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蓓
- 作品数:44 被引量:4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2-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直肠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01-01-2012-12-31首次诊断为直肠癌的5 002例患者信息。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诊断年龄、性别和TNM分期等信息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5 002例直肠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4.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2个月,1年生存率为68.06%,2年为59.80%,3年为54.19%,4年为50.36%,5年为47.04%。不同患者组中位生存期比较,TNM高分期(Ⅲ~Ⅳ)组患者为34个月,低于TNM低分期(Ⅰ~Ⅱ)组患者的142个月,χ2=336.250,P〈0.001;诊断高年龄组(≥66岁)的患者为36个月,低于诊断低年龄组〈66岁患者的142个月,χ2=301.092,P〈0.001;尚未发现直肠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性别(χ2=0.788,P=0.375)和居住地(χ2=0.071,P=0.789)有统计学关联;经诊断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等因素调整后,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NM高分期是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5,95%CI为2.489~3.137,P〈0.001。结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年龄及肿瘤分期明显相关,争取肿瘤早发现并关注低龄及高龄的患者人群的健康是提高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措施。
- 李小攀杨琛杨黎明孙乔闫蓓张美玉李晓莉孙良红王莉红
- 关键词:肿瘤直肠肿瘤生存率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户籍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比较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户籍小学生跌倒/坠落(Falls)(简称"跌落")伤害情况的差异,为制定相应的跌落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浦东新区12所小学,并对所抽中小学的全部学生的跌落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9 419名小学生所填问卷合格,纳入研究。结果浦东新区小学生跌倒伤害发生率为6.96%,其中户籍小学生为7.78%,非户籍小学生为5.99%;非户籍小学生主要发生在家中(37.96%)的娱乐玩耍中,而户籍小学生主要发生在学校(30.79%)的娱乐玩耍中,滑到和绊倒是两类小学生跌落伤害最主要的2个原因;伤害性质均以擦伤/挫伤、骨折和扭伤/拉伤为主,最主要造成下肢的伤害。结论浦东新区小学生跌落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或家中的娱乐玩耍过程中,主要原因是滑到和绊倒,最终引起擦伤/挫伤或骨折的居多。不同户籍小学生跌落伤害情况构成有所差异,因此,开展健康教育等预防措施时应该有所侧重。
- 黄程君孙乔杨琛闫蓓王莉红李陈波喻言彭娟娟
- 关键词:小学生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09年甲状腺癌发病情况的趋势分析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09年甲状腺癌发病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2009年浦东新区居民甲状腺癌的发病资料,按性别和年龄组计算发病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采用对数直线回归法估算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结果:2002—2009年,浦东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总数为2489例,男女性发病比例为1:3.37。甲状腺癌发病率由2002年的6.71/10万上升至2009年的20.08/10万。2002—2009年,男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均在35~岁组呈现最为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09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特别是对青年女性的影响日益加剧,应加强控制影响浦东新区居民患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 闫蓓杨黎明杨琛孙乔张美玉吴铮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流行病学发病率
- 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原发性肾细胞癌的发病与生存情况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的发病和生存情况。方法:以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原发性肾细胞癌标化发病率及死亡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TNM分期和是否手术的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2002—2011年原发性肾细胞癌新发1905例,男性1234例、女性671例;男性标化发病率(5.71/10万人年)高于女性(3.07/10万人年)。原发性肾细胞癌相关死亡697例,男性453例、女性244例;男性标化死亡率(1.88/10万人年)高于女性(0.92/10万人年)。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5%、69.84%、66.38%、63.40%和61.44%。中心城区与其他地区、TNM高分期组与低分期组、手术切除组与非手术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1,P<0.001)。不选择手术治疗和TNM高分期是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浦东新区原发性肾细胞癌的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中心城区居民高于区域内其他地区。手术治疗和肿瘤早发现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 李小攀孙乔杨黎明杨琛闫蓓张美玉李晓莉吴铮傅益飞曹广文
- 关键词:肾肿瘤流行病学发病率死亡率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10年宫颈癌流行状况及生存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宫颈癌发病、死亡及生存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宫颈癌的登记资料,分年龄组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采用对数直线回归法估算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应用Life-Tables计算患者1~5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TNM分期和是否手术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宫颈癌新发患者824例,平均发病年龄50.3岁,粗发病率为7.11/10万,标化发病率为4.59/10万。宫颈癌患者死亡264例,粗死亡率为2.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0万。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在绝经期前、后呈现双峰现象,发病高峰出现在35~39岁及75~79岁。2002-2010年,浦东新区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宫颈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8%、80.56%、76.30%、73.45%和71.74%。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7.177,P〈0.01)。不同TNM期别患者生存时间不同,早期患者(0~Ⅰ期)1~5年生存率高于中期(Ⅱ期)及中晚期(Ⅲ期和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早、中=33.09,U早、晚=125.00,U中、晚=34.87,P〈0.01)。结论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宫颈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35~39岁女性发病率上升明显,肿瘤早发现及手术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闫蓓杨黎明杨琛吴铮李小攀高玉堂孙乔
- 关键词: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
- 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卵巢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4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卵巢癌患者发病死亡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制定卵巢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01-01-2013-12-31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1985年世界女性标准人口和1982年中国女性标准人口计算卵巢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应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率值的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s,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3年卵巢癌新发病1 455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的2.84%。女性世界标化发病率为5.70/10万人年,中国标化率为4.83/10万人年。浦东新区卵巢癌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APC=-3.19%,z=3.184,P=0.009),卵巢癌发病率在0~10岁(PC=51.89%,z=7.51,P〈0.001)和10~54岁时(PC=6.98%,z=9.07,P〈0.001)随年龄增加上升趋势明显,发病高峰位于55~59岁(17.36/10万人年)。2002-2013年卵巢癌死亡患者762例,占同期全区女性恶性肿瘤的2.51%。女性世界标化死亡率为2.54/10万人年,中国标化率为1.94/10万人年。浦东新区卵巢癌死亡率趋势平稳(APC=0,z=-0.03,P=0.998),卵巢癌死亡率在0~45岁时随年龄增加上升趋势明显(PC=17.26%,z=8.78,P〈0.001),45岁后随年龄增加死亡率升高,但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2.83%,z=1.29,P=0.21),死亡高峰位于80~85岁(17.46/10万人年)。结论浦东新区卵巢癌死亡趋势平稳,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卵巢癌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中老年女性居民的卵巢健康,争取早诊早治,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 李小攀孙乔杨黎明杨琛闫蓓张美玉李晓莉邱洁
- 关键词:卵巢癌流行病学发病率
- 基于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分级模型构建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基于上海市社区大肠癌筛查模式,针对筛查人群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和大肠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从筛查对象中识别出大肠癌高风险人群,以期对其进行分级管理。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2017年大肠癌筛查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以筛查后2年内的大肠癌发生为结局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大肠癌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对筛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评分并根据总得分建立大肠癌的预测模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效能,并用2018年的筛查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研究表明,男性、黏液便和血便史、恶性肿瘤史及一级亲属大肠癌史与2年内大肠癌的发生风险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的发生风险逐渐升高;粪便隐血检测阳性与大肠癌发病风险上升有关,粪便隐血检测2次阳性的对象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升高25倍。通过拟合多因素回归模型,建立大肠癌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对每个筛查对象进行危险因素评分并建立大肠癌风险预测模型:Y=-7.4743+0.101×总得分。用ROC曲线评价模型发现,当危险因素总得分为20分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86.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95%置信区间:0.808~0.831);在5%和10%假阳性率时的检出率分别为44.6%和57.8%。外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校准斜率为0.9997,校准截距为-0.2352,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可见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对筛查人群进行大肠癌风险分级,根据危险因素总得分将筛查人群分为一般风险、中度风险Ⅰ级、中度风险Ⅱ级、高度风险和极高风险5个等级并分别实施不同的随访管理方式,以期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提高大肠癌筛查的成效。结论:本研究基于上海市大肠癌的筛查模式,建立了大肠癌危险评分系统和风险预测模型,尝试提出对大肠癌筛查人群进行�
- 闫蓓林涛林涛王莹莹林上群杨琛
- 关键词:大肠癌
- 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大肠癌发病情况及其趋势分析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2002-2011年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CRC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世界标准人口标化率(age-standardized rate,ASR)计算CRC标化发病率,采用泊松近似法比较年龄和性别率值间的差异,并应用年均变化百分率(annual percent change,APC)计算其年均率值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浦东新区2002-2011年CRC新发10 779例,其中男5 749例,女5 030例;男性世界标化发病率(24.60/10万人年)高于女性(19.05/10万人年),标化发病比例为1.29∶1。男性CRC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APC=1.31%,P=0.021;女性CRC标化发病率有下降趋势,APC=-1.29%,P=0.018;男女合计标化发病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0.20%,P=0.235。居民≤35岁CRC发病率相对较低,>35岁粗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z=77.94,P<0.01。结论 CRC防控应关注重点人群,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讨CRC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CRC的发病率。
- 杨黎明李小攀孙乔杨琛闫蓓张美玉李晓莉吴铮冯莉莉
- 关键词:大肠癌流行病学发病率
- 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口伤害情况,为制定降低其伤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共报告20 105例外来务工人口伤害病例,平均年龄为(34.54±10.88)岁,男女性别比3.64∶1;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患者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54.48%)、挫伤或擦伤(27.95%)、颅脑外的其他骨折(6.53%),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刀或锐器伤(44.88%)、钝器伤(23.31%)和跌倒或坠落(18.26%);有59.56%的伤害发生在工业和建筑场所,70.33%为工作时发生。结论浦东新区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20~50岁人群受到的职业伤害,其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刀或锐器伤。
- 李陈波李小攀杨黎明孙乔杨琛闫蓓郝莉鹏傅益飞
- 关键词:外来人口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高血压患者死因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年高血压患者死亡情况,为制定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依照ICD-10对疾病进行编码,应用STATA 11.0软件对2014年户籍高血压患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浦东新区高血压患者死亡6 853人,占总死亡数的31.72%。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达76.51/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增加。死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家中、赴院途中死亡比例更高。结论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较好控制血压,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陈涵一郝莉鹏孙乔杨琛闫蓓
- 关键词:高血压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