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筱泰
- 作品数:28 被引量:20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外科处理(附14例报告)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时,联合下腔静脉切除和重建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4例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及下腔静脉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肿瘤的完整切除,腔静脉的重建方法包括:下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单纯修补7例;部分腔静脉切除(<2cm)端端吻合4例;部分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平均生存时间(38.6±5.8)个月。结论:术前B超、CT、MRI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下腔静脉受累并非手术的禁忌。为减少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联合下腔静脉切除和重建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 丁家增彭承宏匡洁金筱泰严佶祺李勤裕杨卫平李宏为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腔静脉血管外科手术
- Child术后残胃癌一例报道
- 2011年
- 本文报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术后4年残胃发生癌变的病例。该病例在随访中出现中上腹不适及CEA升高,胃镜检查发现胃底病变。Child术后残胃癌发病率低可能与病人5年生存率低且还未出现残胃癌就已死亡有关。Child术后如突然出现CEA增高或中上腹无规律疼痛,要警惕残胃癌可能。病例:男,68岁,因十二指肠乳头腺癌Ⅱ级行Child术后4年,复查发现胃底贲门部肿瘤2周入院。病人20余年前曾行脾切除术。入院前半年有中上腹隐痛不适和消化不良史。
- 邵堂雷吴卫泽陈胜金筱泰李勤裕陆晔王俊青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胃癌
- 原发性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1例
- 2008年
- 丁家增匡洁金筱泰严超彭承宏李宏为
- 关键词:主动脉十二指肠
- 胆囊浆细胞肉瘤一例报道
- 2006年
- 严佶祺杨卫平彭承宏金筱泰谢俊杰李宏为
- 关键词:胆囊肿瘤浆细胞肉瘤外科手术病例报告
-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方式的探讨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安全可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11例拟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双甲全/近全切术;B组181例行双甲次全切或/和大部切除术。结果A、B两组各有6例和2例术中冰冻报告良性,但术后石蜡切片报告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B组需再手术;两组术后各3例(2.42%,3/124vs.1.68%,3/179)有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术后2月A组2例有音调改变,无法发高音,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有声嘶,喉镜示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11(8.87%,11/124)和9例(5.03%,9/179)术后48h内有低钙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两组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组术后2例(1.12%,2/179)因出血需再手术。A组术后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B组12例复发(6.70%,1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双甲全/近全切除术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且并发症并无增加,是安全可行的。
- 邵堂雷杨卫平丁家增金筱泰陈拥军严佶祺李勤裕马迪
- 关键词: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喉不返神经的解剖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如何识别和避免误伤喉不返神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307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78例患者接受了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共解剖喉返神经4241根。发现喉不返神经12根(0.28%,12/4241),全部位于右侧;其中男性1例,女性11例。12根中Ⅰ型有2根(16.67%,2/12),Ⅱ型有6根(50%,6/12),Ⅲ型有4根(33.33%,4/12)。有1根Ⅰ型喉不返神经术中被误伤(8.33%,1/12)。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只要采取正确的解剖方法常规全程显露喉返神经,就可以尽可能的识别和避免误伤喉不返神经。
- 邵堂雷杨卫平王海丁家增金筱泰殷家晗吴志浩蔡伟耀李宏为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解剖学喉不返神经手术中并发症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处理及影响预后因素被引量:3
- 2007年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常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明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导致肢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科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7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经验.探讨有效的诊治方案并分析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
- 丁家增金筱泰匡洁李宏为
-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药物疗法预后
-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探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及时有效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收治的15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腹部可触及搏动性肿块。8例行DSA和/或sCTA检查确诊,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2例破裂前明确有腹主动脉瘤病史,3例剖腹探查发现。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3例成功钳夹腹主动脉瘤颈上端的主动脉(4例在膈肌下方阻断,9例在肾动脉下阻断)控制出血,行人工血管重建。结果术中和术后死亡7例(46.67%):2例破入游离腹腔,打开腹腔后失血过多死于术中;1例术后5d死于心肌梗死;2例分别于术后3d和7d死于呼吸衰竭;2例术后4d及8d死于急性肾衰竭。其余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同时有突发性腹痛和/或腰背痛、血压下降或休克、腹部搏动性肿块三联征的患者可明确诊断;CT、多普勒超声等检查适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疑似病例。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选择不同的阻断破裂口近端腹主动脉以控制出血是手术的关键。破入游离腹腔或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和肺部并发症者,预后不佳。
- 丁家增金筱泰匡洁李宏为
- 关键词:外科学破裂性腹主动脉瘤
- 闭孔疝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虽然闭孔疝是较为少见的盆腔疝,但极易误诊、漏诊,甚至导致死亡,尤其是老年病人。本文就伴有基础疾病、一般情况欠佳的老年病人,总结了闭孔疝的诊断、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至2010年收治的8例闭孔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83(77~9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17.3,术前均以肠梗阻收治入院。2例病人Howship-Romberg征阳性;3例病人通过盆腔CT确诊。8例病人均患有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和房颤,平均心脏风险指数为34;7例病人ASA-PS评分为3.0~3.5,另1例为4.0。术中发现所有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肠管;其中4例行小肠肠段切除。全部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完全康复;术后随访59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老年、瘦弱、多产的女性病人,如反复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应高度怀疑闭孔疝,并行腹部和盆腔CT以明确诊断,及早行剖腹探查术可显著降低闭孔疝病人的肠切除率和病死率。
- 衣琳金筱泰瓦伦王佳玉杨卫平丁家增邱伟华
- 关键词:闭孔疝
- 43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小肠出血病人 4 3例 ,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排除十二指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 ,选择应用小肠钡灌、小肠镜、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选影 (DSA)、核素扫描 (ECT)等检查。 结果 4 3例小肠出血病人 ,6例结果阴性予以随访 ,37例检查结果阳性病人予手术探查 ,病理证实。其中小肠肿瘤 2 0例 (5 4 .1% ) ,血管病变 6例 (16 .2 % ) ,克隆 5例 (13.5 % ) ,憩室 3例 (8.1% ) ,炎性肠病 3例 (8.1% )。各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的检查中阳性率分别为 :ECT 6 6 .7% ,DSA 5 3.0 % ,小肠钡灌 4 5 .0 % ,小肠镜 2 8.5 % ,结肠镜 14 .3%。 结论小肠出血临床上常缺乏典型症状 ,在常规胃镜、结肠镜排除胃十二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后 ,考虑小肠疾病至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缓慢出血者作小肠镜、小肠钡灌检查 ;ECT、DSA适用于活动出血者或其他检查阴性病人 ;伴腹块者B超。
- 丁家增李勤裕金筱泰李宏为
-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因病例分析ECT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