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宇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开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小流域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有机
  • 4篇土壤有机碳
  • 3篇碳库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土壤碳
  • 3篇土壤碳库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储量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动态度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碳循环
  • 2篇土壤无机碳
  • 2篇农村

机构

  • 13篇太原师范学院
  • 6篇山西大学

作者

  • 17篇贾宇平
  • 3篇段建南
  • 1篇马义娟
  • 1篇韩小平
  • 1篇安祥生
  • 1篇苏志珠
  • 1篇侯志华

传媒

  • 6篇太原师范学院...
  • 2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
2003年
土地退化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山西省土地退化具有类型多样、影响面广、危害大等特点。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土地退化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进行区域生态重建的背景条件,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进行生态重建的几点建议。
贾宇平
关键词:生态重建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碳库空间变异与储量研究
土壤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砖窑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流域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流域土壤无机碳酸盐碳和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估算了流域土壤无机...
贾宇平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无机碳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汾河上游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汾河上游五县(市)1998-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在7年尺度上,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其余五类用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变化最大、增加最快,园地数量变化最小,水域变化速度最慢.2)7年间,全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略有上升,但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存在区域差异.3)同类用地相比,牧草地、交通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在前4年间较明显,其余六类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则是在后3年间较明显.4)不同类用地相比较,前4年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最大,未利用土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最小,后3年间区域差异最大的是水域,最小的是交通用地.
贾宇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汾河上游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碳库空间变异与储量研究——以河曲砖窑沟流域为例
土壤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砖窑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流域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流域土壤无机碳酸盐碳和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估算了流域土壤无机...
贾宇平
关键词:小流域土壤无机碳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碳储量
文献传递
国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在回顾国内LUCC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构建LUCC研究理论体系、展开多尺度LUCC研究和完善适合推广的LUCC模型.
贾宇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4年
根据对砖窑沟流域 6 2个点 9个层次的取样分析数据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壤碳酸盐碳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除 80~ 10 0cm层外 ,其余各层均属中等程度的变异 ,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同层次内 ,梁峁顶部土壤碳酸盐碳含量最高 ,沟坝地的含量最低 ;梁峁顶部和沟坝地较梁峁坡地碳酸盐碳含量变化小。地貌部位不同 ,碳酸盐碳在剖面上的淀积深度不同。以淀积层为界 ,沟坝地上部比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略低 ,梁峁坡地上部与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大体相当 ,而梁峁顶部上部比下部的碳酸盐碳含量略高。
贾宇平段建南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地统计学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被引量:47
2004年
通过对砖窑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62个点的取样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初步探讨了影响空间变异的复杂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非常低,存在土壤养分贫瘠化现象。各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异为中等程度,该变异主要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同层次内,沟坝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梁峁地高。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表层含量值明显高于下部各层,60cm以上含量值随深度增加递减迅速,60cm以下含量值变化不大。不同地貌部位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幅是:在80cm以上,沟坝地明显大于梁峁地;80cm以下,二者大体相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异主要受土壤动植物在土体中的分布、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贾宇平苏志珠段建南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
长治市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测算被引量:3
2011年
整理农村居民点内的空闲土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加区域耕地面积、缓解区域建设用地供求紧张的矛盾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长治市86个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分析,对长治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及整理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长治市农村居民点现有的空闲土地面积约5452.49hm2,农村居民点用地可整理为农用地的潜力为1090.73hm2,其中可复垦为耕地的潜力为327.04hm2,复垦潜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丘陵区-平川区-山地区。
贾宇平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
地统计学在地理因子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文章简要介绍了地统计学方法及其他在土壤、生物、气候和水文等地理因子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了应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贾宇平
关键词:地统计学自然地理要素土壤特性
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晋中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耕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数量减少,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未利用地数量增加,其它土地数量没有变化,牧草地数量变化最大。(2)各类用地单一动态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牧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土地、其它农用地、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耕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其它土地。(3)各类用地相对动态度区域差异性程度存在显著差别,牧草地的相对动态度区域差异性最大,耕地的相对动态度区域差异性最小。
贾宇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