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用药组31例,对比观察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8%,兰索拉唑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0.0%,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可明显改善证候,有效促进黏膜糜烂受损修复,缓解临床症状。结论: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使用中应加强对联合用药指征、用法、疗程的深入研究,以确保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张晓彤张丽娟尹利顺丁振赵庆华孙蓉曹志群
- 关键词:兰索拉唑脾胃湿热慢性糜烂性胃炎
- 兰索拉唑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明确兰索拉唑药理和毒理作用特点,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兰索拉唑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综述兰索拉唑的构效特点、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对机体产生的毒理作用。结果:兰索拉唑具有保护胃黏膜、抑制溃疡形成、促进溃疡愈合、抗幽门螺杆菌等药理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兰索拉唑有潜在致癌风险。结论:应在观察上市后的兰索拉唑用药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毒理学特点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为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作出合理解释和寻找有效解决办法,确保兰索拉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 冯群赵庆华李明杰尹利顺李晓宇孙蓉
- 关键词:兰索拉唑质子泵抑制剂药理作用毒理作用
- 不同剂量雷公藤对小鼠抗炎作用的效-毒关联评价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公藤水煎液对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明晰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剂量范围、毒副作用种类和程度,为雷公藤"效-毒"关联评价提供剂量范围依据。方法: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雷公藤水煎液,连续3天,建立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和产生的毒副作用,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等药效学指标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前白蛋白(PA)、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称取并计算心、肝、脾、肾等脏器和体重的比值,根据抗炎程度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和产生毒副作用的剂量范围。结果:雷公藤水煎液对小鼠耳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ED50及95%可信限为0.37(0.17~0.49)g/kg。小鼠血中PGE2、TNF-α、IL-2含量降低,呈良好的量效关系。雷公藤水煎液可引起小鼠血中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体重增长缓慢,脏体比值增加;大剂量可致肝细胞水肿、浸润。结论:雷公藤水煎液有效抑制巴豆油混合致炎液致小鼠急性炎症的剂量范围为0.29~1.17 g/kg,其机制与减少炎性介质释放有关。在0.585~1.17 g/kg范围内雷公藤水煎液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还产生一定的肝毒性,2.34~4.68 g/kg范围内引起肝脏实质性病变,因此,雷公藤"功效-毒性"依赖于剂量而密切相关,雷公藤毒性的认知和表征可为临床安全用药和毒副作用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 冯群孙蓉黄伟赵庆华李晓宇
- 关键词:雷公藤抗炎作用毒性
- 益母草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明确益母草毒性特点、毒性物质基础和毒性作用机制,探讨药物功效与毒性相关性,为今后安全标准制订和进行功效物质基础下益母草的毒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近十几年来益母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结果常用中药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是传统的妇科圣药。但关于益母草及含益母草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有大量文献报道,现代毒理学实验亦表明益母草有毒性,并初步探讨了其毒性产生剂量、物质基础、作用部位及其产生机制。结论应在益母草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药物功效、毒性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切合益母草临床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制定益母草毒性物质基础的安全限度和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标准,为临床使用益母草提供安全保障。
- 孙蓉冯群赵庆华李晓宇赵红
- 关键词:益母草毒性机制
- 基于药物分类和靶器官的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常用有毒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靶器官和发生频率,为临床不良反应有效监测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和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报道文献;按中药类别对药典记载的有毒中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的靶器官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根据文献报道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易发生靶器官包括胃肠道、心脏、肝脏、肾脏、脑、口舌、眼、肺、脾、睾丸、卵巢,其发生频率为:胃肠道30%、心脏21%、肝脏12%、肾脏11%、脑7%、口舌7%、眼5%、肺4%、脾2%、睾丸0.7%、卵巢0.3%。结论:有毒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明晰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易发生靶器官,能有效地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使用有毒中药提供重要保障。
- 赵庆华孙蓉
- 关键词:有毒中药靶器官
- 山豆根水提组分对咽喉实热证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进行山豆根水提组分对咽喉实热证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以阐释清热解毒类有毒中药“毒性-证候”相关性。方法 制备山豆根水提组分样品,建立小鼠咽喉实热证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给模型小鼠灌胃山豆根水提组分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连续观察14天,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体征,记录累积死亡率和小鼠体重变化,计算LD50。结果 山豆根水提组分给咽喉实热证模型小鼠灌胃后小鼠出现烦躁、呼吸抑制等急毒症状、体征,LD50及其95%可信限为20.63(17.94-23.92)g·kg^-1。结论 山豆根水提组分对咽喉实热证模型小鼠的急性毒性明显小于正常动物,毒性症状出现时间延后,毒性症状减轻,LD50值增大。
- 赵庆华谢元璋李素君杨倩孙蓉
- 关键词:山豆根水提组分急性毒性
- 基于剂量的雷公藤抗小鼠免疫性炎症“效-毒”关联性评价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水煎液发挥抗免疫炎症药效同时产生的伴随毒性作用,为其"药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连续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水煎液5 d,观察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及其毒副作用,于末次给药后检测血中PGE2,TNF-α,IL-2,ALT,AST,PA,TBA,TBIL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计算心、肝、肾、脾、肾等脏器指数。结果:连续多次给小鼠灌胃雷公藤水煎液可明显抑制DNFB致小鼠耳肿胀,其ED50及其95%可信限为0.34(0.21~0.42)g·kg-1。血中PGE2,TNF-α,IL-2含量降低,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小鼠血中AST,AL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结论:雷公藤水煎液在0.59~2.34 g·kg-1具有较强的抗免疫炎症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同时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高剂量(2.34~4.68 g·kg-1)可引起实质性肝损伤,肝功能指标呈现剂量依赖性。因此,雷公藤的"功效-毒性"具有一定的依赖于剂量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提供参考,确保雷公藤临床用药安全。
- 赵庆华李晓宇冯群孙蓉
- 关键词:雷公藤免疫炎症毒性
- 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2例临床确诊属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2组和联合用药组。对照1组30例采用兰索拉唑进行行治疗;对照2组31例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31例采用兰索拉唑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1组和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74.2%,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2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可明显改善证候,清除HP感染,改善镜下胃黏膜变化。结论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应加强对联合中药指征、用法、疗程的深入研究,以确保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曹志群张晓彤赵庆华李晓宇丁振孙蓉
- 关键词:兰索拉唑中药脾胃湿热慢性萎缩性胃炎
- 雷公藤片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的药效与肝脏伴随毒副作用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雷公藤片发挥抗炎作用剂量下伴随的肝毒性作用,为其"病-效-毒"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只KM小鼠,全部雄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片剂量1~5组(51.48,36.55,25.74,18.28,12.87μg·kg-1)和环磷酰胺组(73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2,4-二硝基氟苯(DNFB)溶液建立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雷公藤片,观察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等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计算脏器和体重的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血清中PGE2,TNF-α,IL-2,P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片可明显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致小鼠耳肿胀血中PGE2,TNF-α和IL-2含量的降低,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小鼠血中ALT,AST,TBA,TBIL活性升高,PA含量降低,肝体比值变大(P〈0.01)。结论:雷公藤片在14.58μg·kg-1(7.01~19.06μg·kg-1)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有关。剂量14.58μg·kg-1(7.01~19.06μg·kg-1)的雷公藤片还可对小鼠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
- 赵庆华孙蓉
- 关键词:雷公藤片迟发型超敏反应毒性
-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补骨脂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为明确补骨脂的功效和毒性物质基础、功效和毒性的相关性以及为今后安全标准制订和进行功效物质基础下补骨脂的毒性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文献古籍中对补骨脂毒性的记载及近十几年来补骨脂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历代古籍对补骨脂毒性记载甚少,现代研究仅局限于补骨脂药理、毒理、化学成分等独立性研究,缺少其功效、毒性、物质基础三者关联性研究。因此,应依托功效和物质基础,制订完善的补骨脂安全使用标准,使其毒性可被科学控制。结论只有在补骨脂功效表达和功效物质基础分离与控制的过程中,进行毒性的研究和毒性物质基础的安全控制,才能提出切合补骨脂临床使用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预警方案和早期诊疗措施,确保补骨脂临床用药安全。
- 赵庆华孙蓉
- 关键词:补骨脂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