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志雄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薯蓣
  • 4篇盾叶薯蓣
  • 4篇芽孢
  • 4篇内生菌
  • 3篇代谢产物
  • 3篇芽孢杆菌
  • 3篇植物
  • 3篇植物内生
  • 3篇孢子
  • 3篇枯草芽孢杆菌
  • 2篇皂甙
  • 2篇植物内生菌
  • 2篇薯蓣皂甙
  • 2篇薯蓣皂甙元
  • 2篇提取物
  • 2篇内生孢子
  • 2篇氯仿
  • 2篇氯仿提取物
  • 2篇活性
  • 2篇合成分泌

机构

  • 8篇湖北医药学院
  • 6篇西南大学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太和医院

作者

  • 12篇金志雄
  • 5篇万永继
  • 4篇周围
  • 3篇汪静杰
  • 3篇高红
  • 3篇张冉
  • 2篇冯伟
  • 2篇余春芳
  • 2篇王晓强
  • 2篇刘永贵
  • 1篇史朝金
  • 1篇李显东
  • 1篇张昭勇
  • 1篇刘光英
  • 1篇李雯静
  • 1篇王娅
  • 1篇王燕
  • 1篇娄国平
  • 1篇赵东洋
  • 1篇敖翔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由于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抗性、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药物或药物的来源。微生物在抗生素类药物的开发上已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来源于放线菌的链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创新霉素等;细菌产生的杆菌肽、短杆菌肽、多粘菌素等;真菌产生的青霉素、灰黄霉素等。土壤微生物的纷繁复杂加大了发现新药物资源菌株的难度,因此研究者已将目光转入微生物的另一个生存环境——植物。
金志雄
关键词:内生菌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亚胺培南对携带bla_(NDM-1)耐药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度增加或撤消IPM暴露下传代培养菌株,检测17种抗生素对IPM暴露菌株的MIC值;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NDM-1表达;蛋白活性实验检测NDM-1活性;qRT-PCR检测bla_(NDM-1)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结果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菌株CFZ、CXM、FOX、CRO、CAZ、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8μg/mL/≥8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64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8μg/mL)与0μg/mL IPM暴露MIC值(≤2μg/mL、=16μg/mL、≤8μg/mL、≤1μg/mL、≤4μg/mL、≤2μg/mL)相比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显著增高(=8μg/mL/=8μg/mL和=4μg/mL/=4μg/mL)。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BL21(DE3)-bla_(NDM-1)菌株FOX、CRO、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32μg/mL/≥32μg/mL、≥64μg/mL/≥64μg/mL、=16μg/mL/=16μg/mL)与0μg/mL IPM暴露(≤8μg/mL、≤1μg/mL、≤2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16μg/mL/≥16μg/mL和≥16μg/mL/≥16μg/mL)。SDS-PAGE显示,随12μg/mL IPM暴露时间的延长,菌株NDM-1水解IPM活性增加。qRT-PCR显示,12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的bla_(NDM-1)、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分别上调2.31/2.5、3.05/1.96、2.83/1.24和2.71/1.45倍。结论IPM可使bla_(NDM-1)阳性E.coli由碳青霉烯类敏感变为耐药且保持稳定,细菌内膜SecYEG跨膜通道蛋白参与菌株耐药性调控,这为认识抗生素压力下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
吴兆猛赵琼吴玲玲王祖华余春芳金志雄
关键词:亚胺培南NDM-1SECYEG
内生贝莱斯芽胞杆菌生物拮抗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内生菌的生物拮抗活性。方法基于植物贴片法、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分离、鉴定内生菌;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拮抗病原性细菌、植物部分内生菌及耐药性细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株HBB5的菌落呈乳白色、黏液性、皱褶状凸起,镜下见革兰阳性、单个或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杆菌;序列分析显示,HBB5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同源性为100%,鉴定为B.velezensis HBB5。拮抗试验显示,B.velezensis HBB5抑制Staphylococcus aureus、Enterococcus faecalis、Escherichia coli、Salmonella typhi、Salmonella paratyphi A、Shigella dysenteriae、内生Penicillium HBF3及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 B1645-1等菌株生长,其与内生B.subtilis SWB8无明显抑制现象。结论首次从盾叶薯蓣植物中分离出Bacillus velezensis,其显示了广谱的抗病原细菌活性及一定的拮抗耐药菌的能力,可能参与宿主植物疾病的防御。
金疏桐王祖华徐启燃张倩唐晶晶金志雄
关键词:盾叶薯蓣内生菌活性
联合应用多项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血清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Livin蛋白、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卵巢上皮性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患者(良性卵巢肿瘤组)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各60例。比较组间血清PTEN、Livin、HE4、CA125水平差异;比较卵巢上皮性癌不同病理分期及预后患者PTEN、Livin、HE4、CA125阳性率差异;比较单独应用PTEN、Livin、HE4、CA125及联合应用4项指标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效能。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PTEN水平明显低于,Livin、HE4、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18) μg/L比(192±9)、(178±10)μg/L,(76±13)μg/L比(19±11)、(22±11)μg/L,(294±34)pmol/L比(57±22)、(65±23)pmol/L,(735±57)U/ml比(20±8)、(21±12)U/ml](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Livin、HE4、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2/60)比50.0%(30/60)、46.7%(28/60),63.3%(38/60)比0.0%(0/60)、1.7%(1/60),55.0%(33/60)比3.3%(2/60)、6.7%(4/60),70.0%(42/60)比3.3%(2/60)、6.7%(4/60)] (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中,随病理分期增加、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转移和死亡的发生,Livin、HE4和CA125阳性率明显增加,PTEN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PTEN、Livin、HE4、CA125单项及联合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6.3%、82.4%、81.6%、73.0%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83.3%、81.9%、884%、85.0%和86.2%,联合诊断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项诊断(均P〈0.05),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TEN、Livin、HE4、CA12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异常表达,与患者的�
娄国平李显东张昭勇金志雄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LIVIN蛋白糖类抗原125
一种检测空气中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培养基
一种检测空气中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由黄豆芽、蔗糖、链霉素、孟加拉红、琼脂和水制成,pH值为8.0-11.0。该培养基能够定性或定量检测空气中白僵菌分生孢子,能有效抑制杂菌生长,易于观察菌落特征,具有成本低,制...
刘光英高红张冉周围金志雄万永继
文献传递
盾叶薯蓣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2株分离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寄居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对宿主植物不造成明显损伤,合成大量活性产物的微生物。1993年Stierle等首次从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植物内分离得到...
金志雄
关键词:盾叶薯蓣植物内生菌
文献传递
解淀粉芽孢杆菌SWB16菌株脂肽类代谢产物对球孢白僵菌的拮抗作用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筛选对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及检测菌株脂肽类代谢产物的拮抗活性。【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目标菌株;用滤纸片扩撒法(K-B法)测定抑菌圈的直径;采用甲醇萃取菌株发酵液以提取脂肽类代谢产物,并显微观察提取物对白僵菌分生孢子及菌丝的拮抗作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及靶基因克隆技术检测菌株脂肽类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和基因。【结果】从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组织内分离得到了一株对球孢白僵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SWB16,该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脂肽类提取物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发芽和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谱检测表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芬枯草菌素和伊枯草菌素,从菌株基因组中克隆到编码芬枯草菌素和伊枯草菌素的fenB基因和ituA基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SWB16菌株能产生脂肽类抗生素并对球孢白僵菌具有拮抗作用,拮抗活性显示该菌株对防治家蚕等经济昆虫的白僵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汪静杰赵东洋刘永贵敖翔范蕊段正巧刘艳萍陈倩茜金志雄万永继
关键词:盾叶薯蓣解淀粉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拮抗作用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SWB8菌株β-1,3-1,4-葡聚糖酶的抗菌作用及细胞毒性(英文)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本文研究从药用植物黄姜中分离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SWB8分泌的β-1,3-1,4-葡聚糖酶的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利用液体发酵、凝胶渗透色谱(GPC)、十二烷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液相层析串联质谱(LC-MS/MS)等方法纯化和鉴定枯草芽孢杆菌株SWB8合成的β-1,3-1,4-葡聚糖酶;利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葡聚糖酶抑制临床致病性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活性;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此葡聚糖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毒性。【结果】细菌性β-1,3-1,4-葡聚糖酶显示了广谱的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主要以细胞凋亡的方式选择性的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增殖,而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系MSC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首次报道β-1,3-1,4-葡聚糖酶的抗菌和抗肿瘤细胞的活性。内生枯草芽孢杆菌SWB8菌株有可能成为抗菌和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来源。
金志雄周围王娅王燕李雯静史朝金刘永贵万永继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抗菌作用细胞毒性
耐受碳青霉稀类Klebsiella oxytoca B1645-1携带Amp功能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Klebsiella oxytoca B1645-1细菌耐受碳青霉稀类抗生素的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分离K. oxytoca B1645-1细菌小质粒(<15 kb)(PMDR),电转入Escherichia coli DH5α(BDH),MIC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PCR法扩增PMDR、BDH耐氨苄西林基因,分析K. oxytoca B1645-1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结果 K. oxytoca B1645-1细菌含有15 kb大小的质粒,E. coli DH5α电转入质粒后全部或部分耐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基因分析显示,K. oxytoca B1645-1菌株含有的15 kb质粒携带有blaAmp基因。结论 K. oxytoca B1645-1多耐药性是由多耐药质粒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为靶点控制耐药菌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玲玲王祖华刘纪杨迪冯梓龙余春芳金志雄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KLEBSIELLA质粒AMP
产薯蓣皂甙元的枯草芽孢杆菌SWB8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产薯蓣皂甙元的枯草芽孢杆菌SWB8(<I>Bacillussubtilis</I>SWB8),属于应用微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分离于药用植物盾叶薯蓣地下茎的内部组织,能合成分泌宿主植物的代谢产物薯蓣皂甙元...
金志雄万永继周围王晓强冯伟高红张冉汪静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