其理性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出发,提出演员在表演时应冷静理智地将事先塑造好的"理想的范本"扮演出来,使观众信以为真。演员塑造的"理想的范本"高于自然和诗人所塑造的"范本",它虽然是推理、想象出来的虚构形象,却符合人物和现实生活的内在逻辑。优秀的演员在表演之前已经塑造出这样一个"范本",然后在表演中不动感情地扮演这一"范本"。但理性主义戏剧表演观强调艺术的模仿性而忽视情感体验性,唯物却缺乏辩证。
- 陈健毛
- 关键词:狄德罗
- 狄德罗戏剧表演论与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渊源被引量:1
- 2009年
- 关于演员如何表演,历来是个争论的话题。美学泰斗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一书中说道:“据近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演员们确实可以分为两派:‘分享派’(分享剧中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旁观派’(旁观自己的表演);这两派的代表之中在表演艺术上都有登峰造极的。”
- 吴欲波陈健毛
- 关键词:戏剧表演命运观狄德罗西方美学史渊源文艺心理学
- 论狄德罗的戏剧表演观
- 2009年
-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从其哲学、美学、戏剧艺术思想出发,提出演员在表演时应冷静理智地将事先塑造好的“理想的范本”扮演出来,使观众信以为真。这一戏剧表演观与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密切相关。
- 陈健毛凌学东
- 关键词:狄德罗
- 景德镇风火神庙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文化景观遗产的文化内涵是当今进行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核心所在。对风火神庙这一典型性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进行符号解读,风火神庙作为符号系统由明代的民间民俗符号和行业祖先符号,衍变成为清代的行业祖先神灵符号。当今,风火神庙作为民俗符号、行业符号和神灵符号已被消解,其成为民族精神、陶瓷行业和景德镇的文化符号。
- 陈健毛肖绚
- 关键词:陶瓷文化文化景观遗产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