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宗体

作品数:60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血吸虫
  • 16篇血吸虫病
  • 16篇鼠疫
  • 16篇吸虫
  • 16篇吸虫病
  • 16篇虫病
  • 10篇兽类
  • 10篇小型兽类
  • 9篇疫源
  • 9篇疫源地
  • 8篇群落
  • 7篇流行病
  • 6篇疫情
  • 6篇群落结构
  • 6篇流行病学
  • 5篇钉螺
  • 5篇野鼠
  • 5篇疫情分析
  • 4篇鼠疫疫源地
  • 4篇鼠疫自然疫源...

机构

  • 54篇云南省地方病...
  • 17篇大理大学
  • 5篇大理学院
  • 5篇昭通市疾病预...
  • 3篇丽江市疾病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理州疾病预...
  • 1篇昆明市疾病预...
  • 1篇临沧市疾病预...
  • 1篇普洱市疾病预...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巍山县畜牧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铁路成都...

作者

  • 55篇邵宗体
  • 20篇张云
  • 20篇冯锡光
  • 20篇高子厚
  • 18篇董毅
  • 18篇刘正祥
  • 17篇段兴德
  • 14篇熊孟韬
  • 13篇吴明寿
  • 13篇李玉琼
  • 11篇沈美芬
  • 10篇杜春红
  • 9篇董兴齐
  • 8篇黄鹏
  • 6篇蔡文凤
  • 5篇钟佑宏
  • 4篇孙佳昱
  • 4篇王鹏
  • 4篇梁云
  • 4篇洪梅

传媒

  • 8篇中国血吸虫病...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热带病与寄生...
  • 4篇医学动物防制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华地方病学...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疾病监测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年份

  • 5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达传播控制标准后小兽感染血吸虫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调查洱源县血吸虫病达传播控制标准后流行区小兽及其他终末宿主感染血吸虫情况,探讨其在云南省高原山区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2010-2011年采用夹夜法在洱源县村庄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内捕获小兽,分类鉴定后解剖观察和检查粪便,了解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常规方法开展人、畜血吸虫病及螺情调查。结果捕获小兽3目3科4属6种307只,捕获率为12.79%,以斯氏家鼠和齐氏姬鼠为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3.75%和20.85%,解剖检查305只,1只斯氏家鼠感染血吸虫,感染率为0.61%(1/165),小兽感染率为0.33%(1/305),斯氏家鼠EPG(x)为0.291,小兽群EPG(x)为0.157;调查点自然村人群、牛、马和犬感染率分别为1.01%(6/597)、0.83%(5/599)、0.58%(1/173)和5.91%(13/220),人群、牛群、马群和犬群EPG(x)分别为0.009-0.010、0.005、0.007和0.080,其他家畜未查出血吸虫感染;小兽与犬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9,P〈0.05),小兽与其他宿主感染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钉螺密度不断下降,未检出阳性。结论采集点小兽血吸虫感染率较低,在传播控制达标地区仍需进一步监测调查。
邵宗体冯锡光董毅熊孟韬施学文李雄斌吴明寿高子厚杨文灿杨卫东毛桂林张云黄鹏刘榆华董兴齐
关键词:小兽日本血吸虫感染率
云南省2006年血吸虫病防治概况被引量:1
2008年
熊孟韬冯锡光董毅江华沈美芬张云邵宗体
关键词:血吸虫病
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分析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评价综合治理成效,为制定防控达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云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统计分析各项监测指标。结果疫情监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2007年与2004年相比,急性血吸虫病人发病数下降94.74%,未发生暴发疫情,血吸虫病人得到治疗;校正后人群感染率下降86.72%;家畜粪检阳性率下降62.18%;钉螺面积由4316.4hm2压缩至2747.9hm2,阳性螺点数由771个减少至197个,阳性螺密度下降76.92%。结论通过4年来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董兴齐冯锡光董毅熊孟韬吴明寿张云沈美芬邵宗体黄鹏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卫生厕所现况及粪便无害化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状况,评价粪便无害化处理的效果。方法在云南省洱源县选取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每村随机抽取30户,现场调查改厕相关基本情况,按照国家标准采集和检测厕所粪便样品。结果抽查的永乐、前甸和新庄等3个流行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83.19%、83.12%和81.63%。共现场调查90座户厕,仅32.22%的户厕建在庭院以内,91.67%的卫生厕所和70.00%的非卫生厕所厕屋完整,33.33%的卫生厕所和所有的非卫生厕所内有蛆/蛹/成蝇,平均数量分别为1.05只/厕和3.40只/厕。卫生厕所粪大肠菌平均去除率为90.00%,寄生虫卵平均沉降率为80.61%,蛔虫卵平均死亡率为95.20%。出粪液粪大肠菌值合格率为41.67%,蛔虫卵死亡率合格率为78.13%,未检出活血吸虫卵。卫生厕所与非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云南省血防改厕起到了较好的粪便无害化效果,但仍要加强卫生厕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邵宗体熊孟韬冯锡光董毅董兴齐李雄斌杨文灿施学文杨卫东毛桂林李汝雄杨富杨玉兰
关键词:血吸虫病卫生厕所
云南省大臭鼩鼠疫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2023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臭鼩携带鼠疫噬菌体情况,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15-2018年,在云南省家鼠鼠疫历史疫源地、新增疫源地(1982年后)和顽固疫源地的10个调查点进行鼠疫宿主动物调查。利用大臭鼩的肠道标本分离培养鼠疫噬菌体,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的生长情况,电镜下观察鼠疫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同时检测肠道标本鼠疫耶尔森菌特异标识基因F1抗原结构基因caf1。结果共捕获大臭鼩157只,分离出16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10.19%;历史疫源地(10.00%,1/10)与顽固疫源地(16.22%,12/74)、新增疫源地(4.11%,3/73)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965;Fisher检验,P=1.000),而顽固疫源地与新增疫源地鼠疫噬菌体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15);不同性别、生长发育期和生境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离噬菌体的噬菌斑形态表现多样;电镜下显示4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所有标本F1抗原结构基因caf1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大臭鼩在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分布广泛,且该动物携带一定数量的鼠疫噬菌体。定期对大臭鼩及其携带噬菌体进行监测,对云南省鼠疫监测预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晓飞石丽媛邵宗体苏超董珊珊杨丰义王鹏钟佑宏
关键词:鼠疫噬菌体流行病学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调查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布格局特征,为当地人类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防控研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 000~4 500 m的山地耕地、林区和高山灌丛草甸3种生态环境为调查的空间范围,分别采用夹夜法、圈套法、挖洞等方法在不同海拔梯度带相应生境中捕获小型兽类,分类计数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1 279只,隶属于4目7科21属32种。其中啮齿目种类最多,为3科12属19种,共1 139只,占捕获总数的89.05%;兔形目1属2种;食虫目2科7属10种;攀鼩目1属1种。中华姬鼠、西南绒鼠、大耳姬鼠和齐氏姬鼠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结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小型兽类对不同生态环境及海拔梯度带的适应性不同,其种类、数量构成及分布因生境和海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优势种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存在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宿主动物。
刘正祥高子厚邵宗体段兴德李玉琼浦恩念陈星
关键词:小型兽类群落组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小型兽类感染无形体的种类及其分布,以掌握该地区小型兽类携带无形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为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2个县(市)的130个采样点,捕获分属4目9科26属52种的小型兽类2 251只,取其脾脏组织提取DNA后,运用无形体通用引物,巢式PCR检测无形体16S rRNA 660 bp部分片段。阳性产物测序后,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感染无形体种类,结合样本信息分析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共检出阳性样本27份,产物序列经比对为23份A.phagocytophilum,4份未分类无形体。总阳性率1.20%;阳性小兽分属3目6科7属12种,分别是:针尾鼹50.00%(1/2)、纹背鼩鼱12.50%(2/16)、珀氏长吻松鼠8.33%(1/12)、藏鼠兔5.66%(3/53)、白尾松田鼠5.41%(2/37)、西南绒鼠4.00%(2/50)、社鼠3.74%(4/107)、大足鼠3.57%(1/28)、斯氏家鼠2.20%(2/91)、大耳姬鼠1.85%(2/108)、中华姬鼠1.30%(4/308)和黄胸鼠0.69%(3/433),分布于5个县(市)。统计学分析表明,无形体的感染率雄性高于雌性,海拔>2 500 m捕获小兽感染率最高。不同生境和年龄的小兽感染率无差异。结论云南省部分县(市)的多种小型兽类携带A.phagocytophilum,给当地人群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人群和媒介蜱、其它宿主的感染和分布等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汤丽邵宗体邵宗体段兴德贾娜张云张云李玉琼李玉琼刘正祥陈星刘洪波蒋宝贵高子厚高子厚
关键词:小型兽类无形体
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蜱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基因多样性,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莱姆病菌株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对采用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筛查阳性的云南西部地区采集的家畜、小型兽类、蜱虫样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鞭毛蛋白基因(FLA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检测,综合分析病原体的基因信息,了解当地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特征。结果共检测301份样本,共检出7种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宿主动物共检出5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媒介蜱检出7种:B.afzelii(阿弗西尼疏螺旋体)、B.garinii(伽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s.s.(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japonica(日本疏螺旋体)、B.valaisiana(法雷斯疏螺旋体)、B.sinica(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及未定种Borrelia sp.。B.afzelii、B.garinii和B.burgdorferi s.s.为优势流行株,占总阳性的85.04%(256/301)。不同地区、不同来源的相同基因型株基因序列存在种内差异,同一地区的宿主和媒介中检出的相同基因型螺旋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结论云南西部地区宿主和媒介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具有较高的多样性特征,存在多种致病基因型,给当地人群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需加强防范。
何志海和仙孙毅蒋宝贵邵宗体张云李玉琼浦恩念姚明国王帆别双双高子厚江佳富杜春红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宿主动物多样性
云南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调查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当前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因地制宜地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洱源县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调查当地居民、家畜和野鼠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在3个自然村共调查居民631人,估算感染率为0.96%;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牛、马、骡、猪和野鼠分别为270、19、19、29和175头(只),发现阳性牛2头,其余未见阳性;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当地居民、牛、羊、猪、马和犬的野粪共367份,发现居民和犬的野粪阳性率分别为5.88%和14.00%,其余野粪未见阳性。人、犬和牛3种宿主的潜在污染指数(IPC)分别为0.0324、0.0328和0.0004。结论人、犬、牛在洱源县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当前该县的主要传染源。
邵宗体冯锡光董毅熊孟韬吴明寿黄鹏董兴齐李雄斌毛桂林杨文灿施学文沈美芬张云江华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
云南省昭通市鼠疫噬菌体分离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调查昭通市宿主动物中鼠疫噬菌体的携带情况,对部分噬菌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2019年5月在昭通市永善、水富、绥江3个县采用鼠笼法及5 m夹线法捕获宿主动物,经鉴定采集肠道样本,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鼠疫噬菌体,对分离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宿主动物449只,分离到15株鼠疫噬菌体,总分离率为3.34%。有8个乡(镇)分离到鼠疫噬菌体,其中青胜乡分离率最高为16%(4/25)。不同生境、性别和年龄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属宿主动物鼠疫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分离噬菌体噬菌斑表现为3种类型,电镜下观察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结论 云南省昭通市存在鼠疫噬菌体,所分噬菌体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且具有多态性。
彭海燕钟佑宏张海鹏石丽媛樊荣刘正祥杨丰义邵宗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