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亚娇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柠条
  • 2篇柠条锦鸡儿
  • 2篇配子体
  • 2篇配子体发育
  • 2篇孢子
  • 2篇孢子发生
  • 2篇锦鸡儿
  • 2篇海拔
  • 2篇海拔高
  • 2篇海拔高度
  • 2篇不同海拔
  • 1篇大孢子
  • 1篇大孢子发生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雄配子体发育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生态适应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4篇郭亚娇
  • 3篇古松
  • 3篇江莎
  • 2篇刘龙会
  • 2篇高玉葆
  • 1篇沈广爽
  • 1篇孙会婷
  • 1篇刘婧敏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5种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为了研究高山环境对植物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扫描电镜及表皮微形态观察三种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5个海拔高度的5种植物冰雪虎耳草(Saxifraga glacialisH.S...
郭亚娇
关键词:高山植物植物叶片火绒草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被引量:30
2016年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3600—440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 Anthony)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升高,3种植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的位置关系以及上、下表皮气孔器内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火绒草上、下表皮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蒲公英和美丽风毛菊的气孔密度则降低;3种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均未出现规律性变化;3种植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细胞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解剖学指标之间大多呈明显的协同进化;叶片结构,尤其是气孔密度对海拔高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研究表明3种植物采取不同的响应机制来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多样性。
孙会婷江莎刘婧敏郭亚娇沈广爽古松
关键词:海拔高度协同进化青藏高原
柠条锦鸡儿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子房1室,1心皮,含多枚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珠心表皮下细胞分化为孢原,并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列四分体,合点端的一个发育形成单核胚囊,胚囊发育属寥型;成熟胚囊的结构为:珠孔端为2个助细胞和1个卵细胞,中央为1个二核中央细胞,合点端为3个反足细胞。扫描电镜观察柱头乳突细胞为棒状,胚珠倒生。
刘龙会古松郭亚娇江莎高玉葆
关键词:柠条锦鸡儿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
柠条锦鸡儿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柠条锦鸡儿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观察,为柠条锦鸡儿生殖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柠条锦鸡儿雄蕊花药4室,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外到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表皮细胞1层,发育过程中始终存在;药室内壁在花药成熟时形成带状纤维层加厚;幼小花药壁的中层1~2层细胞,在花药发育成熟时退化消失;绒毡层1层细胞,腺质绒毡层,花药成熟时消失。(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小孢子。(3)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扫描电镜下观察其成熟花粉粒为圆球形,外壁近光滑。(4)花粉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小孢子中出现多核仁现象,核仁数在2~6个范围变化,推测这可能和末期Ⅱ核仁融合的不彻底有关。研究发现,柠条锦鸡儿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过程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刘龙会古松郭亚娇高玉葆江莎
关键词:柠条锦鸡儿雄配子体发育小孢子发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