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富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张秀英 豪富华 韩学尧 周翔海 王玉兰 唐惠儒 纪立农杜仲的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是中药指纹图谱中一种鉴定和控制植物中药质量的新方法.本文采用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脉冲序列采集了杜仲提取物的~1H NMR谱,通过完整还原振幅频率表(Complete Reduction to Amplitude-Frequency Table,CRAFT)分析技术对杜仲指纹图谱进行特征指纹分析,将待目标合物的信号从混合物图谱中剥离出来,实现了不分离样品而分析目标化合物信息的目的,从而对杜仲的特征化合物——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Glucoside,PDG)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贵阳药用植物园所得杜仲的PDG含量为0.275 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69%,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分析结果(含量为0.269 6%,RSD为0.65%)基本一致.另外,通过NMR检测与多变量数据建模相结合分析了杜仲提取物的全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同一采收期不同产地的杜仲药材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鉴定不同产地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姜阳明 邹云云 黄滔 黄滔 陈艳 陈艳 潘卫东大肠杆菌代谢物组成的核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认识重要模式生物大肠杆菌的内源性代谢物组成,本研究综合使用一维和二维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系统测定了大肠杆菌的代谢物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方法可检测到分别来自多个代谢途径的氨基酸、有机羧酸、糖类、核苷及其衍生物等40多种高丰度代谢物。葡萄糖是稳定期大肠杆菌中含量最丰富的物质;谷氨酸、甜菜碱、腐胺和核糖-5-磷酸的含量次之;其它代谢物的含量都相对较低。这些结果证实NMR技术能同时有效检测细菌中含量丰富且极性各异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 叶央芳 张利民 安艳捧 豪富华 唐惠儒关键词:大肠杆菌 昆明小鼠常见体液与组织代谢组NMR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昆明小鼠是我国特有且广泛使用的模式动物.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昆明小鼠血液、尿液和肝脏等组织中的代谢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昆明小鼠体液和组织中代表性的1 H NMR谱图,并结合COSY(Correlation Spectroscopy),TOCSY(Tot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J-Res(J-Resolved Spectroscopy),HSQC(Heteronuclear Single QuantumCoherence),HMBC(Heteronuclear Multiple Bond Coherence)等2D NMR谱图进行分析,共解析出82种小分子代谢物,其中尿液中约有46种,血样中约有32种,肝脏提取物中约有43种,肾脏皮质提取物中约有39种,部分代谢物在不同样品均存在.这为进一步利用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蔡毅 豪富华 王玉兰关键词:昆明小鼠 体液 莽草酸途径中26种代谢物的NMR谱归属 被引量:3 2017年 莽草酸代谢途径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与某些寄生虫中,是芳香氨基酸、植物激素与多种重要活性次生代谢物的主要合成通路.这些代谢物的系统核磁共振(NMR)研究尚不完备,且5-羟基吲哚乙酸与吲哚乳酸等代谢物的NMR数据归属尚不完整.本文对莽草酸代谢途径介导的26种代谢物(包括2种非芳香羧酸、2种植物激素、3种芳香类氨基酸、19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NMR分析,对这些代谢物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为植物化学及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刘富发 杨晓艳 豪富华 王玉兰 唐惠儒代谢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且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疾病、微生物和植物等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被认为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 豪富华 王玉兰关键词:微生物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NMR MS 基于NMR的4T1荷瘤小鼠脾脏受不同给药方式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联合阿霉素和紫杉醇治疗肿瘤的策略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借助纳米载体对肿瘤组织的靶向优势,以良好生物相容性纳米载体包埋阿霉素和紫杉醇的新型给药方式得以发展.虽然前期研究结果显示纳米给药方式相对传统给药治疗有更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但是它们在分子代谢水平对机体的影响并没有被确切研究.本文采用4T1荷瘤乳腺癌模型小鼠,通过比较荷瘤小鼠分别在不处理、传统给药方式和通过纳米载体给药处理的条件下与健康小鼠脾脏代谢组的差异,发现传统给药处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相关的代谢紊乱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而通过纳米载体的给药处理可以更好的调节荷瘤小鼠的葡萄糖和延胡索酸等与能量供应相关的代谢途径.此外,这两种给药方式都不能有效改善荷瘤小鼠显著的脾脏肿大症状,也不能改善脾脏免疫调节功能和供应肿瘤生长而导致的氨基酸、有机酸、核酸和胆碱等一系列代谢物变化.这可能与脾脏对外来肿瘤的免疫反应较为激烈而有效药物治疗时间较短有关.该研究为更全面认识荷瘤小鼠脾脏代谢表型变化和不同给药方式对脾脏代谢组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胡依黎 豪富华 王玉兰关键词:脾脏 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