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会民

作品数:72 被引量:368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创伤
  • 17篇休克
  • 14篇急救
  • 11篇血性
  • 11篇急诊
  • 10篇失血
  • 9篇失血性
  • 9篇失血性休克
  • 7篇创伤性
  • 6篇外科
  • 6篇救治
  • 6篇抗原
  • 6篇癌胚抗原
  • 5篇多发伤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颅脑
  • 5篇教育
  • 4篇动物
  • 4篇胸部

机构

  • 4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8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广西国际壮医...

作者

  • 72篇赵会民
  • 17篇郑文军
  • 13篇潘磊
  • 13篇张剑锋
  • 10篇唐华民
  • 8篇刘唐威
  • 8篇王熙斌
  • 7篇曾光
  • 6篇郑晓文
  • 5篇张森
  • 5篇高枫
  • 5篇李其斌
  • 5篇朱海彬
  • 4篇凌志安
  • 4篇赵劲民
  • 3篇杜鹏飞
  • 3篇常锋
  • 3篇曾光
  • 2篇李绍森
  • 2篇雷卓青

传媒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中国急救医学
  • 4篇蛇志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实用休克杂志...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广西医学院学...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2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化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路径的探索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基于急诊科与胸外科密切协作,探索更加高效、节约和安全的创伤性血气胸临床路径。方法以该院急诊科接诊的创伤性血气胸病例62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日期分为两组,传统路径组(30例)明确诊断后交由胸外科专科治疗,协作路径组(32例)明确诊断后与胸外科密切协作在急诊科进行救治,需剖胸手术者才转入胸外科治疗,所有病例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创伤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人均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2种临床路径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创伤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作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人均医疗费用显著低于传统路径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急诊科与胸外科密切协作的临床路径与传统临床路径相比,同样安全并且更加节约高效。
赵会民王熙斌李政钊韦钰晴
关键词:急救医学血气胸
临床用血供需及血液替代物研发前景被引量:5
2021年
我国年采供血量持续增长,仍难以满足临床用血快速增长需求,全国供应不足和地域性供需失衡同时存在,局部地区季节性供血紧张频繁发生,应急血液储备普遍不足,全国临床用血供应缺口在5%~28%。预计未来几年全国临床用血需求将持续增长,区域性临时性供血紧张将继续存在,血液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加强区域联动、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加快血液替代物研发等,促进全国临床用血供需动态平衡。血液替代物特别是红细胞替代物的研发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应用前景广阔。
吕冬梅林震迅赵会民
关键词:输血急救
人机协同心肺复苏方式与普通心肺复苏方式效果比较
2008年
目的:研究人机协同心肺复苏方式与普通心肺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将41例严重颅脑外伤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通心肺复苏组20例,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21例,2组病例均在心跳停止后立即给予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并胸外按压,其中普通心肺复苏组在通气时匀速胸外按压,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配合呼吸机节律在通气间期胸外按压,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和胸外按压方法依照2005年国际复苏指南的推荐方法,比较心肺复苏10、30min后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动脉血气分析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连续5min以上规则QRS波和平均动脉压情况等情况。结果:①两组病例的体温、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差别。②心肺复苏10min后,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的pH值、氧分压、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血氧饱和度优于普通心肺复苏组(P<0.05);人机协同心肺复苏组9例短暂恢复心跳和血压,普通心肺复苏组2例短暂恢复心跳和血压(P<0.05)。结论:人机协同心肺复苏方式比单纯呼吸机通气+连续胸外按压的普通心肺复苏方式效果更好。
赵会民刘江华雷卓青郑文军潘磊
关键词:心肺复苏人机协同颅脑损伤
聚多巴胺修饰蚯蚓血红蛋白纳米氧载体的构建及性能检测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蚯蚓血红蛋白分子稳定性和血管毒性反应优于哺乳动物血红蛋白,聚多巴胺改性可能进一步发挥其作为血红蛋白氧载体的优势,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目的:制备聚多巴胺修饰蚯蚓血红蛋白纳米氧载体,并检测其性能。方法:从赤子爱胜蚓分离提纯血红蛋白,以牛血红蛋白为对照,分别与盐酸多巴胺按1∶2质量比在pH=8.5-8.8条件下完成修饰改性,分别构建聚多巴胺表面修饰蚯蚓血红蛋白纳米微粒(PDA-HrNPs)与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牛血红蛋白纳米微粒(PDA-BHbNPs),检测PDA-HrNPs的纳米微粒直径、离散度、Z电位、功能基团结构、P50及Hill系数。将不同质量浓度[0(正常对照),1.0,2.5,4.0,5.5 g/L]的两组纳米微粒分别与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共培养,培养6,12,24 h后,检测巨噬细胞存活率;培养24 h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及培养液中NO浓度。结果与结论:(1)蚯蚓血红蛋白经聚多巴胺修饰后,红外光谱显示酰胺键谱带Ⅰ与Ⅱ持续存在,在800-1000 cm-1之间出现聚多巴胺与血红蛋白分子交联生成的新基团谱带,粒径(202.2±13.64)nm,分散指数为0.22±0.05,Z电位(1.28±0.87)mV,P50为(1.44±0.02)kPa,Hill系数1.58±0.02;(2)两种纳米微粒培养的巨噬细胞存活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种纳米微粒培养的巨噬细胞存活率下降;相同质量浓度下(2.5,4.0,5.5 g/L),PDA-HrNPs组培养6 h后的巨噬细胞存活率高于PDA-BHbNPs组(P<0.05);(3)培养24 h后,随着纳米微粒质量浓度的增加,两种纳米微粒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与培养液NO浓度下降,相同质量浓度下两种纳米微粒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与培养液NO浓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聚多巴胺蚯蚓血红蛋白纳米微粒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携氧活性与安全性,抗吞噬性能优于聚多巴胺修饰牛血红蛋白纳米微粒。
杨康赵会民樊毫军苏谐伍国俊
关键词:化学修饰纳米微粒
院前急救1241次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本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院前急救次数以及空车率、呼救原因、现场施救措施以及复苏成功率、备车时间、路程耗时、呼叫-施救间期、院前急救收入和欠费情况。结果:院前急救出诊任务1241次,实际急救1023人,空车返回125次,空车率为10.07%;呼救原因前三位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急性中毒,占实际的71.85%;其中仅需转运服务占22.09%(226例);现场心肺复苏61例,成功5例,成功率仅为8.20%;平均呼叫-施救间期11.2±4.3min;有12.65%的院前急救任务无法收到应得费用约占应得收入的5%。结论:区分一般帮助和紧急医疗救护有利于合理使用现有急诊医疗资源,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急诊医疗补偿机制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促进急诊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赵会民郑文军赵劲民刘唐威潘磊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2027例急危重症分析
2006年
郑文军赵会民刘唐威潘磊常锋
关键词:急危重症急诊科
糖皮质激素对脓毒性休克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
2019年
糖皮质激素在脓毒性休克的应用由来已久,利弊争议也从未停止,至今尚无一致结论,一些关键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对脓毒性休克病死率、并发症、心血管反应、免疫功能、基因组反应的影响做一综述,为脓毒性休克的救治研究提供参考。
廖如意赵会民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糖皮质激素病死率并发症基因
急诊颅脑外伤148例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郑文军赵会民潘磊刘唐威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诊外科交通事故学科建设流行病学
继续教育途径培养急诊专科医师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4年来的实践,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法、阶段成果等方面,总结急诊专科医师继续教育经验,探讨急诊医师专业化建设新思路。
赵会民李其斌郑文军陈蒙华
关键词:急诊医学继续教育
急诊科主导治疗自发性大量气胸45例分析
2013年
目的:探索急诊科治疗自发性大量气胸新模式。方法:回顾急诊科治疗45例大量自发性气胸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22±9.5岁,13例发病前24h内有剧烈运动,32例无明显诱因,左侧气胸19例,右侧气胸25例,双侧气胸1例,合并胸腔出血8例。急诊平均留院时间5±2.1d,均实施床边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使用头孢二代抗生素一次,维持液体通道24h,6例血压下降者给予补液治疗,8例有明显呼吸困难者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17例有明显疼痛者予以镇痛治疗。结果:41例(91%)在急诊科治愈,4例(9%)因持续胸腔出血转入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愈。结论:急诊科治疗大量气胸新模式安全可靠、经济高效,适于向基层医院急诊科和社区医院推广。
曾光常锋赵会民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急诊治疗学科建设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