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毅可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帝国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沟通天地 融合东西:论现代科学和国学的融通
- 2015年
- 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性和"近取诸身,远取万物"效法自然之道是欧洲文明和中华文明认识宇宙的两条核心思路。随着人类在20世纪对理性主义反思的深入,复杂性科学观点使这两条思路相互靠近,相互补充。信息流取代物质和机械成为新世界观的焦点。2500年以前易经的预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为虑"正在逐渐成为当下的事实。两条思路汇合在对人是有意识的物质这一基本点上。依靠人的思维,在宇宙中这个温馨一隅的天-地-人系统中,生生不息循环流转的信息流使它成为开放的不断保持不平衡态的复杂系统。这正是"人者天地之心也"的体现。"人的本性是自由"本来只是理性主义预设的前提,但是从复杂性观点出发,它是这个系统的所有参与者之间必定具备的试错余地,否则系统的生命无法维持。
- 郭方中郭毅可
- 关键词:哲学国学东西方文明
- 正态云模型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87
- 2018年
- 不确定性信息的表达和处理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目前有多种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不确定性问题,包括模糊集、粗糙集、概率论、证据理论等.1995年,李德毅院士在概率论和模糊集理论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双向认知模型——云模型,即通过正向云变换和逆向云变换算法进而实现定性概念与定量数值的双向转换.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该模型逐渐得到完善,并在不确定性信息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回顾了正态云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挑战和问题:(1)双向认知计算方面,虽然多步逆向云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认知变换,但是它是基于单个云概念的,尚未有多粒度云模型双向认知变换的研究成果;(2)云模型相似性度量方面,由于不同的领域问题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需要开展针对特定问题的云模型相似性度量研究;(3)粒计算机制方面,高斯云变换能够实现由细到粗的粒度变换以及多粒度概念的自适应生成,解决了云模型的变粒度问题.但是没有体现不同云概念以及不同粒度层次之间的关联;(4)多维云模型方面,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缺乏较有效的多维云表示方法.该文针对以上问题,围绕当前的研究热点——大数据存在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了大数据的云模型研究框架,深入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指出未来的工作需要以大数据为中心,结合粒计算、机器学习以及统计学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云模型的理论机制,该文的工作对于大数据和云模型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杨洁王国胤刘群郭毅可刘悦淦文燕刘玉超
- 关键词:云模型粒计算不确定性大数据
- 基于多粒度认知的智能计算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在传统的机器学习研究中,数据空间与知识空间分离表达、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与人脑的认知处理过程不一致,成为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本文从认知计算的角度,回顾分析了基于多粒度认知的智能计算研究的发展历史轨迹,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多粒度认知计算、可解释的认知机器学习、脑认知的智能计算辅助等该领域的三个前沿研究方向,探讨了在多粒度认知启发下,这些智能计算研究的未来可能发展趋势.
- 王国胤傅顺杨洁郭毅可
- 关键词:粒计算知识发现人工智能
- 从做得多到做得对:也谈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 2020年
-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人们在追求让机器尽可能多做事的路上走得很猛,也走得很远:让机器写新闻,让机器作音乐,让机器改照片。正是因为这些发展,使得人们不禁担忧,生怕哪天机器做得太多了,人类都无事可做,要饱受失业之苦。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对机器做得多的要求也许不难实现,但要求机器做得对,则不那么简单了。
- 郭毅可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生物分子网络拓扑结构比对的自适应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分子网络拓扑结构比对的自适应方法。该方法用于寻找两个生物分子网络生物学意义上的最优映射,其步骤如下:A、构建第一生物分子网络<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he...
- 谢江马进项超娟谭军丁旺文铁桥郭毅可张武
- 文献传递
- 前言
- 2015年
- 已故的Jim Gray在其《事务处理》一书中提到:6000年以前,苏美尔人(Sumerians)就使用了数据记录的方法,已知最早的数据是写在土块上,上面记录着皇家税收、土地、谷物、牲畜、奴隶和黄金等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类似土块的处理系统演变了数千年,经历了殷墟甲骨文、古埃及纸莎草纸、羊皮纸等.19世纪后期,打孔卡片出现,用于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用卡片取代土块,使得系统可以每秒查找或更新一个“土块”(卡片).可见,用数据记录社会由来已久,而数据的多少和系统的能力是与当时的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
- 孟小峰黎建辉郭毅可
- 关键词:生产力水平社会结构数据记录事务处理人口普查甲骨文
- WikiSensing:从大数据到数据产品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智慧城市应用及个人智能移动装置的普及,目前正处在一个传感数据爆炸的年代。虽然已存在一些传感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但数据的真正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没有一个平台能在数据存储的基础上,将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产品,这成为大数据和传感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了设计此平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并提出了解决方案——Wiki Sensing平台。在Wiki Sensing中,用弹性的传感数据存储、灵活的传感数据检索、方便的应用开发环境和有效的数据产品市场,来支持从传感大数据到数据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可以让使用者融合不同来源的传感数据,整合多样的分析模型,快速建构出数据应用产品。此外,给出了Wiki Sensing的平台特性,并展示了其如何有效地发掘传感数据的价值。
- 吴超李骏翔Dilshan SilvaDavid BirchOrestis Tsinalis李漾严舒琳马娅婕郭毅可
- 关键词:传感信息
- 迎接一个人机共生的时代被引量:4
- 2023年
- 自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诞生以来,人类就不停地追问着这样一些问题:“机器可以有人一样的智能吗?”,“机器可以比人更聪明吗?”,“机器会统治人吗?”。对于这些问题,哲学家们直到今天还在热烈地讨论着,而科学家则以这些问题为动力,不断在理论和技术上创新,努力让机器的技能不断地向人类接近,今天我们面对的ChatGPT正是这一努力的最新成果。
- 郭毅可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踏踏实实地研究人工智能
- 2020年
- 人工智能是人类用机械解放了自己的体力之后,希望通过计算机来解放自己的脑力的努力。所以,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初心。我们讲到的人工智能,实际上有三个重要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模仿我们的感知。感知的意义范围很广,主要意思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在人脑中获得的有意义的印象,而机器的感知就是通过作为机器感觉的器官,即传感器,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建立对它的理解。
- 郭毅可
-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感觉器官传感器感知
- 大数据生态环境催生思维变革
- 据生态环境催生思维变革,从小到大、从聚到散、从无到有。大数据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催生人类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大数据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从商业模型到商业形态的革命,这些都是人们现在面临的现实社会,有很多机会和风险。...
- 郭毅可
- 关键词: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