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书静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饲用品质被引量:21
- 2009年
- 为了对玉米秸秆的饲用品质进行可靠、便捷、快速的分析和评价,该研究以不同品种、密度、氮肥和水分处理的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PLS),采用一阶导数+中心化+多元散射校正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构建了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的NIRS分析模型。所建立的IVDMD、ADF、NDF和WSC含量的NIRS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cal)分别为0.9906、0.9870、0.9931和0.9802,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分别为0.9593、0.9413、0.9678和0.9342,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分别为0.9549、0.9353、0.9519和0.9191,各项标准差(SEC、SECV和SEP)为0.935~1.904,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3。结果表明,各参数的NIRS分析模型可用于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分析和品种选育的快速鉴定。
- 邰书静张仁和史俊通薛吉全张兴华马国胜路海东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可溶性糖
- 品种、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饲料粮短缺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分析缺乏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限制了其饲料化利用。因此,如何把玉米生产与饲料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玉米整体(籽粒和秸秆)的综合利用,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
- 邰书静
- 关键词:玉米籽粒秸秆
- 文献传递
- 氮磷钾配施对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玉米饲用是当今玉米利用乃至整个农牧业协调发展的导向之一。长期以来,玉米供作饲料,重视的仅是籽粒的数量,而忽视了秸秆的研究利用与整体营养化的研究。本次研究于2004~2005连续2年采用311A设计,系统分析了氮磷钾配施对...
- 邰书静
- 关键词:氮磷钾饲用玉米籽粒产量施肥方案可消化养分氮钾
- 文献传递
-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被引量:27
- 2005年
- 试验针对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两个不同品种,设置5个不同密度处理,通过从子粒、秸秆和有效总养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发现:青贮型玉米的适宜栽培密度大于粮饲兼用型玉米;在陕西省夏玉米区,科多8号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7500株/hm2左右,陕单310的高产栽培密度应在63000株/hm2左右。
-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邰书静
- 关键词:玉米粮饲兼用型
- 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80
- 2007年
-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方法,研究了关中灌区玉米密度、播期与群体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6月13日—7月22日,播期与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max)、总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作物生长率(CGR)呈负相关,播期对CGR、LAD的影响较大,对LAImax和NAR的影响较小;在45000~65918株·hm-2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DMA、LAImax、LAD、CGR呈正相关,而与NAR呈负相关,密度对CGR、LAImax和LAD的影响较大,而对NAR的影响较小.播期对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总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密度,实际生产中应力争早播.对密度和播期与玉米群体生理指标建立的回归模型表明,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适宜播期为6月10—20日,密度应控制在57767~71706株·hm-2.
-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邰书静任建宏
- 关键词:夏玉米播期播种密度籽粒产量
-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9
- 2008年
-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邰书静任建宏
- 关键词:氮肥籽粒产量
-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维持在417.88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应在5.72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226.12kg/(hm^2·d)以上,其生物学产量可达到20778.4kgthm^2;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90~7.95万株/hm^2,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5.71~6.47.成熟期为3.54~3.9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在358.11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在5.06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183.66kg/(hm^2·d)以上.其籽粒产量可达7248.5kg/hm^2.生物学产量可达到14798.0kg/hm^2。
-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邰书静
- 关键词:饲用玉米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
- 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为探讨不同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状况,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评价了44个玉米品种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可溶性糖(WSC)含量4个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间IVDMD、ADF、NDF和WSC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44个玉米品种秸秆各品质性状近似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分别为38.60%~51.74%(IVDMD)、27.01%~35.67%(ADF)、51.55%~65.81%(NDF)和4.69%~12.21%(WSC)。各性状变异程度不同,WSC含量变异:系数最大,达23.59%。相关分析表明,IVDMD与ADF和N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WS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ADF含量与NDF含量极显著正相关,WSC含量与NDF和ADF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根据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筛选出5个秸秆IVDMD和WSC含量高而ADF和NDF含量低的玉米品种。
- 邰书静张仁和史俊通薛吉全
- 关键词:玉米品种秸秆品质近红外光谱
- 氮肥运筹对粮饲兼用玉米群体质量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6年
- 通过粮饲兼用玉Zea mays米陕单310在施氮总量为225.0 kg/hm2的条件下,采用3个施氮时期(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10∶0和0∶5∶5的注重中、后期施氮的后重式施氮运筹方式对玉米构建较大的合理叶面积指数和良好的叶系结构效果显著,其花后干物质生产速率高,成熟期干物质尤其是籽粒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大,饲用可消化养分产量高,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饲用产量和饲用价值。
- 马国胜薛吉全张仁和路海东邰书静
- 关键词:氮肥运筹粮饲兼用玉米
- 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3
- 2010年
- 为阐明种植密度、氮肥和水分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6个玉米品种,在两种密度(45000株hm-2和75000株hm-2)、两种施氮水平(纯氮112.5kghm-2和337.5kghm-2)和两种水分(前期干旱控水和正常灌水)处理下进行大田试验,调查玉米源库性状的主要生理参数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环境压力较小时(低密度、高氮和正常灌水),玉米品种间籽粒产量、源性状(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群体源供应能力)、库性状(群体库容量)、源库协调性状(群体库源比值、籽粒灌浆速率和收获指数)以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而逆境胁迫下(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差异较大。环境压力较大时(高密度、低氮和干旱),叶面积指数、群体源供应能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吐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库容量和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在玉米品种产量改良中要强化逆境人工选择,以适应自然选择,改善玉米品种逆境下的群体源库性状,增强吐丝期至成熟期叶片的光合生产效率,强源促库,提高逆境下的生产能力和适应性。
- 薛吉全张仁和马国胜路海东张兴华李凤艳郝引川邰书静
- 关键词:玉米逆境源库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