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琳
作品数:
16
被引量:7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更多>>
合作作者
陈旭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与美育研究...
李道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王一川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鲁晓鹏
美国加州大学
李雨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3篇
期刊文章
2篇
会议论文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15篇
艺术
主题
15篇
电影
7篇
中国电影
5篇
华语
4篇
艺术
4篇
文化
3篇
电影研究
3篇
阶层
3篇
华语电影
2篇
电影批评
2篇
电影史
2篇
电影市场
2篇
电影艺术
2篇
银幕
2篇
银幕形象
2篇
社会阶层
2篇
跨国
2篇
观影心理
2篇
国家形象
2篇
国家形象塑造
1篇
大众化
机构
16篇
北京大学
1篇
加利福尼亚大...
1篇
美国加州大学
1篇
加州大学
作者
16篇
车琳
10篇
陈旭光
3篇
李道新
2篇
王一川
1篇
鲁晓鹏
1篇
李雨谏
传媒
6篇
当代电影
3篇
文艺争鸣
1篇
电影新作
1篇
上海大学学报...
1篇
艺术评论
1篇
创作与评论
1篇
新中国电影六...
年份
4篇
2015
5篇
2012
1篇
2011
4篇
2010
2篇
2009
共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华语大片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策略
华语大片作为新世纪以来逐渐占据影院空间与票房总量的电影现象,从最初以商业追求为主导的救市之作,逐渐衍生出全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化讲述与身份思考。华语大片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寻求在世界影坛上以标识鲜明的民族元素取得票房,另一方...
车琳
关键词:
文化责任
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社会阶层变迁与银幕主流形象的流变——谦及中国电影国家形象塑造问题的思考
从1949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带来了社会阶层状况的沧桑变迁。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表征之一,折射了新中国六十年来社会、阶层、文化的沉浮流变。 本文以社会阶层变迁与银幕人物形象的微...
陈旭光
车琳
关键词:
中国电影
银幕形象
影视文化
电影艺术史
文献传递
2009中国电影年度报告:产业、类型、美学与文化
被引量:3
2010年
2009中国电影产业:持续上升、快速发展;"电影大片":转型、整合与多元化态势;动漫3D:产业突进、前景无限。随着电影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呈现出愈发蓬勃的活力和良好的态势。
陈旭光
车琳
关键词:
献礼
艺术美学
电影“明星”的创意研究:形象的创意转化和再生产
2015年
作为非凡的“个人”,明星构成电影创意研究中重要的创意环节,连接起导演、编剧等电影的艺术创意与策划、营销等电影的产业创意。明星贯穿在电影产业链的始终:从策划阶段的明星选择、明星搭配;到拍摄阶段的明星形象定位、塑造与再塑造;宣发阶段的明星营销,直到放映阶段的明星首映和明星互动。好的影片,适当的角色,对于造星、
车琳
关键词:
银幕形象
制片方
文艺片
类型片
交融、共生与困境--华语合拍大片中的香港文化
被引量:3
2012年
一.华语合拍大片中的香港文化调整 澳洲学者大卫·古德曼(David Goodman)把“跨地性”定义为“认同多个地方”。(一)华语合拍大片作为一种跨地文化的存在,其内在理念要求有“多方认同”的普世性。就其中的香港文化而言,必然通过自身调整以适应内地政策与市场要求。
车琳
关键词:
香港文化
华语
普世性
新中国电影六十年:社会阶层变迁与观影心理流变考察
新中国60年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阶层状况也发生了沧桑变迁,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表征之一,折射了60年社会、阶层、文化的沉浮流变。本文以受众与中国电影沉浮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学、受众心理...
陈旭光
车琳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社会阶层
心理分析
意识形态
张艺谋电影批评的几种场域——历史·理论·文化·语言
被引量:3
2012年
张艺谋电影,构成中国一个独特的电影现象。影片在获得预期之中的票房回报或意料之外的商业惨败的同时,在电影批评界屡屡掀起批判浪潮。张艺谋电影批评已经与张艺谋电影的历史地位、文化参与和商业属性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共谋,延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理论也在张艺谋电影批评中找到了应时应景的实践演练。
车琳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电影批评
文化参与
语言
场域
电影研究与电影批评的方法论:历史、现状、前景
被引量:5
2012年
2012年5月26日下午,由《当代电影》杂志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五期“电影学博士论坛”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举行。这是“电影学博士论坛”首次走入“北大”,所选议题为“电影研究与批评的方法论:历史、现状、前景”,力求回应当下百亿时代,中国电影研究与批评所面临的困境与新的话语空间。面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媒体时代舆论环境的变化,论坛议题将电影批评的重新提起,在当下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当前电影产业及其市场格局下显得极为必要。
车琳
王一川
陈旭光
李道新
关键词:
电影批评
电影研究
电影学
方法论
跨国华语电影研究:术语、现状、问题与未来——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对话实录
被引量:13
2015年
2014年,《当代电影》杂志于第4、8、10期分别刊载了鲁晓鹏、郦苏元、丁亚平、李道新、石川、孙绍谊等学者的谈话稿和研究论文,掀起了一场关于“华语电影研究”和“重写电影史研究”的讨论和争鸣。2014年12月18日,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为契机,鲁晓鹏、王一川、陈旭光、李道新等学者齐聚一堂,从隔空对话到直面对谈,就“跨国华语电影研究”以及“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最新动向展开深入讨论。作为沙龙的合作媒体,《当代电影》杂志本期将对话稿全文刊出,以飨读者。《“华语电影”讨论背后——中国电影史研究思考、方法及现状》同样是对此问题的回应和思考,本期一并刊登。
陈旭光
鲁晓鹏
王一川
李道新
车琳
关键词:
华语电影
电影研究
批评家
沙龙
“华语电影”讨论背后——中国电影史研究思考、方法及现状
被引量:15
2015年
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跨国主体性的设想与提出 车琳(以下简称“车”):中国电影研究的主体性问题,成为几个月前“华语电影”讨论的一个焦点。2014年9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期间,我曾与鲁晓鹏教授讨论过华语电影的一系列问题。关于主体性,鲁晓鹏教授做出了进一步说明:“主体性是跟具体位置有关系的。在北京的学者有他的主体性,在香港、台湾、海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体性。这些主体性需要磨合。
李道新
车琳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华语电影
主体间性
电影研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2页
<
1
2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