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莉菲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 目的: 了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中合并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glanddysfunctionMGD)的患病率,为评估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干眼、角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综合评价MGD综合治疗对眼表...
- 谢莉菲
- 关键词:睑板腺功能障碍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位手术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表的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不同方位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抽吸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部的观察。方法68例(78只眼)均在表麻下行上方或水平方位透明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根据切口位置归为两组: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31例(41只眼),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组31例(37只眼)。每组均在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和角膜荧光素实验指标的眼部观察。结果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在视力,年龄,结膜充血,房水闪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和水平组之间在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实验Ⅰ(SchirmerⅠ)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切口局部染色(FL)在同一时间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均显示在术后1周时各项指标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组在术后3个月除SchirmerⅠ外,另两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在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同一时间点BUT,SchirmerⅠ仍未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水平透明角膜缘切口可能比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更容易出现类似干眼症状,且相关指标异常出现的高峰期在术后1周左右。
- 沙翔垠樊飞红宋莉罗春云文晔谢莉菲
- 关键词:角膜缘切口
- 体外共培养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眼表上皮细胞的研究
- 2014年
- 背景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在体外能诱导分化为多种体细胞,但目前有关hAMSCs分化为眼表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 探讨体外共培养诱导hAMSCs向眼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其分化机制.方法 本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健康产妇的知情同意下从人胎盘中分离hAMSCs并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分析CD44、CD45、CD73、CD90在培养细胞中的表达以鉴定细胞,此外通过成骨诱导分化实验和成脂诱导分化实验对培养细胞进行体外分化鉴定.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获取眼科手术中弃用的人眼球结膜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人球结膜成纤维细胞(hBCFs),将hAMSCs与hBCFs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进行共培养,分为hAMSCs培养组和hAMSCs与hBCFs共培养组,用含质量分数5%胎牛血清(FBS)的DMEM高糖/F12培养基培养7d,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AMSCs中对上皮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评价hAMSCs向眼表细胞分化的程度,并检测hAMSCs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评价其分化过程与间质上皮化转换(MET)过程的关系.结果 传代至3~7代的hAMSCs均为细长形,但随着传代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中CD44、CD73、CD90表达呈强阳性,但不表达CD45.经成骨或成脂诱导分化后3~4周,细胞中茜素红S(ARS)染色或油红O染色阳性.hAMSCs与hBCFs共培养后1周,hAMSCs形态由细长形变为类上皮细胞型,共培养组的部分细胞中CK19表达阳性,所有细胞α-SMA表达呈微弱阳性,而hAMSCs细胞培养组可见呈绿色荧光的α-SMA阳性细胞,但不表达CK19. 结论 通过体外共培养可诱导hAMSCs向人眼表细胞分化,其分化机制可能与MET过程相关.
- 文晔沙翔垠宋莉刘志平彭娟谢莉菲
- 关键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分化